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君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 临沂 273400)
费县小麦种植36 万亩,种植品种以临麦四号、济麦22 号、烟农19 号、21 号为主。一般亩产426 kg 左右,亩穗数38.1,穗粒数36.8 粒,千粒质量35.7 g。目前,影响小麦作物质量与产量最大的因素是病虫害,研究合理有效、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小麦种植者都忽略了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会造成病虫害进一步发展,造成小麦生长发育不完全等恶劣影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种植者需要在早春时节特别注意小麦纹枯病,此病害潜伏期较长,真正发现时已经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此病害治理成本较大,后续治疗效果不佳,防治晚会造成较大损失。
虫害则不能过早治疗,这样会杀死害虫天敌,使害虫防治工作更加艰难。只有当害虫与天敌的数量达到一定比例时,人们可以适当采取生物防治的方式进行防控[1],必要时再采取化学防治措施。
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种植者错误的认为,应该依据小麦受灾程度的严重性选择农药的浓度,病虫害越严重,农药浓度越高;病虫害威胁较小,则农药浓度较低。这样可能会产生2 个极端表现,其一为农药残留量过多,影响小麦质量和食品安全,小麦质量不达标,影响小麦出口量以及人们身体健康。其二为农药配比低,无法杀死害虫,不能达到理想防治效果,导致产量与质量都不佳[2]。还有更为普遍的一个问题是,种植中使用某一品牌的某种农药十分有效,就长期单一使用此种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药效降低。
干旱条件下,害虫繁殖能力较强,病虫害发生频率会大大增加,小麦也因水分不足发育迟缓,长势颓靡。若灌溉较多环境潮湿,则病菌会大量繁殖,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同时,肥水浇灌过多小麦会进行无氧呼吸,出现烂根与烧苗。需依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长状况科学浇水施肥,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除虫剂选择一定综合考虑小麦的生长状况和周围环境。滥用杀虫剂会使部分害虫产生抗体,还会对小麦造成伤害,造成不良影响。
(1)播种期
小麦播种前,需要做好土壤消毒以及灭茬工作,确保土壤适宜种植小麦。还要时刻关注天气状况及当地病虫害发生时期,尽量避开恶劣天气及病害高频发生时间段。要合理控制小麦种植密度及相关管理,确保小麦的生长环境适宜植株生长。播种期间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如地下虫金针虫,需要以预防为主。播种时期小麦种子可进行药物拌种,根据周边环境及历年来病虫害防治报告等了解播种期间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药剂。
(2)返青期
这一时期病虫害主要是灰飞虱及根腐病。灰飞虱会传播丛矮病,其繁殖速度极快,繁殖周期较长,处理不及时会造成病虫害大爆发,造成小麦植株矮小,影响小麦正常发育。根腐病是全年发生的病害,如果在小麦返青期及时处理,则不会对小麦生长产生较大影响。
(3)结穗期
小麦结穗期要尽量使用低毒或者无毒药物对小麦进行病虫害防治。小麦蚜虫和赤霉病是小麦结穗期容易发生的病虫害,需根据小麦实际生长状况调配适宜浓度的药物降低病虫害的危害。同时,完善小麦管理制度,优化小麦管理体系,提升小麦自身的抗病能力。
在小麦播种期间可以使用5%高锰酸钾来预防害虫,降低发病率。纹枯病可以使用500:1 的三唑酮,金针虫治理可以使用甲基异柳磷乳油。小麦返青拔节期可以使用48%的乐斯苯乳油兑水施撒在田间,还可以使用25%辉丰聚酯乳油兑水防治。若是小麦出现纹枯病,可将12.5%三唑酮乳油兑水喷洒在颈根部;若出现白粉病、条锈病可以使用2.5%辉丰菊酯兑水喷洒叶面[3],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小麦灌水期可能会出现的白粉病和白穗锈病,可根据当地病害实际发生情况,合理控制药物用量及浓度配比,喷洒防治。还可以借助灌水设配,添加预防性药物,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物理防治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但可以减少化学药物带来的不良影响。可利用害虫趋光性的特点,在田间设杀虫灯,每亩地放置2~3 盏,傍晚开灯,聚集灭杀。还可以将糖、醋、水、白酒按比例混匀之后加入黏合剂,涂抹在草把上。每隔20 m 插一个草把,这样可以黏附害虫,达到捕杀目的。
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方式,引进害虫天敌[4]。例如,麦蚜虫的天敌是食蚜蝇和瓢虫,利用天敌可以很好地控制麦蚜虫数量,确保田间生态平衡。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药物,如静冈霉素、苏云金杆菌等来防治害虫,保护环境。
小麦病虫害防治是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并在科学防治中不断优化改革防治方法,保证小麦的质量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