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县栗大蚜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2021-12-24 04:56:27刘永杰刘全魁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栗园邢台县群集

刘永杰,刘全魁

(1.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农业农村局,河北 邢台 054001;2.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 邢台 054001)

关健词:栗大蚜;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规律;防治技术

栗大蚜别名板栗大蚜、栗枝大蚜、栗枝黑大蚜、栗大黑蚜,属同翅目、大蚜科,是板栗产区普遍发生的虫害,寄主有板栗、白栎、麻栎、柞等树种[1]。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板栗新梢、嫩枝和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导致板栗树势衰弱,影响新梢生长和果实品质,是板栗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

邢台县山区、丘陵区是板栗的主产区之一,板栗种植面积55 万亩,板栗种植收入占该区农民收入的50%以上,是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栗大蚜在板栗上的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一般造成减产5%~10%,严重的减产20%以上,品质明显下降,已成为板栗主要害虫之一。

为掌握栗大蚜在当地的发生以及危害规律,笔者2016 至2020 年连续5 年在邢台县浆水镇的板栗园进行定点观察研究,基本掌握了其在邢台县的发生危害规律,探索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栗大蚜形态特征与识别1、成虫

分无翅蚜和有翅蚜2 种。无翅孤雌蚜长卵形,体长3~5 mm,宽2 mm 左右,体黑色有光泽,体表具微细网纹,背密生细长毛,足细长;腹部肥大,颜色较浅,呈球形,第1 腹节有断续横带,第8 腹节有横带;触角丝状,长1.6 mm,有很多短毛,触角第3 节有6 个感觉孔;腹管短小,尾片短小呈半圆形,上生短刚毛。

有翅孤雌蚜为长卵形,体长3.9~4.5 mm,宽2 mm 左右,翅展约12~13 mm,体黑色,背部密生细短毛,腹部色淡,第1 至第8 腹节有横带。翅痣狭长,有2 种类型,一种翅膜质透明,翅脉黑色;另一种翅膜质黑色,前翅端半部有3 个白斑,中部斜向后角处有2 个、缘近顶角处1 个[2];腹管、尾片同无翅孤雌蚜;触角丝状,长2.1 mm,第3 节9~21 个有感觉孔,第4 节有4~5个,5~6 节各一个。

2、若虫

体形与无翅孤雌蚜相似,但体小、色淡,多为黄褐色,触角、口器、足均为黄色,后体色变为深褐色至黑色,体较平直,近长圆形,腹管痕迹明显。有翅蚜胸部较发达,生长后期长出翅芽,卵呈长椭圆形,长约1.5 mm,初为暗褐色,后变黑色,有光泽,上被白色粉状物[3]。

二、发生规律及习性

栗大蚜在邢台县1 年发生10 代,10 月中下旬为板栗落叶期,受精卵密集排列在栗树主干、主枝背阴面以及枝干芽腋、裂缝、翘皮下越冬,通常背阴面较多。第2 年3 月底至4 月上旬,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0℃板栗树开始萌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为无翅胎生雌蚜;气温达到14~16℃时为卵孵化盛期。开始孵化出的无翅胎生雌若蚜群集在嫩芽、嫩梢上危害,后扩散到叶片;5 月上、中旬达到繁殖盛期,分泌大量蜜露污染树叶,形成全年的第1 个危害高峰期。

根据邢台县纱网套袋定点观察,气温在14~23℃时,栗大蚜7~8 天可完成1 代,成蚜1 天可产若蚜12~16 只。5 月中下旬开始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扩散到其它枝叶以及周围板栗树上繁殖,部分迁至夏寄主上繁殖。随着雨季到来,板栗树上栗大蚜虫口数量下降。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夏寄主上的栗大蚜迁回板栗树,虫口数量再次增多,主要群集于1~2 年生枝条上、果梗处或栗蓬针刺间,9 月中下旬至10 月上中旬形成全年第2次危害高峰。10 月中下旬产生有性蚜,雌雄交尾后产卵越冬[4]。

