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子是我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教过的优秀学生,现任德国格尔利茨剧院定音鼓首席,是德国职业乐团第一位获得正职的亚裔定音鼓首席。同时,她也是瑞士琉森音乐节学院特邀演奏家和维也纳现代室内乐团Studio Dan的首席指挥。
王希子,2006年至2011年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打击乐专业,后考入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攻读打击乐与指挥双专业,2018年以最高分(Auszeichnung)毕业。她曾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兼维也纳爱乐乐团)作为唯一的亚裔女性,担任了五年的客席演奏家,并参与乐团多部经典作品的录制。她还曾在德国纽伦堡交响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实习,并在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奥地利艺术家交响乐团、瑞士巴塞尔室内乐团担任客席定音鼓首席。
我希望与王希子的交流,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打击乐人的学习与工作历程,为各位同行及爱乐者们打开一扇了解更多打击乐世界的窗户。
○ _ 高华● _ 王希子
○ 如今你已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打击乐演奏家,我想这与你早年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学习经历和后来在维也纳的留学经历是分不开的。可以谈谈这两种教育有何不同之处吗?
● 关于东、西方音乐教育的不同,我理解得可能并不是十分全面。不管是在国内跟您学习,还是后来到维也纳跟学校里的五位老师学习,我遇到的老师都非常尊重学生的想法。老师们会给我足够的自由,用引导的方式教我如何去感受音乐,没有人要求我必须按照他的想法和方式去处理音乐。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会根据我的学习阶段和学习进度布置作业,还会横向推荐一些相应的音乐给我,加强我对音乐风格的理解与掌握。他们教会我如何欣赏音乐,自主地去寻找乐曲想要表达的内容及其内在的力量,培养我形成独立思考、自己处理作品的习惯。
不过,我也从身边一些朋友的口中了解到,西方教育通常比较倾向于引导孩子表达自己想要的音乐,而有些东方的教育则比较偏向于传授实用的经验。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习惯了这种“你教我学”的方式。这样的学生如果去一些欧洲国家学习音乐,前期会非常不适应,进度会比较慢,因为那里的老师很少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你。当没有得到明确指示的时候,这些学生会感觉找不到方向。当然,在国外也会有老师坚持按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学生,甚至学生平时的生活也會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但这样的老师并不多见。
○ 我知道你初到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是学习打击乐专业的,后来为什么又去学习了指挥专业?你觉得学习指挥对你演奏打击乐有大帮助?
● 我从高中时就开始跟随高健老师(现为浙江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副教授、浙江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学习指挥。附中时,我很喜欢敲定音鼓,经常听到老师们说定音鼓在乐队里有多么重要,它相当于第二指挥,我想第一指挥一定更有趣,所以就决定去尝试一下。出于对交响乐的喜爱,我的心里一直有个读双专业的念头。刚到维也纳之所以没有马上选择双专业,一是对那边的老师还不太了解,二是新环境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我直到后来才开始学习指挥专业。
我觉得学习指挥对于演奏打击乐最大的帮助,是让我跟乐团有了更密切的关联。首先我学会了读总谱,通过读懂总谱,我更容易去理解打击乐在乐团中的作用。我们在学习打击乐演奏时通常比较注重技术训练,像小军鼓、马林巴这样的乐器对技巧的要求都是很高的。但当你到了乐团中,可能一首作品中打击乐也就那么两三声,怎样能把这几声敲得更贴近作品本身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这就需要演奏者了解总谱,了解整部作品。总的来说,学习指挥后,我对每段演奏或每个节奏在乐团中、作品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就更加清楚明了了。
○ 到维也纳后,你很早就去参加了专业的团体演出。作为一个亚洲面孔,获得这样的机会肯定很不容易吧!为了取得这样的机会,你都做了哪些准备?
