郭振瀚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做好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有利于农牧地区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位于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市,已经从内蒙古落后地区转变为西部的一颗耀眼明星,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取得了较大成就,并形成了独有的草原环境管理模式,给周边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畜牧行业的不断发展,存栏量不断增加,草原的载畜量也在不断上升。为了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通过改变放牧方式,使草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在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中,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据历史记载,古代鄂尔多斯草原森林茂盛、湖泊众多、水草丰美。随着地质运动以及气候、自然条件的影响,天然草场退化现象十分严重,草原沙漠化范围不断扩大。大部分草原植物生命力较弱,极易受到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死亡。鄂尔多斯地区属于温带草原性气候,春季干旱少雨且风沙较大,夏季炎热多雨,但是雨水的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导致很多天然草原生物无法生存;秋冬季节降水量较少,导致天然草场退化严重[1]。
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除了天然因素之外,也存在人为因素。不合理的放牧模式和对土地的开垦会导致草地的覆盖面积逐渐下降。草原属于温带草原性气候,风沙较大,裸露土地受干旱影响会逐渐沙化。
随着全国经济建设加快,畜牧行业迅速发展,畜禽存栏量不断增加,草原载畜量也在迅猛增长,给天然草地造成了极大负担,导致草地产量逐年下降,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由于畜牧养殖结构不平衡,为了追求更高利益,畜牧业者在养殖中经常忽视草原的载畜量,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0 世纪50 年代颁布实行了草原法,2002 年才进行了再次修订。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较为缺乏,已经制定的草原法无法适应目前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一些问题没有法规可以查询,在管理中存在漏洞。
同时,草原的游牧民大部分生活来源是放养牛、羊等牲畜,收入成本较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影响了游牧民的收入来源,降低了游牧民的生活质量,导致很多游牧人民生活拮据。
目前科技人员服务水平较低,不利于草原的长期稳定发展。应该形成新架构,组建农牧民协会,下设各类服务机构,对科技人员的服务水平进行评级,农牧民有监督评价权利,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决定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应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增加管理资源的能动性,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对基层政绩的建设和交通工具的投放给予高度支持,从而有效发挥监管力度。
结合草原实际情况,加大对退化草原、沙化草原的围栏封育管理措施,通过休牧轮牧的方式,降低对天然草场的损害;结合牧民流动性的特点进行生态移民,有利于天然草原植被的自然恢复。相关部门应重点研究草原退化土壤沙化的环境保护方法,建立长治有效地运行机制,大幅度降低草原退化的问题,提高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科技支撑力[2]。
大部分牧民综合素质较低,只注重放牧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清楚过度放牧对草原的危害,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游牧人员都在采用掠夺式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导致草原退化[3]。要想切实改变草原的生态现状,就必须改善游牧民的放牧方式,提高牧民的综合水平。
首先,应该定期指派专业的草原管理人员,对草原现有的草场面积进行估算,并通过科学计算确定草原能够承载的畜牧量,减少草原过载问题。其次,对现有的草场进行明确划分,将使用草场和管理草场融为一体,调动当地牧民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积极开发新草场,提高草场的生产能力,从而保障农牧民的经济效益。再次,对于已经严重退化的草场,应第一时间停止放牧,给草原合理的恢复时间。最后,定期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深入草原,向当地的牧民讲解畜牧业生产的知识内容,强化牧民对草场保护工作的重视[4]。
相关分析表明,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水分,要改善草场退化现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天然能源开展水利建设。鄂尔多斯地区可以依靠风能发电,不仅降低了水利建设中的资金消耗,而且可以利用风能获取地下水灌溉草场,有效解决地区的干旱问题。
鄂尔多斯草原一直是鼠虫害常发区和重发区,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危害鄂尔多斯草原的重点问题之一。害鼠到处挖洞,导致地表层破坏,使草场沙漠化,牧草的返青生长受到了严重阻碍,草场更新受到影响。为了更好的缓解病虫害威胁,应加强草原植被保护,制定以生物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方案,推动草原植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草原病虫害问题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秋季测报表明,当前防治地区已无明显鼠害复发痕迹,已经达到了防治区草原有鼠无害的建设目标[5]。
由于缺乏科技人员管理制度,导致服务水平较差,影响服务效果。应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形成新架构,通过农牧民协会设立各类服务机构。对于技术水平不佳的科技人员,农牧民有监督评价权和投诉权。通过建立基础的真实评价体系,可以提高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提高技术人员创新积极性,进行科技人员的内部优胜劣汰,从而有效加快草原生态的恢复[6]。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草原问题逐渐受到重视。面对生态恶化和水土流失问题,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举措,通过强化牧民的素质水平,促进畜牧行业的科技发展,强化牧区的水利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障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建设与自然环境能够协调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