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眼中的李白

2021-12-23 14:38董晓彤
百年潮 2021年10期
关键词:庐山李白诗词

董晓彤

毛泽东一生曾对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诸多评述。在这些人物中,毛泽东曾经评价一人为“空前绝后的不朽艺术家”,他就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谪仙人”“诗仙”之美誉。他的诗歌突出展现了盛唐的宏大气象,充满浪漫的想象,瑰丽的语言,浓烈的情感,开阔的襟怀,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古代众多的詩人中,毛泽东最喜欢的便是李白。关于李白诗词,毛泽东创造了“三个最”:评价最高、手书最多、引用最频。

毛泽东曾用“空前绝后”来评价李白,可谓是最高的褒扬。

1949年12月,毛泽东在出访苏联途中,与苏联汉学家费德林纵论中国文学。当时,他对李白有一段这样的评价:

他像天才诗人普希金对俄国人民的贡献那样,为中国人民写了许多珍贵的艺术诗篇。李白的诗是登峰造极的,他是空前绝后的不朽艺术家。中国至今没有人能超过李白、杜甫的诗才。

毛泽东在这段评价中,用苏联人熟悉的天才诗人普希金与李白类比,高度评价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形容李白的诗歌“登峰造极”,李白其人“空前绝后”,并说从诗才上而言至今无人超越“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毛泽东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赞赏。类似的形容,从未出现在其他文学家身上。

如果说毛泽东对费德林所言,是对李白其人其诗的整体评价,那么毛泽东对其子女所言,则为这一整体评价给出了详细解释。毛泽东曾对其子女说:“李白的诗豪放,想象力丰富,读了使人心旷神怡。”“李白的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这些评论,准确客观地指出了李白诗歌的鲜明特点。

毛泽东从不吝表达自己对于李白的喜爱。据记载,毛泽东在与何其芳、严文井等人谈论文艺工作时,有人问道:主席喜欢中国古典诗歌,您是喜爱李白,还是杜甫?毛泽东回答:我喜欢李白。毛泽东之所以喜欢李白,可能与李白诗歌中传递出的浪漫主义情怀、个性解放的价值取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傲视权贵的批判精神等相关。这些都与毛泽东本人性格以及其诗词创作风格相似。

毛泽东也将这份对李白的喜欢表现在了他自己的诗词创作当中。他十分善于化用李白诗词中的意象和语言。

在意象方面,毛泽东经常使用李白诗词中曾出现过的意象。比如“鲲鹏”。“鲲鹏”最早出自《庄子·逍遥游》,毛泽东与李白都喜欢使用这一意象。李白在《上李邕》中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写道:“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毛泽东在这里对鲲鹏意象的使用,明显借鉴了李白诗句中的思想意涵。又如对神话仙人的使用,毛泽东也借鉴过李白诗词。《七律·答友人》中的“帝子乘风下翠微”“红霞万朵百重衣”就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语言方面,毛泽东善于将李白诗词为我所用。如《贺新郎·别友》中的“挥手从兹去”,化用自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可上九天揽月”,化用自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水调歌头·游泳》中的“截断巫山云雨”,化用自李白《清平调》中的“云雨巫山枉断肠”;《七律·答友人》中的“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

当然,毛泽东对李白诗词也不是盲目地一味称赞。他也指出过李白诗词的缺点,他曾说:“李白有道士气”。在这里,毛泽东是站在无产阶级思想家的角度去评论封建时代的古代诗人诗歌。从这一角度而言,李白诗词确实受到时代的很多局限,尤其是其对修仙得道抱有幻想。

对自己极其推崇的古代文人,毛泽东尚且可以客观待之。由此也可见,毛泽东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总是能够实事求是、辩证唯物地看待事物。

毛泽东手书的古诗词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李白诗词,至少有16首。包括:《梁甫吟》《将进酒》《忆秦娥》《古风五十九首》(其三)《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梦游天姥吟留别》《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登金陵凤凰台》《送储邕之武昌》《夜泊牛渚怀古》《早发白帝城》《清平调三首》《越中览古》等。其中很多诗词,他还多次书写。对于像《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样的长篇作品,毛泽东在默写过程中很少出现错误,足见他对于李白诗词的熟悉。

毛泽东手书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部分)

而对《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毛泽东似乎尤其偏爱。他曾经两次在庐山上书写其中的诗句。这首诗全诗为: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此时李白正在遇赦归来的路上。他重游庐山,作此诗寄卢虚舟。卢虚舟,唐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曾与李白同游庐山。这首诗先描述了诗人行踪,后写庐山美景,末写政治理想幻灭后寄情山水的心境。全诗精妙地描绘了庐山的雄奇秀美,诗风豪放飘逸,颇具仙气。毛泽东曾在“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一句旁画过着重线。

毛泽东最喜爱的是其中描写庐山之景的四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還。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四句诗描写了登庐山之所见:大江东去,山水苍茫,黄云万里,白浪如雪,壮美之景令人喟叹。毛泽东曾两次手书这四句诗赠与他人。

