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健,唐 亮,毛志夏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太仓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江苏苏州 215400)
随着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技术也不断更新,CT血管造影是目前结肠占位病变筛查及术前分期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然而CT检查时具有一定辐射,其辐射剂量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如何在保证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使辐射剂量尽可能降低是医学影像学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CT检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影像检查中[1-2]。iDose4迭代重建软件的原理是使用多模型系统的迭代运算降低图像噪声,从而使重建图像更清晰,另外,迭代重建技术可有效降低扫描剂量,是CT低剂量研究的重要内容[3]。基于此,本文就CT血管造影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重建在结肠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详细阐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太仓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行CT检查的44例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5.31±8.92)岁;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5.73±9.33)岁。本研究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太仓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中结肠癌诊断标准[4];②体质量指数(BMI)≥19 kg/m2,<24 kg/m2;③符合CT血管造影指征。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有碘过敏史及过敏体质者;③合并严重脏器功能损害者;④合并严重脊柱疾病及其他原因致不能平卧者。
1.2 方法 检查前2 d指导患者进流质饮食,检查前12 h开始口服清肠液并禁食。扫描前10 min予以山莨菪碱10 mg肌注,扫描时先从肛门向肠腔内注入1 000~1 500 mL空气,扫描采用体位均为仰卧位、头先进模式,扫描范围为全腹部,即从膈肌到耻骨联合下缘。进行增强扫描时:①观察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00 kV、管电流80 mAs、iDose4 3级迭代算法重建图像;②对照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s、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图像。其他参数一致:探测器宽度 64×0.625 mm,视野(FOV)360 mm,球管转速0.4 s/r,螺距为0.64,矩阵512×512,重建图像层厚为1 mm、层间距为0.5 mm。注入80 mL碘海醇,注射速率4 mL/s;行二期增强扫描。采用智能自动跟踪监测技术,启动阈值设置为150 HU。扫描后图像由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太仓市中医院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其进行分析判断。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选择3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4分法评估图像质量。图像噪声=空气 CT 值的标准差(SD),信噪比=CT结肠占位/SD,对比噪声比(CT 结肠病灶-CT腰大肌)/SD[5]。②比较2组的辐射剂量:记录扫描后辐射剂量图显示的容积 CT 剂量指数 (CTDIvol )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辐射剂量(ED)=DLP×腹部转换 因 子(k),k=0.015 mSv·mGy-1·cm-1[6]。③比较两组患者CT TNM分期评估的准确性:依据病理TNM分期作为诊断金标准对CT TNM分期的准确性进行评价[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使用(±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值检验差异;TNM分期评估总准确率使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图像的背景噪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比(CNR)、信噪比(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比较(±s)
CNR:噪声比;SNR:信噪比。
?
2.2 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CTDIvol、DLP、ED测定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比较(±s)
CTDIvol :容积 CT 剂量指数 ;DLP:和剂量长度乘积;ED:辐射剂量。
?
2.3 两组患者CT TNM分期评估的准确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TNM分期评估总准确率为95.45%,对照组为72.73%,观察组TNM分期评估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TNM分期评估的准确性比较[例(%)]
CT血管造影扫描作为快捷、实用、安全的检查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结肠检查及结肠癌的诊断与术前分期中,为临床病情诊断、制订手术及化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帮助[7]。CT血管造影时在肠腔内灌注空气后可使密度对比更明显,更能清晰显示肠壁情况,有利于观察评估患者肠道肿瘤血供特点、形态特征及浸润范围,并且对于较小的原发肿块和转移灶也能够准确发现。但CT检查存在一定辐射,且全结肠扫描范围较大,因此采用常规扫描技术对患者造成的辐射伤害较大,所以需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国内相关研究表明,低剂量CT扫描结肠成像可以用于肠道肿瘤的诊断和分期,以及术后随访检查[8]。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剂量CT血管造影扫描和迭代重建成像,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CT血管造影扫描联合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图像,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图像的背景噪声低于对照组(P<0.05);CNR、SN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TDIvol、DLP、ED测定数值均低于对照组,且TNM分期评估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低剂量CT血管造影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成像的优势。有研究报道指出,低剂量 CT 扫描可用于结肠检查及结肠癌的筛查,但是CT剂量降低会减少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子数目,使重建图像产生噪声,图像质量也会相应下降。目前,在低剂量CT扫描中应用最广泛的迭代重建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噪声,从而使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与本研究结果一致[7-8]。
综上所述,在结肠检查中采用CT血管造影低剂量扫描联合iDose4 3 级迭代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患者结肠肿瘤情况,并尽可能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