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宁 陈巧超 刘思佳
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监理,主要是通过建立全新的环境管理形式,来完善各种工程实施中环境制度方面的空白,由此对整个环境管理链条进行完善和补充,促使相关机构从被动环境管理转变为主动环境管理,由以往的事后管理逐步转变为全过程的管理,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的持续产生[1]。在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当中也是如此,在实际修复过程当中,其修复质量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土地往后的再利用情况。因此,将污染场地修复和环境监理进行结合,是我国污染场地绿色修复环保目标的主要要求,更是推动环境监理在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当中广泛运用的关键举措[2]。文章为此简要阐述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环境监理工作重点,具体讨论如下。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本身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相应环境监理工作开展需紧密围绕污染修复展开,污染场地修复中环境监理工作的流程及内容阐述如下。
在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施工阶段中,需在修复施工方案履行前,环境监理机构应当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关资料收集工作,针对修复施工方案进行审核,由此明确其中存在的环保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相比其他类型的工程修复项目而言,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机构在初次进入场地时,需做好对场地的全面核查,由此才能切实保障场地环境调查和评估与实际污染情况相匹配。并且需要在修复工程的交底阶段,环境监理机构人员需细致了解场地实际污染情况、所需修复的目标、采用的修复技术、修复施工计划等基本内容。
修复质量控制在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当中非常重要,在内容上囊括了土壤修复质量和基坑深挖质量。其中土壤修复质量控制具体指环境监理机构加强对土壤修复过程的控制,规范修复施工流程和方向,以此来达成最终的修复目标,如不达标则返工至达标为止。修复污染场地通常采取异位方式,深挖基坑也是如此,需要明确基坑的边界和深度范围等是否符合修复要求,一旦基坑边界或底层土壤仍然存在污染情况,则要求环境监理机构必须面向主单位及修复施工方明确阐述实际情况,由此来重新确定好基坑边界及所需修复的工程量[3]。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二次污染的产生主要发生于污染土壤挖掘、运输及修复等阶段,形成污染的类型主要包含大气、水质、固废及噪声等污染类型。因此,就必须做好针对二次污染问题的防控举措,具体阐述如下:(1)大气污染防控。大气污染主要是一些扬尘、颗粒物、场地内所挥发的化学物质等,此类物质健康和环境风险非常大,可采取场地洒水、土方覆盖、搭建大棚、喷洒抑制剂及装备尾气等方式进行防控。(2)水质污染防控。可设置排沟控制污水流向,具体进行回用和集中处置等方式防控,还需做好对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监督,重点对水处理设备的型号、运行参数、处理后的水质达标情况、设备本身运行情况等是否符合要求进行监督。(3)固废污染防控。固废污染需对运输车进行清晰并加盖帆布,同时收集场地内遗漏土壤,进行集中堆放处理。一些危险类废物需做好提前申报,同时委托具有处理资质的机构进行集中处理,形成转运台账制度。(4)噪声污染防控。噪声污染更多源于机械设备,因此需要考虑噪声源和环境敏感受体间的间距,由此切实做好噪声污染防控。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完工后,环境监理工作人员应当强化监督,针对修复效果评估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检查。工程进入验收阶段,就必须切实做好修复质量、二次污染及多项环保举措进行审查和总结,避免出现遗漏问题。具体针对修复工程的各项环保指标及修复的质量情况进行复核,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性的整改意见。在最终验收阶段,环境监理工作人员需为验收小组做好全程协助及监督工作,编制环境监理总结报告,保障验收工作的圆满完成。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认施工组织计划的合理性。修复工程项目的修复方案确定主要工艺路线,具体的施工设计由施工单位的施工设计内容确定。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因此需交由环境监理负责进行检查和审核。(2)考虑变更计划的必要性和标准化。由于修复项目的不确定性,设计方案会变更,为此需要环境监督来彻底考虑更改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标准化,以避免新的二次污染产生。同时,环境监理人员需秉持负责严谨的态度,来严格审核设计方案变更的必要性,确保变更不是由故意增加的工作量引起的[4]。
