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春晓,覃黎葵,刘海燕,龚文亮,姜 帆
(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消化道肿瘤中心,广东广州 510500;2.广东祈福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广州 511495)
肠息肉是消化系统常见且多发的良性肿瘤,部分结直肠癌可由结直肠息肉转化而来,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对结直肠息肉的筛查也显得越来越重要[1]。肠镜检查是结直肠息肉筛查的重要方式,但因结直肠结构特殊,使得镜检困难,如何提升其检出率已成为临床难题。靛胭脂染色结肠镜检测是在普通结肠镜基础上用色素内镜染料——靛胭脂染色剂,对结肠粘膜进行喷洒染色,能更加全面清晰地显示结直肠褶皱和凹陷,不仅有助于发现常规结肠镜易漏诊的扁平、微小病变,且能在内镜下对结直肠病变性质、浸润深度进行初步判断,有助于早期结肠癌发现及治疗。透明帽为塑料短帽,将其置于肠镜前端可以扩充操作视野,使得镜检操作变得更加方便、清晰。本研究通过分析靛胭脂染色结合透明帽辅助肠镜检查在结直肠息肉中的应用价值,以为结直肠息肉的筛查提供临床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祈福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参加结直肠癌筛查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试验组(10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35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6.38±4.62)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40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6.57±4.8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东祈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可进行。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初筛人群为参与了《结直肠癌筛查数量化风险评估问卷》[2],并进行了2次粪便潜血试验筛选出的高危人群;②神志清楚,沟通无障碍;③两次镜检都至直肠末端。排除标准:①常年便秘者;②既往有结肠、腹部等手术史患者;③镜检禁忌证者。
1.2 检查方法 全部检查均在麻醉状态下操作,由1名操作者完成。所有患者术前均服用500 ml浓度为20%的甘露醇、15 ml西甲硅油及一定量的饮用水进行肠道清洁,直至大便呈无渣水样状态,对患者连续进行2次结肠镜检查。
对照组患者两次均采用常规电子肠镜[奥林巴斯(中国),CF-Q 260]镜检,常规进镜到达患者的肠道回盲部后退镜, 行常规白光模式观察,以观察到回盲瓣为准,详细观察盲肠、升结肠、横结肠情况。退镜时间≥6 min (去除活检时间);如发现患者肠道病变后,采用生理盐水对病变部位进行反复冲洗,作出初步内镜诊断。退镜观察到患者的结肠脾曲后,再进镜至回盲部;第二次退镜观察结肠,高清白光模式观察。先后2次退镜过程中,每次检查完均记录息肉检查情况(包括息肉数量、部位、形态等)。
试验组患者采用靛胭脂染色+透明帽辅助方式检查,具体为:患者左侧姿势卧床,建立静脉通道,分别通过静脉通道给予患者注射丙泊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38,规格:20 mL∶0.2 g),剂量:1.5~2.5 mg/kg进行麻醉。使用电子肠镜([奥林巴斯(中国),CF-Q 260]及配套的透明帽(型号:V70)实施镜检,当发现息肉后,用蒸馏水反复冲洗,洗净肠黏膜上的附着物,如未发现病变,在乙状结肠和直肠(肛门以上0~30 cm)采用蒸馏水配制的0.4%靛胭脂溶液均匀喷洒,吸净肠腔液体,观察患者黏膜情况;同样第一次结肠镜检查退镜观察到患者结肠脾曲后,再次进镜观察结肠。先后2次退镜过程中,记录息肉的的情况,对有隆起、狭窄或者是出现溃疡等病变,内镜下钳取活体组织取并进行病理确诊。
1.3 观察指标 ①进镜、退镜时间:内镜自肛门插入到患者盲肠所用的时间(单位:s)为进境时间;退镜时间指从回盲部至肛门时间。②息肉检出情况:息肉漏诊率定义:在第一次退镜检查中未发现的息肉,而在第二次退镜检查时新发现的息肉归为息肉漏诊。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性检验,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进镜、退镜时间及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进镜时间、退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两组患者进镜、退镜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进镜、退镜时间比较(±s)
?
2.2 两组患者息肉检出情况比较 试验组102例患者中,第1次检出息肉103枚,第2次退镜比第1次多检出息肉12枚;对照组98例患者中, 第1次检出息肉87枚,第2次退镜比第1次多检出息肉枚35枚,两组患者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试验组息肉大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第1次退镜息肉检出情况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第2次退镜较第1次退镜漏诊息肉检出情况比较[例(%)]
结直肠息肉镜检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的优势,但其受肠道清洁、医师操作水平以及息肉形态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筛查过程中常出现漏诊情况,如何提高镜检检出率、减少漏诊的发生逐渐成为临床医师重点关心的课题,特别是在基层医院,缺乏较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需找一种更为有效且操作方便的筛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3-4]。
透明帽能改善内镜头端与受检患者肠道黏膜间距离,医师在过通过肠道弯道时能快速找到进境方向,进而通过弯角。肠镜辅助透明帽可为医师提供更为清晰的视野和足够观察空间,且其边缘小勾结构可展开结直肠褶皱,减少了对结直肠褶皱部位的漏诊;同时,常规镜检中,医师多通过肉眼判断息肉的大小、位置和病变程度,这明显将导致一定的误差,降低诊断准确性,进而影响检出率。随着镜检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黏膜染色被应用于结直肠息肉的镜检中,通过靛胭脂等特殊的染料对结直肠黏膜进行染色,使黏膜结构更加清楚,并与病变周围形成强烈对比而突出病变部位,医师肠镜视野更加清晰,息肉形态显示更加完整[5]。本研究发现透明帽辅助联合靛胭脂染色组有更高息肉发现率,这和其他研究报道相似。另外,靛胭脂可经肠道排出体外,并不会被肠道吸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6-7]。然而,因肠腔内的粪便残渣易附着在透明帽外缘,因此,透明帽的使用对肠道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医师需反复冲洗以确保视野清晰[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进镜时间、退镜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靛胭脂染色结合透明帽辅助镜检的试验组102例患者中, 第1次检出息肉103枚,第2次退镜比第1次多检出息肉12枚;采用常规镜检的对照组98例患者中, 第1次检出息肉87枚,第2次退镜比第1次多检出息肉枚35枚,试验组患者的第一次检出和漏检率较对照组都有优势,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综上所述,靛胭脂染色结合透明帽辅助镜检能够提升结直肠息肉检查的检出率,减少漏诊,且并未增加患者的检查时间及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