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头颅CT结果与脑电图改变的关系

2021-12-24 06:13:26唐霖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基底节头颅脑电图

唐霖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脑出血为神经内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亚洲国家脑出血占脑卒中的25%~55%,1个月内死亡率高达35%~52%,6个月后仍有约8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已是我国居民致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目前对于脑出血病灶部位、大小等定位定性诊断,主要采取头颅CT检查方法,但其无法反映病情变化,如何有效评估脑出血的发展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之一。脑电图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从头皮上将脑部的自发性生物电位加以放大记录而获得的图形,可有效观察脑出血患者的脑电活动。有学者认为可同时观察头颅CT结果与脑电图表现,以更好地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诊断及预后评估[3]。本研究探讨脑出血患者头颅CT与脑电图改变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8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42~69岁,病程1~72 h;所有患者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4]有关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合并高血压病者64例,合并冠心病者15例,合并糖尿病者9例;存在意识障碍者70例,其中昏迷25例。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继发性脑出血者;合并严重心、肝、肾、肺等功能障碍者;合并各种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癫痫、脑肿瘤、严重精神病史者;病情危重或无自主呼吸,不能完成颅脑CT及脑电图检查者。

二、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EEG与CT检查,于检查结束后将EEG检查结果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EEG检查:所有患者采用NT9200数字脑电图仪,按照国际10-20 标准安放电极,以患者两耳垂作为参考电极,高频滤波设置为70 Hz,时间常数0.3 s。根据EEG异常情况,将EEG分为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分级标准参考文献[5]。CT检查:所有患者采用西门子SOMATOM Force CT对头颅进行横断面扫描,扫描基线为患者眼外眦至外耳孔连线,层间距设置为10 mm,层厚度设置为10 mm。根据颅脑CT结果,采用国际标准多田公式[5]计算脑出血量=π/6×长×宽×厚(cm)得出高密度区容积近似值,根据出血量分为≤20 ml、20~40 ml、≥40 ml组。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earson 卡方或连续校正卡方)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头颅CT与EEG检查结果

头颅CT显示88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54例,脑叶出血19例,脑干出血6例,小脑出血6例,脑室出血3例,血肿部位以基底节区出血为主,占比61.4%(54/88例)。血肿量≤20 ml者15 例,20~40 ml者 49 例,≥40 ml者24例,以20~40 ml者为主,占比55.7%(49/88例)。EEG正常者11例,轻度异常22例,中度异常26例,重度异常29例,异常率为87.5%(77/88例)。

二、昏迷患者EEG情况及预后情况

25例昏迷患者,脑电图正常0例,轻度异常1例,中度异常10例,重度异常14例,死亡8例,存活者残疾率100%。

三、头颅CT结果与EEG改变的关系

基底节区出血EEG以中度异常为主,脑叶出血和脑干出血以高度异常为主,小脑出血以正常、轻度异常为主,脑室出血以中度异常为主。血肿量≤20 ml EEG以正常、轻度异常为主,血肿量20~40 ml 以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为主,血肿量≥40 ml 以高度异常为主。不同血肿量与EEG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88例脑出血患者不同血肿部位的EEG异常情况[例(%)]

表2 88例脑出血患者不同血肿量EEG异常情况比较[例(%)]

讨 论

脑出血为常见神经疾病之一,临床表现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如丘脑出血,则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为主,小脑出血则以恶心呕吐、平衡功能障碍为主,脑干出血则直接危及生命。大量出血可导致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昏迷,少量出血则神经功能缺损轻、甚至无症状。但是,由于成熟神经元无再生能力,严重脑出血会对患者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引起脑疝、癫痫、脑梗死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通过快速有效的方式检查,明确诊断及预后评估,对于脑出血的诊治有重要作用[6]。

CT可快速诊断脑出血,但不能动态观察脑功能的变化。EEG是一种相对便宜,可广泛使用反映大脑功能的非侵入性诊断工具,具有无创伤、安全性高等优势,可直观地了解脑电波分布情况,尤其对重症脑中枢病变者脑功能变化的监测,是影像学检查所无法替代的[7-8]。脑出血后造成局部脑水肿,形成占位性病灶,损伤和压迫周围脑组织,从而导致异常脑电波的产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脑电图异常率87.5%(77/88例),说明脑电图在脑损伤的发展进程中较为敏感,脑出血发生后,患者脑电图波形大多会出现异常。本研究结果显示,基底节区出血EEG以中度异常为主,脑叶出血以高度异常为主,脑干出血以高度异常为主,小脑出血以正常、轻度异常为主,脑室出血以中度异常为主,提示脑出血部位不同,EEG异常程度不同,出血部位越深,脑电图异常程度越重。血肿量≤20 ml者EEG以正常、轻度异常为主,血肿量20~40 ml者以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为主,血肿量≥40 ml者以高度异常为主,提示脑出血量越多,EEG异常程度越重。EEG与出血量关系密切,出血量越大,则脑功能损害越严重。臧桂芹等[9]报道脑出血量大于70 ml者则死亡率为80%,其机制可能为血肿越大则脑循环障碍越严重,脑部的供血异常引起EEG异常[10]。

综上所述,EEG检查作为反映患者脑功能变化的检查方式,可与反映患者脑部形态学变化的头颅CT检查相互补充,快速明确诊断,动态评估预后,以CT检查结果作为基础,动态监测EEG变化,制定最优的治疗康复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基底节头颅脑电图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油菜花
大观(2018年8期)2018-01-23 18:02:37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嵇康·绝响
扬子江(2016年1期)2016-05-19 23:29:21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18期)2016-01-04 06:51:53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