主要需要确保及时应对紧急情况,修复工程项目具有很高的污染风险,并且很有可能发生意外的环境污染。不及时响应将很有可能引发更多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增加相应的修复成本,甚至产生不可逆转的后果。比如,在某个土壤修复现场,由于封闭式温室的设计规格较小,一些受污染的土壤暂时沉积在大棚温室内和温室外。第二天的大雨导致受污染的雨水溢出集水箱,并污染了周围的裸地。环境监理人员需为此下达停工整改指令。如果施工单位无法及时解决,则要求环境监理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程序,督促施工单位即刻整改,并对受影响区域进行取样检测。
具体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这个:(1)审查临时设备的运行情况。由于修复工程项目完成后需要拆除所有设备,因此环境监理工作人员将需要加强对这些设备的检查,以控制污染源。例如,排水时要特别注意现场的泵管和排水管是否存在泄漏问题。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污水污染。(2)临时流程审查。在修复工程项目现场,通常存在大量临时流程未反映在计划中。环境监理工作人员需确认好现场流程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专业意见。(3)监督整体修复过程。大多数修复工程项目本身处于隐藏状态,这就要求环境监理人员应当需要通过旁站和录像的形式来监督整个过程。(4)进行空气监测,并特别注意周围的敏感目标。通常,建设项目需要在调试阶段进行更全面的空气监测。整个修复工程项目的过程都可能会产生空气污染,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监控。但是,由于恢复项目的时间太长,日常监控不切实际。这就要求环境监理人员需根据事先制定的环境管理计划实施定期检测[5]。
当前,多数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在验收阶段主要是由相关验收单位,严格依照修复效果评估方案来进行采样检验,而环境监理机构需做好全程协助及监督工作。先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对所需采样区域进行自检,直至合格后再交由验收单位来进行最终的采样验收工作。整个过程当中,如果基坑坑底和侧壁采样不合格的点位,超挖范围需由监理例会中讨论决定,由此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修复单位故意在此基础上增加相应工程量。此外,针对地下水修复的验收采样,可要求修复效果评估单位在导则允许范围内尽量多建立新的地下水井。整个过程当中环境监理人员需全程把控,确保修复验收现场工作满足相关导则要求。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需高度重视对外部环境的影响情况,同时还需注重工程项目本身的质量,也就是场地修复之后土壤和地下水是否达标的情况。这就可以由此制定出施工修复方及环境监理抽检方的修复效果质量评价体系,由此来明确修复工程的质量水平,要求更细化,监理的效果也必将更为显著。
目前环境监理只承担一部分快速监测职责,在修复效果评估工作中仅起到现场监督作用;建议将部分修复效果评估质控工作纳入环境监理的工作职责中,可加强修复效果评估数据的真实性,完善了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的质量控制体系。
目前大部分的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工程,只针对特征污染物,并未把颜色和异味作为修复的重点。后期在场地开发过程中存在受到土壤和地下水中颜色和异味的影响,影响场地开发。
目前国内导则针对土壤和地下水的颜色和异味提及了部分要求,并未作为工作重点进行考虑;因为地块开发过程中如存在地下构筑物施工,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扰动,颜色和异味的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对环境监理和修复效果评估的工作结论也会受到影响。建议施工单位、环境监理单位和修复效果评估单位将土壤和地下水的颜色和异味治理工作列为工作重点,避免后期场地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
我国环境监理方在实际的修复工程当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主要是环境监理人员在修复工程当中的责任不匹配,难以有效制约修复单位,因此很难保障修复工程的质量水平。在往后的发展当中,需制定规范明确环境监理人员权限,保障环境监理工作的执行效果。与此同时,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发展也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储备、操作经验上稍显不足,因此应当持续引入专业修复技术人员入场,并强化培训工作,由此培养专业的环境监理人员。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环境监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工作重点在于保障修复工程的修复质量水平,促使场地环境生态化。因此,对环境监理工作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必须明确环境监理人员在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的工作要点,在内容上覆盖修复工程施工设计、准备、施工过程及施工验收的全周期范围,由此才能切实保障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修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