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经济趋势下地摊经济发展可行性分析及对策建议
——基于宁波北仑发展地摊经济调查研究

2021-12-23 09:48张日益干敏敏刘利峰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北仑摊贩经济

张日益,干敏敏,刘利峰

(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0;2.共青团宁波市北仑区委员会,浙江 宁波 315800)

放开还是收紧“地摊经济”,长期以来争议不断。有一种声音认为发展地摊经济是一种时代的倒退,实属无奈之举。此前,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入文明城市相关考核。这一顺应民心、合乎时宜的指导方针,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与其纠结于收与放,倒不如专注于解决“地摊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共荣共生问题。与工业经济相比,地摊经济看似不起眼,也难以起到明显的经济拉动,但却蕴含着一种情怀、一种思维和一种能力。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对于快速恢复经济、稳定就业、提振信心必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地摊经济繁荣有序对缓解疫情影响作用积极

从宏观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人民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明城市测评做“减法”,是为民生做“加法”,释放出升级“地摊经济”治理的积极信号,对于保障民生、促进就业、刺激居民消费和经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也彰显出文明城市创建本身所具有的民本情怀和民生温度。

宁波北仑,浙江东部沿海开发开放的前沿地带,外来人口集聚,近年来也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整治流动摊贩。放眼北仑,实施“双城”发展战略,打造“三个北仑”,是新时期发展态势下,北仑补足城市发展短板、彰显区域区位优势的战略部署。而城市文化的塑造,城市“烟火气”的营造更是北仑扛起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发力点。

1.1 地摊经济是后疫情时代消费刺激的“流动站”

疫情期间大多数人养成了“宅”的习惯,出门的减少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远比想象中的来的严重,但这种影响正逐渐减小。当前已进入后疫情时期,消费端不打通就意味着经济循环不起来,导致企业大量库存积压。地摊经济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发挥着“毛细血管”的作用,让人们能消费、敢消费。尤其是地摊在开放空间里能快速有效地集聚人气,以人气带动商气,让城市充满生机活力,同时也能在短时间内去除企业的过剩库存,让经济快速回归正轨。摆摊主获利后又会刺激消费,以此循环,产品有了流动,相应的地区经济也流动起来。“小地摊、大经济”,通过创新经济思维方式,把地摊经济作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支点,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源头活水。当前形势下,通过地摊模式,也能够为这部分企业产品内销提供平台,积累人气,促进经济内循环。

1.2 地摊经济是“商铺经济”错位发展的“助推器”

地摊经济主要提供低成本商品,是商业购物中心及网络购物的有效补充。地摊与商场二者间竞争关系不大。因此,商场、店面反而会因地摊经济的引流而从中获益。此外,当下实体门店获取私域流量的成本非常高,那么本身就在经营实体门店的经销商,通过地摊设置第二卖场增加门店销售额或塑造更具吸引力场景如设置直播区,提升门店网络宣传力,实现流量转化和引流进店的目的。

1.3 地摊经济是优化就业创业的“蓄水池”

以宁波北仑为例,作为临港工业及制造业集聚区,同时也是外贸出口型企业集聚区,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就业形势相比于往年更加严峻,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困难,只能通过减员降薪的方式来缓解现金流的压力。失业人员增多,必然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在此背景下,发展地摊经济,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发挥了“蓄水池”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缓和社会矛盾。

1.4 地摊经济是促进文旅融合的“增效剂”

如今的地摊经济并不是时代的倒退,并非十年前的那个脏乱差,它展现形式多样,精致而有格调,可以是特色街区式,可以是便民服务式,亦或是街头艺术式。地摊经济是集中表现当地老百姓真实生活的一种经济形态,也是草根艺术家的自由天堂。他们用地摊展示、出售自己的艺术作品和创意,营造出特殊的城市街头文化、市井文化,丰富城市的精神生活,让外来游客和本土市民体味地方特色和地摊文化。北京的快板、长沙的街头象棋、杭州的故事会等地兴起的“城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地方之一,也成为了一道人文景观,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空间和舞台。北仑作为滨海城市,濒海揽河拥山,拥有华东地区唯一的蓝色海湾梅山湾、浙东西双版纳之称的九峰山,是一幅有海的富春山居图。不缺乏自然的旅游资源,并且已经形成一定的旅游市场,但缺乏让游客留下来慢游、夜游的具有城市专属气息的亮点。如果能发展好北仑特色的地摊夜市,形成一大特色亮点,对北仑文旅产业发展也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新形势地摊经济发展彰显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城市魅力

