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色牢度分析下的蜡染面料的创新探究

2021-12-23 11:31孟凡杰陈之瑜
辽宁丝绸 2021年1期
关键词:汗渍纯棉蜡染

孟凡杰 陈之瑜

(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纺织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215500)

一、蜡染和蜡染工艺

1.蜡染的概述与流传

中国蜡染艺术大多是出现于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因而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民间特色与地域个性。蜡染的发明是人们对于物质特性的充分利用,并且在一定的特殊环境和技术条件之下发展起来,由于蜡染本身不适宜在北方寒冷地区进行,因此蜡染多出现于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1980年,人们在川东峡江地区风箱峡崖葬现场发现了许多文物,其中就有蜡染的细布衣服残片。据初步鉴定这些蜡染遗物的年代大约在战国至西汉时期[1]。中国蜡染在唐代最为盛行,技术也相对较为成熟。除我国以外,印度、日本、东南亚和非洲等国也有着悠久的蜡染传统。从本世纪30至40年代后,英国、美国、德国、奥地利、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也相继开展了蜡染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工作[2]。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蜡染服装简单朴素的设计开始对人们失去了吸引力,蜡染面料选择的单一性让这个可以有着多变可能的艺术止步不前,也导致服装潮流的浪潮席卷而来的时候,人们依然很难在世界的大舞台上看到中国的传统蜡染,面对这一困境,对蜡染面料的创新势在必行。

2.蜡染的工艺流程及特点

南宋朱辅在《溪蛮丛笑》中较早地记录了这一工艺:“溪峒爱铜鼓,甚于金玉,模取鼓文,以蜡刻板印布,入靛缸渍染,名‘点蜡幔’[3]。”“点蜡幔”的制作方法是仿照铜鼓纹样刻板,用蜡印在布上,再入靛侵染可得,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所记“傜斑布”:“傜人以蓝染布为斑,其纹极细。其法:以木板二片,镂成细花,用以夹布。而熔蜡灌于缕中,而后乃释板,取布投诸蓝中[4]。”后有清代《贵州通志》记载蜡染工艺是先采用蜡在布上钩画,然后再进行浸染,最终去掉蜡就显示出其花纹。现以贵州蜡染为例介绍蜡染的整个工艺流程,首先我们需要对布料进行蜡前整理,棉布是人们常用蜡染面料,由于这种面料纤维织物中含有杂质,所以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用反复浸泡捶打、清洗和日晒的方式来清除杂质。然后进行画蜡,其中蜡有植物蜡(如松香、树胶)、动物蜡(蜂蜡)、矿物蜡(石蜡),此外必不可少的画蜡工具就是铜或铝制刻刀,也有一些比较原始的方法则采用竹签,画蜡又称“点蜡”,是整个流程中最有趣的部分,在这里就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才能制作自己喜欢的任何图案。接下来进行染色操作,蓝靛染色主要是采用浸泡的方法,需要将温度控制在10~35℃,首先需要将所要染的织物浸入温水中将其全部润湿,然后取出晾至不滴水,然后在将其卷成圆筒状放入染缸中进行染色,这样制作才能染得透彻均匀。最后进行去蜡,可以采用流水进行漂洗或用热水煮,过程中尽量用木棍将布进行翻滚使其充分接触热水最终达到均匀脱蜡的效果,有可能会存在比较难去除的蜡依附在布上,这时可以采用刻刀将其刮去。

二、常用蜡染面料及其特点

早期蜡染所用的原材料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加上经济的落后很难有其他的选择,所以选择的蜡染面料大多是棉纤维或麻纤维。纯棉面料的吸湿抗热性较好,而且穿着舒适,相对于棉而言麻就比较生硬粗糙[5]。要推进蜡染走向新的舞台就需要探索新的面料,面料是构成服装的基本要素,对面料方面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蜡染用料还要考虑与之搭配的服装用料[6]。纯棉面料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穿着舒适,手感柔软,光泽柔和、质朴,染色性好,色泽鲜艳,色谱齐全,耐碱不耐酸,浓碱处理可使织物中纤维截面变圆,从而提高织物的光泽,但长时间曝晒会引起褪色和强力下降[7]。对于麻织物而言其染色性能好、不易褪色,而且染色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使其染色均匀,使得它在蜡染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蜡染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随科技的发展这种单一朴素的传统手工艺渐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停滞不前的东西注定是会被淘汰,如今人们对于服饰的审美有着更高的要求,单一的面料设计是很难博取大家的喜爱,去探索新的蜡染面料就成为必然,应选取新的面料进行蜡染染色实验,分析其色牢度以及染色的效果,以判断所选用的面料在蜡染工艺中的可行性。

