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女孩

2021-12-23 23:53钟倩
走向世界 2021年46期
关键词:含羞草画板松树

钟倩

节气,是对我们生活的发号施令,也是美学格子的精神坐标。霜降这天,一好友发朋友圈分享道,“据说霜降这天吃了柿子,整个冬天嘴唇都不会裂,不知道吃西红柿算不算数?”莞尔,叫人开怀一笑。今年我没有吃上柿子,那天外出带回一捧树叶,经过白霜的染色,红叶更红,黄叶更黄,还有的将红未红,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叶柄处泛着淡淡的树脂香,被我一一夹进了书中。

记得上学时,每年学校都会组织两次出游,春天一次,秋天一次。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秋游,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植物园,那天可以不用穿校服,小伙伴们换上好看的运动装,与园子里的植被色彩融成一片片绚丽的风景。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什么识别植物的软件,完全凭着感觉识花认草,我们在园子里打打闹闹,在草地上滚来滚去做游戏。我喜欢自作主张给它们起名字,比如,大叶女贞,起名为“祯子树”,因为班上有个女同学名叫阿祯;比如,银杏树,起名为“白果树”,我巴望着吃银杏果,做梦都梦见趴在地上等待银杏果落下,可是终究没捡到过。

今年以来我关注了个公众号,男主人叫胡子不瘦,擅长手绘自然笔记,他关心的不是天下雨往家里跑,而是跑出去享受雨中乐趣。比如,蚂蚁选择下雨天搬家,是担心蚁后生不了小蚂蚁,它们有天然的测气温功能;他带儿子上山采蘑菇,发现罕见的牛腿菌,还有花朵形状的“地星”。这位爸爸堪称“鸡娃”中的大赢家,他实在太会玩儿了:买来种子与儿子在花盆里种含羞草,却发现长出的含羞草一点不害羞;带儿子去森林公园寻找松果,把带回来的落叶用素描纸做拓印树叶,用茶树果壳和枯松树枝摆出“蝴蝶”造型,妙趣横生。到了周末,他们去后山摘野生猕猴桃,第一次带了3个大口袋,却只摘了半口袋,还扎得满身毛刺,他不死心,改天与表弟带着娃二次上山入林,在途中邂逅一棵野板栗树,“先一阵疯狂摇树,再用脚踩掉带刺的外壳,拾起板栗粒,装在衣服口袋里,边走边吃,香甜可口。”他直说感谢小松鼠嘴下留情。当然,主要任务是摘野生猕猴桃,表弟负责爬树摘桃,他负责在下面用口袋接住,摘了两棵树,一口气装满了口袋。让人既长知识,又愉悦身心。

其实,所有的生命教诲,都蕴藉在一棵树木的轮回之中,隐藏在一枚树叶的茎脉余香中。奥尔多·利奥波德说过,几乎没人知道松树会开花,在他眼中,自己亲手种下的松树最可爱;约翰·缪尔写道,松树下落的一层层果实,是松鼠们大快朵颐的地方,它们慢慢转动球果、剥壳,直到鳞片全部剥落为止,有意思的是它们从来不会把松脂弄得满身都是,连爪子和胡须都不会弄脏,吃剩的秋果果壳一堆一堆的,也是排列整洁,真叫人自愧不如。我最倾心的是阿莱克桑德雷的诗句,“树从不睡觉∕橡树的腿硬,有时赤裸到想要一颗极幽暗的太阳∕是高扬踏地的前腿停在一瞬间∕让全部的地平线惊恐退后”。读这样的诗,简直是与树面对面对话,它们比人类要值得信赖。

我永远忘不了那年深秋,午后与友人到黄河岸边树林里去散步。散步就是什么也不做,暂时抛开俗世琐事叨扰,甚至连拍照也是多余的。就在我们边聊天边沉浸在树叶铺地的美景中之时,有位女孩闯入了我的眼帘,她身着红色风衣,白运动鞋,扎马尾辫,在画板前聚精会神地画画。这样的写生画画的人很是常见,通常一坐就是一下午,练练笔的同时,不知不觉拥秋风入怀,向自然行了注目礼。有人上前向她打招呼,请她帮忙拍张合影,她赶忙摆摆手,伸出修长的手指指指耳朵,蓦地红了脸,就好像做错了什么事,我心领神会道,她应该是聋哑人。对方摸不着头脑,转身离开。

她继续畫画,落叶停在她的肩上,她也不知道,就这样与天空、云朵、鸟鸣一起入了景。我们离开时,她也正离开,收起画板瞬间,我瞥见她画上的落款署名“之秋”,或许她是生在秋天的女子吧。大家有说有笑地走了,她手里攥着黑塑料袋,跑着挨个蹲下来捡空瓶子、果皮屑,以及食品包装袋,她蹦蹦跳跳的样子像极了美丽的小鹿,我很想用手机拍下来,犹豫之间还是放弃了。她就像一团红色的火焰,燃成与枫叶一样的红,永远定格在树林深处。

猜你喜欢
含羞草画板松树
“登堂入室”闹笑话
含羞草为什么害羞?
含羞草
松树
松树
松树
含羞草
七彩画板
七彩画板
七彩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