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霞
(新疆巴州轮台县农业农村局,新疆 巴州 841600)
新疆轮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平原区,年平均降水量52.0 mm,年平均蒸发量2072.0 mm,无霜期通常为189 天左右,平均气温10.6℃,冬季较寒冷,夏季炎热,历年极端气温最低为-25.5℃。新疆轮台县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可达2777 h,充足的光照条件利于棉花生长。棉花种植是近年来新疆轮台县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促进棉花种植经济效益提升,改善棉花栽培土壤质量,减少棉花栽培中的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轮台县大力推广应用棉花水肥一体化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轮台县在一些连作棉田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有效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获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在棉花收获后,农民能自觉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通过实施与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基本摸底排查棉田土壤养分情况,通过大量施肥试验,了解土壤基础肥力、棉花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以及肥效结果等,确定棉田施肥的具体种类、施肥用量以及施肥方式,使棉花施肥更加科学、合理。
水肥一体化技术高效、环保、省工,根据棉花生长需求,将棉花生育期内所需的肥料融入水中,在水肥耦合之后,应用滴灌系统均匀输送到棉花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使植株能够更加方便、高效地吸收与利用养分[1]。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试验了缓释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腐殖酸肥料等新型肥料,有效地提升了肥料的利用率。
部分棉农尚未对有机肥形成科学认识,认为有机肥的实效性不如化肥,不愿意积攒、施撒。还有部分棉农只注重用地,养地意识相对较差,导致很多棉花种植田的物理性质变差,严重影响棉花种植的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2]。
部分棉农不能结合棉花产量水平、土壤肥力进行合理施肥,往往根据经验或盲目施肥,甚至有人认为施肥越多棉花产量越高。如果棉花种植中施用的氮肥量较大,超过施肥总量的50%,往往会导致棉花植株徒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等问题,导致严重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问题。
棉花种植中通常将氮磷钾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是部分农民尚未掌握棉花种植施肥比例,甚至部分农民的棉花种植中氮、磷、钾施用量比例达1.0:0.6:0.1。其中氮肥比例较高,钾肥比例相对较低,导致棉花棉花品质不佳。还有一部分农民施撒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失调,只重视施撒氮、磷、钾肥,忽视有机肥的投入。
新疆轮台县可通过门户官网、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棉花水肥一体化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与宣传。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田间指导,不断加强农民的化肥减量增效意识,提升化肥的利用率,控制化肥施用量,达到化肥减量增效,提升棉花种植的经济收益。
新疆轮台县政府要通过物质补助与政策扶持、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鼓励棉花种植农民增施有机肥,改良和改善田间土壤,提高土地肥力,提升耕地质量,改变以往重用轻养的观念。还要通过秋翻、轮作倒茬、种植绿肥以及休耕养地等多种措施来改善棉花种植土壤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有效提升棉花种植土壤的肥力与肥料利用率[3]。
根据以往的棉花种植经验以及轮台县的土壤、气候条件与棉花种植目标产量来综合确定棉花全生育期氮肥、钾肥以及磷肥的施用总量。如果皮棉产量为2550 kg/hm2,在棉花全生育期应施氮肥360 kg/hm2、磷肥225 kg/hm2、钾肥150 kg/hm2。
在控制化肥总量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使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棉花精准施肥的有效性,实现棉花田间养分配比平衡,最终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升肥料的利用率与产出率,必须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与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结合起来,综合应用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技术、机械化深施肥技术,有效提升棉花单产。
当前市场较常见的新型肥料主要包括有机-无机混合肥、缓控释长效肥、氨基酸肥、中微量元素肥以及生物有机肥。应用新型肥料可以直接或间接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对土壤酸碱度进行调节。增施新型肥料可以有效提升作物抗虫害、抗病害以及抗旱涝等的能力,提升棉花产量。
新疆轮台县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新型肥料的市场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把控新型肥料的质量,对生产劣质肥料的生产企业、销售商进行严厉打击与惩罚,净化肥料市场。相关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田间以及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指导农民选择新型肥料,充分发挥新型肥料环保、高效、省时、省工的优势。
在新疆轮台县的棉花种植中,为节约资源、节约成本、改善棉花栽培土壤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需大力推广与应用棉花水肥一体化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从而提升棉花种植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