三、染色实验

蜡染作为传统技艺流传至今是非常不易的,在古时制作蜡染制品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不需要太多的工具就能够在自己家里制作一件蜡染产品。蜡染前需要准备150g天然蜂蜡、中号蜡刀一把、200g的蓝靛泥蓝膏植物染料,并搭配各30g的还原剂和固色剂和实验所需各种织物。将全部的蓝靛泥倒入1000毫升水中使其充分溶解,倒入固色剂后搅拌5分钟,再倒入还原剂顺时针搅拌15分钟,等待30分钟直至染液变成墨绿色或黄绿色,则加入3500毫升水,静置30分钟即可用来进行染色。染料制作完成之后将裁好的布料进行染色,所染布料首先需要在清水中浸泡15分钟,就可以进行染色,将布料浸泡在染料中3-5分钟就可以取出在外风干氧化直至完全变成蓝色,可以重复操作达到更深的颜色效果。布料染色深浅程度取决于反复浸染的次数,所染颜色分为浅色、中色、深色三种,1次染为浅色,3次染为中色,5次以上染为深色。该实验使用电磁炉、染料盆、蜡刀等设备,分别采用180g/m2、170g/m2、120g/m2的3种纯棉面料进行染色实验,通过面料染色均匀程度以及后期退蜡的完整程度分析出面料的染色效果。在不同克重的纯棉面料中选择0.17kg的纯棉面料和其他不同材质的面料进行相同的蜡染染色实验,直接观察不同材质面料染色的深浅以及均匀程度,分析面料的上色情况。

四、色牢度测试

该实验使用Sw-24E型耐洗色牢度试验机、色牢度摩擦仪、汗渍色牢度烘箱、标准光源箱等设备,对不同克重的纯棉面料进行汗渍色牢度、皂洗色牢度、干湿摩擦色牢度的测试,此外对纯棉、麻、真丝、丝绵面料进行色牢度测试,通过将实验面料与本布在暗室内使用标准比色卡进行比对,分析出其褪色程度来评价其色牢度等级如下表。

由表1可以得出结论:根据纺织品耐汗渍和耐皂洗色牢度评级分析得出不同克重的棉对色牢度的影响程度是没有的,对于干摩擦和湿摩擦而言,棉的克重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色牢度评价等级。传统的蜡染面料中仅就色牢度而言,麻的色牢度要好于棉,但在实际使用中我们从市场来看棉的使用率领跑麻面料,这是面料本身材质造成的。

与此同时,由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对于不同的面料进行同样的实验时,真丝和麻的汗渍色牢度等级最好,其余面料的汗渍色牢度等级基本相同。此外,耐皂洗色牢度丝绵是最差的,从单纤维贴衬上看出丝绵的色牢度等级相对都比较低,有明显的颜色沾染,导致评级低。而对于干湿摩擦而言其评价等级都不是特别好,但符合国家最低标准。所以在这些面料中,我们选用的新型面料有真丝、丝绵和麻,这几类面料与传统面料相比它们的色牢度没有太大差别,符合对服装色牢度的要求。而在新型面料的探究中真丝面料是优于传统面料的,色牢度方面它拥有很好的抗掉色能力,而本身材质也很适合于制作高端定位的服装。

五、结语

通过实验得出传统纯棉面料和麻的色牢度是很符合我们市场售卖要求的,它的汗渍色牢度以及皂洗色牢度都能够达到4级,但是我们所需要探究的新型面料丝绵的色牢度评价等级相对较低,而真丝面料的评级能够达到4-5级,说明它很适合制作蜡染产品,而丝绵的综合评价等级相对较差,只有3-4级,可见面料的选择对蜡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不同面料在蜡染制作工艺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真丝面料是较为合理的选择。在设计多元化的今天,服装不仅仅局限于保暖,我们更需要寻求新型面料,为传统蜡染注入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汗渍纯棉蜡染
唐启辉
蜡染的纹饰探讨
贵州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应用
星夜追赶遗款者,奉还得句
蜡染及扎染图案的风格与印染技法
纯棉朋友
小心错爱了纯棉
马丽蜡染作品
天凉了
一碗洗脚水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