三、危害规律及影响因素

1、危害规律

栗大蚜危害的轻重与栗树的树龄、品种、地势等密切相关,幼龄板栗园危害重于成年树龄板栗园;中晚熟板栗品种(如燕泉、燕青)重于早熟品种(如早丰);地势低洼板栗园栗大蚜危害较重;合理修剪、通风透光好的栗园轻于通风不良、生长茂密和管理粗放的栗园。因此板栗园一定要加强管理,合理修剪,确保板栗树健康生长,为板栗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2、影响因素

栗大蚜的发生与危害和气象、天敌和人为活动干扰等因素密切相关。

(1)气象因素

当气温在14~16℃、相对湿度65%~70%时,栗大蚜卵孵化成活率达90%以上,倒春寒、寒流等气象因子对越冬卵孵化成活率影响极大;栗大蚜在平均气温约23℃、相对湿度70%~80%时大量繁殖[5];气温高于25℃、相对湿度80%以上时虫口密度逐渐下降。无风或微风天气有利于有翅蚜的迁移扩散;暴风雨冲刷会造成栗大蚜大量死亡,使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2)天敌因素

栗大蚜的天敌有捕食性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天敌数量较多时能有效控制栗大蚜的发生与危害。

(3)人为因素

管理粗放、不合理修剪、板栗过早采收等易造成树势衰弱,有利于栗大蚜的发生危害。使用残效期长的高毒农药会大量杀伤天敌,加重栗大蚜危害程度。板栗园种植过密易造成栗园郁闭、通风不良、光照差,也会加重栗大蚜发生。

四、综合防治技术

防治栗大蚜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新建板栗园要合理密植,栽培过密的板栗园要有计划的间伐,使栗园通风透光性良好。合理修剪,改善栗园通风透光环境。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进行中耕除草,可以提高树势,提高板栗树自身的抗蚜能力。

2、物理防治

结合冬季或早春休眠期进行修剪,剪除有越冬卵的枝条,带出栗园集中深埋。4 月底至5 月上中旬栗大蚜主要群集于新梢,9~10 月份主要群集于1~2 年生枝条,结合农事操作,人工减少栗大蚜数量。利用越冬卵密集成片排列于栗树主干、主枝背阴面以及枝干芽腋、裂缝、翘皮下的特性,人工清除越冬卵。物理防治措施虽费工费时,但可有效压低虫口基数,效果十分明显,且有利于天敌保护和利用。

3、生物防治

天敌对栗大蚜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要保护和利用各种天敌,如捕食性瓢虫、草蛉、蚜茧蜂等。

4、化学防治

选择高效、低毒且对天敌影响相对较小的农药品种。2018~2019 年连续2 年进行了防治时期试验,确定最佳防治时期为4 月上中旬(越冬卵孵化期)和9 月下旬至10 月上中旬(板栗采摘结束后至落叶期)2 个时期。可选喷10%吡虫啉WP1200倍液、70%吡虫啉WG5000 倍液、5%啶虫脒EC2000 倍液、10%联苯…噻虫嗪SC1500 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EC1500 倍液等。

喷药不便的成年大树可采用树干涂药法防治栗大蚜。在树干1m左右高处两面交错刮半环,环高20 cm左右,两半环上下错开,边缘对齐。刮时只刮除粗皮,露出黄白色皮层即可,不要刮的太深,以免伤及形成层和木质部[6]。刮好后用40%乐果EC 或10%吡虫啉EC3~5 倍液涂抹刮面,或用棉花蘸取配好的药液覆于刮环处,然后用纸或塑料布包扎,效果良好,同时对天敌安全。

猜你喜欢
栗园邢台县群集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板栗园埋压绿肥技术
果农之友(2021年12期)2021-01-04 20:08:06
美术作品
栗园油鸡
板栗采摘后栗园综合管理措施
河北迁西密植板栗园防郁闭修剪技术
基于自组织结对行为的群集机器人分群控制方法
浅谈ODX与动态群集
种植食用玫瑰 亩产收入六千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