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海燕
正值秋浓,漫步崂山,满眼清秋。
山水间,目之所及尽是赤橙黄绿青蓝紫,时而团团簇拥,时而片片交汇,如同被大自然勾勒出的一幅山河画卷,色彩斑斓,引人入胜。
这个时节的巨峰,漫山遍野层林尽染,暖阳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散发出浓浓秋意。形状各异、颜色渐进的红叶,有青山远黛作陪,一树鲜红愈加醒目,浓烈的色彩对比,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色彩搭配能力。
位于崂山中部的巨峰风景游览区,以崂山最高峰——主峰巨峰而命名。巨峰景区以山海、天象、山林、奇峰、怪石、人文胜景构成了雄伟壮美、离奇多变的绝顶风光。登上崂山极顶,可以居高临下,观赏碧波万顷的滔滔黄海、如珠似玉的礁盘海岛、五彩云霞的美妙变幻、奇峰竞秀的山峦风情,夏季可领略“云海奇观”“崂山火球”的壮美气势,冬时能观赏到“银峰晶挂”的万千景象。在崂顶观海上日出,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巨峰旭照”这一奇观被列入“崂山著名十二景”。作为崂山海拔最高的游览区,巨峰的秋天总是来得早一些,每年从10月中旬开始,漫山的树叶便迫不及待地开始“换装”,红的似火,黄的似金,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在巨峰欣赏枫叶有3条主要线路可以选择,一是徒步欣赏漫山红叶,感受秋天的浪漫。路两边的红叶彩林在秋风起时分外妖娆。二是乘坐索道游览,随着索道行驶向下俯瞰,巍峨峡谷中的五彩缤纷尽收眼底,色彩从橙黄渐变成红焰,变幻的色调产生美妙的层次,美的不可方物。第三条线路则是自索道上站至灵旗峰线路,在高海拔、低气温的作用下,红叶愈发鲜艳,站在1132.7米的灵旗峰上欣赏整个巨峰秋景的同时,令人感到心旷神怡,而那远处的山影和层林尽染的树林,共同勾织出了一幅绝美的秋景图。
仰口多彩绚丽的金秋美景,像一幅画,更像一首诗。立于山间,万千秋色一览无余,倾听着山风拨叶,看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再深吸几口拂面的清甜海风,无比惬意,秋日的仰口无疑是四季中最为温婉的时节。
位于崂山景区的东北部的仰口风景游览区,岚光霭气中群峰峭拔,争奇斗妍,翠竹青松里掩映着“海上宫殿”太平宫;关帝庙置身苍松山楸间,前临涧水、襟倚翠竹。悬崖峭壁下隐蔽着诸多奇石怪洞:有载记元朝著名道士邱处机的咏崂山景物诗21首的白龙洞;历代道士练功之地犹龙洞;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4块巨石构成的白云洞。在有名的狮子峰巅可欣赏动人的奇观“狮峰宾日”,峰下可仰观迷人的胜景“狮岭横云”。此外,景区中的上苑山、将军崮、中心崮、二仙山、钻子崮、觅天洞,以及仰口湾、雕龙矶、峰山岬角无不是山峰、海湾秀色尽现。宽阔平展,沙质优良,海水澄碧的仰口海滩则是理想中的海水浴场。
仰口游览区植物多为四季常青类,这里的一年四季,都保持着绿树青山,碧海蓝天的美好画面。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仰口湛蓝通透的天空上,漂浮着大团大如棉花糖般软糯的白云,这个季节,舒适与温暖都属于这里。
秋日的北九水更平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一路走过,两侧山壁上尽是大片的红、黄、绿、浅棕等各色的树叶,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而水清绿碧透,闪耀着翡翠般的光泽,不时有银链般的瀑布闪入眼帘,给这静谧的景色添加了几笔动人的色彩。
九水源自巨峰北侧海拔1100米的天乙泉,一路接纳了众多的溪流,朝西北方向婉蜒而去,与发源于磨屋石上方的五龙河交汇,形成崂山水系中最大的河流—白沙河。而在与五龙河交汇前,一直穿越于巨峰北支的诸山峰峡谷中,因受地形所限,时吞时吐,时激时旋,配合两侧的山峰谷色,形成了一步一景、一湾一色的画廊风光。此外,该区域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4.2万个,是中国最高标准的20倍,为名副其实“天然氧吧”,并以其丽山秀水绘就的天然画廊驰名中外,随处可见的象形山石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清澈的流水千回百转,浪花飞雪,潭水透玉,变化无穷。当步入这幅天然画廊,游客也自然而然成了“画中人”。
有人说,在崂山有一种美,叫作九水的枫叶红了!深秋时节,北九水的枫叶慢慢被秋风染红,飘零的五角枫随着瀑布溪水慢慢流淌,唯美浪漫。百转千回,望尽重山,草木由青绿转为斑斓,此时风光较之春夏更为绚烂。红叶野菊争艳,置身其中,恍如仙境,波光浅浅的流水,五彩斑斓的树叶,爱上九水真的不需要更多的理由。
奇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就了崂山华严寺变成一方完美殊胜、绝尘脱俗的“净土佛国”。
始建于明代的崂山华严寺原名“华严庵”,是崂山目前惟一现存佛寺。此处依山傍海,风景秀丽,与闻名遐迩的“那罗延窟”遥相呼应,每年的深秋,寺庙周围的几株百年银杏,如约裹上一片金黄,秋风吹过,便落的满地金黄,与深山古刹风雨相守,禅意幽幽,美不胜收。