毛泽东手书李白《将进酒》(部分)

第一次是赠与他的儿媳刘松林。在长子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对儿媳刘松林的身心状况一直十分关心。1959年8月6日,正在参加庐山会议的毛泽东得知刘松林生病,去信一封,写道:

娃:

你身体是不是好些了?妹妹考了学校没有?我还算好,比在北京时好些。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久不见甚念。

爸爸

毛泽东在信中用李白的这四句诗劝慰刘松林,希望能借此开阔刘松林的心境,起到“消愁破闷”的作用。

第二次是赠与中央诸常委。1961年8月23日到9月16日,党中央在庐山开会。这次毛泽东用他擅长的草书书写了这四句诗,并在诗后题写:

李白庐山谣一诗中的几句。

登庐山、望长江,书此以赠庐山常委诸同志。

毛泽东虽没有说明他书写这四句诗的目的,但与1959年他写给刘松林的信联系起来可以推测,毛泽东也许想要用这四句诗中蕴含的开阔心境感染其他同志。

毛泽东不仅经常手书李白诗词,还对李白诗词进行过大量圈画。现有材料显示,经他圈画过的李白诗词至少有80首,排在毛泽东圈画同一诗人诗词数量的前列。他曾在一本《注释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将进酒》一诗的标题前圈画一个大圈,并在天头上批注“好诗”;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旁,画了着重线;在《梁甫吟》的“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指挥楚汉如旋蓬”两句旁,用红笔画了着重线;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等诗句旁,也画了着重线。

毛泽东手书李白《忆秦娥》(部分)

也许是因为对李白诗歌的烂熟于心,毛泽东对李白诗词的引用,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

青年毛泽东曾为李白诗词作画一幅。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最不喜欢上的就是静物写生这门课。1936年10月,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谈起过这段经历,他说:“我最讨厌的是静物写生这门必修课,认为它是极端无聊的。我总是想出最简单的东西来画,草草画完就离开课室。”为了完成任务,毛泽东画过一条直线,上面加了个半圈。这是什么意思呢?毛泽东向斯诺解释道,这是要“表现‘半壁见海日’的画意”。“半壁见海日”就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描写的是诗人梦中于天姥山所见海上日出之壮丽景色。这件事,毛泽东不止一次谈起过。1945年10月2日,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与画家尹瘦石等人谈话时,又谈到这件事,他说:“我对美术研究却甚少。记得小时候,最不耐烦的是图画,在纸上画一条横线,一条弧线就交卷。先生问我画的是什么,我说这是李太白诗意:‘半壁见海日’。”毛泽东借“最喜欢的”李白诗词完成“最不喜欢的”绘画作业,虽然对画作来说是“应付”,但从中依然可见他对李白诗词含义领会之深。其实,不爱画画的毛泽东,也画得一手好画。在现存的毛泽东早年静物写生画作中,就有一幅橘子图、一幅佛手图,都是惟妙惟肖的。

长征期间毛泽东曾趣改李白诗词为朱德饯行。1935年1月,长征途中的红军遭遇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战斗,这场战斗在贵州土城打响。我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战场形势不利。在此情境下,朱德决定亲临前线进行指挥。毛泽东得知后,一方面担忧朱德的安危,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决定。作为朱德的亲密战友与伙伴,毛泽东极其不舍,集合战士们为朱德送行。他带头喊口号:欢送朱总司令上前线!朱德见此情景,十分激动,一再说不必兴师动众。毛泽东则答:理应如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你我手足情。毛泽东在这里化用的就是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诗歌是“汪伦送我”,毛泽东在这里则是“我送汪伦”。他巧妙地将诗句末尾改为“你我手足情”,表达了与朱德之间的深厚情谊,也通过这样诙谐轻松的形式,化解了送别的伤感,鼓舞了战士的士气。

长征途中,毛泽东因战事紧张顾不得理发,当有同志动员他去理发时,他说:不打一个漂亮仗,就是白发三千丈,我也不理了。这里的“白发三千丈”就出自李白的《秋浦歌》,其下句为“缘愁似个长”,毛泽东在这里用诗句幽默地表达了自己对战事的担忧。又如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京接待韶山亲人毛仙梅,毛仙梅想念家乡,毛泽东知道后便说:“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看来十爷是真想家了!“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便出自李白的《蜀道难》,毛泽东引用这句时,表达了他对亲友思乡的充分理解。

从以上列举的这些小故事来看,毛泽东对李白诗词的引用,很多都是随性而吟,这种随意与自然,恰与李白本人性格和诗风相合。

如果说李白是毛泽东眼中“空前绝后”的不朽艺术家,那热爱李白诗词的毛泽东,也在他的影响下,撰写出一首又一首不朽诗篇。毛泽东拓宽了古代诗词的创作领域、创作方式,使得诗词以更加多样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传统诗词的魅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得以重新绽放。

(责任编辑 张利军)

猜你喜欢
庐山李白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做一次庐山客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毛泽东登庐山
《李白 庐山谣》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