● 我觉得能进入顶尖的乐团可能是我运气特别好吧。后来真正开始在维也纳爱乐乐团实习之后,我就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比如乐团的演奏员们能背下来很多作品,甚至连台上演唱歌剧的独唱家唱什么词都倒背如流,所以演出前的排练,指挥并不是从头到尾排,而是抽几个重点的片段练一练就上台演出了,这对于当时还是实习生的我来说压力非常大。我们要做到对作品非常熟悉,私底下还要不断演练才行。他们学习一部歌剧仅需要三四天就可以登台演出,而我那个时候第一部歌剧的第一幕就学了一个礼拜。我当时心里真的很着急,但我知道积累乐团经验和加快学习歌剧的速度是需要一定过程的,我只能付出比他们更多的努力。
欧洲合作音乐的氛围比较好,他们很小就开始参加乐队训练。德奥尤其擅长培养优秀的铜管乐器演奏家和乐队,各种小乐队更是多如牛毛。学习打击乐的孩子大概从十二三岁开始,每个星期天都会跟着铜管乐队一起排练演奏,所以他们到了十八九岁时乐队经验就已经非常充足了。这种长期的磨练使他们的耳朵更敏锐,合作意识更强。不仅仅是自己的乐器声部,还有其他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效果。他们心中的声部感是从小培养的,所以他们在处理作品上会更加细腻、全面和丰富,融入乐团演奏新作品的速度也非常快。而我们亚洲的孩子,除了个别音乐学院附中的同学有机会参加学校里的乐队外,其他同学就比较少有这样的磨练机会。所以我在维也纳爱乐乐团实习期间,为了不跟他们的差距拉这么大,自然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做准备,花更多的时间去研习总谱,做到台上不出错,让别人感觉到你胸有成竹。毕竟机会还是公平的,只要你手上有功夫,他们就会愿意叫你来演出。
○ 我知道作为学生和真正的乐团演奏员之间还是有很多差异的,你是如何去调整自己胜任这份角色的呢?
● 我去实习的时候,乐团里有很多资深的艺术家,他们可能觉得你就是来帮忙的,自然不会平等看待你。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我身边有一些同事,甚至在我还是以学生身份实习的时候,就跟我关系很好了。有的人需要这种身份的差异,有的人不需要,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人而异吧,不一定是欧洲乐团的特色。
当然,去实习的话还是要做好心理建设,自己调整好心态。假如有幸遇到可以平等对待你的人,我会告诉自己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 在业界,我们都知道荷兰的特龙普(Tromp)和比利时马林巴比赛是打击乐中最大型的赛事。在这两个比赛中,你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可以介绍一下这两个比赛吗?
● 荷兰特龙普比赛由特龙普博士(Dr. Tromp)创建于1970年,是一个规格很高的比赛。五十多年后的今天,特龙普国际打击乐大赛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打击乐独奏比赛。比赛要求比较全面,但是参赛是不需要报名费的。通过海选进入第一轮比赛后,主办方会邀请参赛者去荷兰参加现场比赛,并为参赛者提供机票和住宿。从这个方面来说,这是非常有诚意的比赛,尽可能地给年轻演奏家们提供一个可以展现自己的机会和舞台。
荷兰特龍普比赛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要求全面;而比利时的马林巴比赛有名,则是因为它是单一乐器的比赛——只需要演奏马林巴。它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马林巴大赛之一,一直致力于马林巴艺术和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不遗余力地扶持优秀艺术家和获奖者,例如它会在提供现金等物质奖励的基础上,还为获奖者提供国际巡演的机会。
○ 你参加过很多音乐节,瑞士琉森音乐节也去了很多次。艺术节是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如果国内的学生想申请需要做哪些准备?
● 琉森音乐节是欧洲主要的音乐节之一,1938年由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创立,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阿巴多自2003年接任琉森音乐节音乐总监后,成立了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琉森音乐节于每年的八月至九月举办,为期约七至八周,走的是正统的古典音乐路线,包括交响乐、器乐或声乐独奏(唱)会、室内乐以及现代音乐等。我之前参加的是专门演奏现代音乐的学生乐团,它要求的作品蛮难的,是比较偏的新作品,不仅要看你有没有足够的技巧和经验去处理这些现代作品,还要看你对于研究和演奏这样的新作品的态度,是讨厌、排斥,还是真正的接受与喜欢。目前乐团正在转变中,主办方想把它升级成为现代乐团,变成一个职业的团队,所以我现在还不知道它的招生模式会不会跟往年一样。
另外还有巴伐利亚夏季音乐节,也是以学生乐团的形式进行招生的。它有点像亚州青年交响乐团的招生形式,需要报名参加考试,如果被录取乐团会提供奖学金。这笔费用可以帮你解决路费、住宿费。除此之外,乐团平时还会发一些工作的费用。而萨尔茨堡音乐节属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夏季乐队学院,考取后可以跟着维也纳爱乐乐团参与萨尔茨堡音乐节的演出,发的工资也很可观。2015年我考入了这个乐团,同时也收到了琉森音乐节的邀请。当时我已经在维也纳爱乐乐团实习三年了,在乐团老师的建议下,最终我去了琉森音乐节学习,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