进入华严寺,便先要经过“塔院”,虽然院子不大,但古树参天,塔身耸立,好像诉说着世事变迁。塔院对门,有一石刻近1米,上面“观澜”二字十分醒目,也正应了此处的风景,透过石后的林间,便可远望东海碧濤,潮起潮落尽收眼底。除了银杏,红枫、水杉等植物也在绽放着自己的色彩,与华严寺相辅相成,构成一幅完美的画卷。除此之外,另一处绝佳的自然奇景,便是那罗延窟,顺山路前行,两边景色幽静宜人,丝毫体会不到冬季已到,让人心旷神怡。值得一提的是,崂山矿泉水的LOGO原型便是位于那罗延窟附近的山峰。梵语中,“那罗延”是“金刚坚牢”的意思,石窟由坚硬的花岗岩构成,与梵文的“那罗延”名实相符,僧侣们由此称石窟为“世界第二大窟”。深秋初冬时节的那罗延窟景色不再单调,赤橙黄绿已是无比灿烂。
“铺锦见知一寸丹,肯将金色洒故园”古人对于银杏的赞美,从来都不吝啬。崂山太清的银杏在岁月的洗礼下经历着万千的轮回,只有在深秋初冬才会大放异彩。
太清游览区位于崂山东南端,景区以著名道观太清宫命名。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由于被远处巨峰和近处七峰环抱,阻挡住冬季北来的寒冷气流,因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近似亚热带小气候、小环境,因此既无寒冬,又无酷暑,温和湿润,植物繁茂,品种繁多,所以有“小江南”之称。
太清游览区主要分两大游览区域:太清宫周边和八水河沿线,前者位于海边,后者是一条爬山路线。景区以“道教圣地”“小江南植物区”和天然海石奇境为主要特色。
其中,太清宫居崂山东南端,由宝珠山的7座山峰三面环抱。老君峰居中,左为桃园峰、望海峰、东华峰依次而东;右为重阳峰、蟠桃峰、王母峰依次而西。宫在峰下,大海当前。太清宫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以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为主殿,以附属设施关岳祠、东西客堂、坤道院等构成的房舍共150余间。每个大殿都立有山门,并有便门甬道相通,房舍简朴、古拙,基本上承袭着宋代的建筑规模和特色。太清宫院内有银杏、紫薇、牡丹、耐冬等古树名花,特别是三官殿前两侧的白茶花和红耐冬最为有名三官殿院内外分布有大量的古树名木,其中以大门外不远处的一棵圆柏为最古。这株圆柏,高18米,据传是树龄已有2100多年,三官殿创始人张廉夫初建此庙时所植。至今仍生机盎然。在三进院大门两侧,各有一棵银杏,高25米以上,胸径都有数围,树龄1000余年,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敕封崂山道士刘若拙重修太清宫时所植。三官殿二进院和三进院内,有数株山茶,树龄多在400年以上,其中以三进院内三官殿大堂两侧的山茶(耐冬)最为有名。东侧的一株山茶,高近7米,胸围近1.8米,树龄已有600余年,是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渡海从附近的长门岩岛上移植过来的。每当北国飘雪季节,这株山茶千花怒放,整个树上象是落了厚厚的红色的雪。据介绍,太清宫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据说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太清的秋,来的最晚,却也最为动人。一抹朱红,一片明黄,自汉代以来不知有多少人来来往往,欣赏这如诗般的太清深秋。银杏是深秋太清的一抹眷恋,落英缤纷,把金黄渲染到了极致。碧云天,黄叶地,青石板路被洒上了一层碎金不禁想起宋代诗人“满地泛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字间涌动着的喜悦与眷恋。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深秋储存的浪漫,在深秋初冬得到了最美的馈赠,每一抹绚烂的金黄色都给崂山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When walking in Mt. Laoshan at the right time of autumn, your eyes are filled with scenery in the clear autumn.
In the landscape, you can see the seven colors of the rainbow wherever your vision goes, which is sometimes in clusters and sometimes in overlapping pieces, like a picture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outlined by nature, colorful and fascinating.
“Every tree is tinged with autumn, and every mountain is covered with sunset glow.” This is the romance stored in the late autumn, receiving the most beautiful gift in late autumn and early winter, and every touch of gorgeous golden color adds poetic charm to Mt. Lao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