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栩
汞,俗称水银,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以其特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电气、仪表、化工及军事工业等。世界上汞矿主要分布在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墨西哥等国,中国也是世界上汞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汞矿主要分布在贵州、陕西、重庆三省(区)。贵州汞矿资源探明储量和保有储量历年均位居全国首位,曾是贵州最主要的优势矿产,被譽为贵州矿产 “七仙女”之首,全省累计探明汞矿资源量2.04×104t,占全国的60%以上。
据西方化学史资料,曾在埃及古墓中发现一小管水银,据历史考证,该古墓可能修建于公元前16~前15世纪,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利用汞矿的最早记录。我国开发利用汞矿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殷虚出土的甲骨文上涂有丹砂,表明中国在殷商时期就使用了天然的硫化汞。
贵州汞矿的发现至少也有两千年的历史,是全国文字记载最早的确切省区之一。《续汉书·郡国志》中,有“牂牁郡谈指出丹”的记载。汉代以后,《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述蜀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汉征服南中后,曾令“出其金银……丹……漆……给国军之用”,文中“丹”即指辰砂(最具代表性的汞矿物,又称丹砂、朱砂等),反映当时贵州汞矿已有发现与开采。
贵州铜仁万山汞矿曾为我国最重要的汞资源基地,其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亚洲之冠、世界前茅。万山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汞都”。万山,一个承载着皇族文化的地名,自诞生之日就意义非凡。相传在西周时(前1100~前771年),从巴方来了一个梵氏女子,教土民在崖壁上用她带来的青铜工具沿着丹脉敲凿取丹,久敲久凿而成洞穴。梵氏将凿得的丹砂献给武王,武王服之,不仅治好了心悸不宁的毛病,而且神清气爽,颜面红润,智慧超人,体力倍增,便敕封产丹之山为“大万寿山”,在元、明、清代简称大万山,民国时期开始称之为“万山”。
重50克以上的朱砂,均可称为“朱砂王”,据可靠统计,在全世界现存的“朱砂王”仅有56颗,其中50颗产于万山。20世纪50年代,万山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融采矿、冶炼、科研于一体的汞工业基地,央企贵州汞矿几乎成了万山的代名词。在国家3年苦难时期,万山汞矿是中国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为国家创收约15亿元,成为偿还前苏联债务的主要物资,为国家在国际社会赢得了尊严,被周恩来总理深情地誉之为“爱国汞”。
由于万山汞矿对新中国建设的特殊贡献,1966年2月22日,国家批准设立了万山特区,作为新中国第一个行政特区载入共和国史册,由此开启了万山汞矿的又一段征程。四十五年的征程谱写了一段又一段辉煌的篇章,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彪炳史册的特殊贡献。
万山汞矿缔造了一段光辉的历史,也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岁月。自秦汉时期开采朱砂开始,各路淘宝者和冒险家就对万山趋之若鹜。两千多年中,万山成了人类世界追名逐利的竞技场。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万山,他们开设英法水银公司,并使用先进的机器,雇用童工,强买、强租、抢夺万山汞矿。外国侵略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工人们的强烈反抗,英法水银公司故意挑起工人械斗,致使上万人死亡,曾经震惊全国的“万人坑”就是埋藏这些死亡工人的地方。
如今,站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叩问脚下每一寸土地,有多少伤痛? 有多少荣辱?山不语,石不语,但见暮色苍茫。或许,只有遗留在地下深处纵横交错的采矿坑道,才能真正诠释“地下长城”的内涵。
2001年10月16日,一个寻常年份的寻常日子,曾经辉煌的贵州汞矿,因资源枯竭政策性关闭。一声叹息,一声闷响,悲情谢幕。事隔十年后,仅有四十五年历史的“万山特区”于2011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她的名字现在叫 “万山区”。
万山汞矿,承载万山人两千多年的梦想,她伤筋动骨元气殆尽,如今它的一缕魂魄,潜藏在万山丛中,酣然入睡,梦回远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