2.1 地摊经济发展现状:秩序扰乱,效益失衡

传统的地摊主要以流动小贩为主,主要集中在村口、人口密集的医院、商超周边及酒吧、KTV等娱乐场所门口等,其服务对象相对固定且有限,附带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售卖,主要做熟客生意,轻易不愿更换位置。这一群体人员组成主要分为无业、下岗或待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员(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本地农民(自产自销)三类。经营内容品种繁多,门类齐全,以日常生活用品、水果、蔬菜、早点、熟食、油炸食品为主。经营工具多以自制手拉车、人力三轮车为主,存有少量电瓶三轮车和机动车。这种占道经营经常受到城管、市场监管部门的管理和劝阻,但在长期的管理互动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摊贩在城市治理规范、经营范围、经营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了自觉意识,他们既不会影响商超经营,也会尽量降低对市民生活的干扰,还会注意与城市管理部门、环卫部门配合,做好周边卫生、上级检查等工作,以确保摊点能顺利经营下去。然而突如其来的地摊经济政策,扰乱了街头社会经过长期互动形成的分利秩序。事实上,无论国家管控得多么严密,城市空间总有管理空白、疏漏地带。若此地带有利可图,就会有寻利者蜂拥而至,经过一段时间博弈,这一有利可图的空间基本被分配完毕,每个经营者都有相对合适的空间和相对稳定的收入。而不谙世事的外来摆摊者很容易被排挤出去,他们非但不能获利,反而可能赔本。

2.2 地摊经济涌现特征:目的明确,分布集中

与传统流动摊贩相比较而言,新涌现的摊贩年龄分布较为集中,以中青年群体为主。有摆摊意愿的群体中,大部分人有过摆摊经历,说明这类群体并不是盲目蹭热点,跟随潮流。兼职摆摊人员中,多数为办公室工作群体,其次为实体店主,办公室群体工作时间较为固定,相对摆摊时间也会较固定,这对摊位稳定有较大优势,实体店主摆摊除了增收之外,也是为自己实体店铺进行广告宣传,达到引流目的。新涌现的摊贩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摆摊群体学历主要集中在中专、大专,整体学历水平与传统摊贩相比有所提高,相对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也会更容易接受。

在摆摊时段方面,摊主选择摆摊时间大多集中在晚上,单次和月累计且出摊时间相对较长。在情感倾向方面,新涌现摊贩以兼职赚取外快为主,大都希望选择人流量集中的商圈、公园等周边摆摊。人们摆摊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收入,摆摊热这种社会现象背后映射的是一种人们为了寻求生计、增加收入的理性行为。

2.3 地摊经济接纳程度:情怀强烈,愿景浓厚

以北仑居民为例,当下对地摊经济表现出一定的消费情怀,包容度整体提升,绝大多数的人能够接纳地摊经济,许多居民也表示希望在住宅区周边设置摊位,作为进出经过主要场所,购物比较便捷,在一定程度上深受欢迎,从侧面反映对地摊消费场景的距离要求,同时对相对低价的地摊商品接受度较高,对零食小吃和生活用品的消费意向较为强烈。在政府管理措施方面也普遍建议选择划定区域,形成固定营业场所,主张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可见北仑居民对于地摊经济的态度是比较支持的,访谈中也表示希望能够在中心城区形成有特色的地摊夜市或街区,既能提供生活便利,又能增添夜间休闲去处,形成有特色的地摊文化,成为城市独特的一种魅力,更成为连结北仑人民的“乡愁”。

3.“后地摊经济”治理应对症下药,行之有效

地摊经济催生的治理考题,离不开以“绣花功夫”提高精细化治理水平的细心、耐心、巧心,更离不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实办好。如今地摊经济的重提并不意味着时代的倒退,现在要发展的地摊经济,应该称之为“后地摊经济”。

所谓地摊经济管理形式,不能一味简单放开原有的流动摊贩,更不是“发热式”、“一阵风”式地推动,而是要结合城市特点,在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空间基础上,做好“放管服”结合。不以牺牲城市环境为代价,发展有城市特色,更符合需求的街区式、集市式地摊经济,这对相关责任部门的治理能力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需要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接纳新形势下的地摊经济,需要付诸精细化的末端治理,充分运用群众路线、枫桥经验、基层民主、社区治理等制度优势和光荣传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和管理手段,做好城市善治服务,努力实现各得其所、各美其美的结果。

3.1 地摊经济的参与群体需要政府合理引导

目前的地摊经济形式没有从实质上解决就业问题,仅仅开放空间,对准入群体缺乏有效引导,实质解决的就业问题就屈指可数,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在持续发酵,这或许是中央对地摊经济冷处理的原因之一。

有形之手应该重点发展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去从事地摊经济工作,这才是真正地保就业保民生。在此背景下,政府如何妥善引导失业群体进行摆摊,让摆地摊这种灵活的就业方式真正能够缓解就业压力、缓和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地摊经济更应打通本土企业供货渠道,帮助解决消费者对地摊产品质量和售后方面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经济内循环。政府如果能搭建产品供应平台,提供相应产品名录库,既能帮助摊贩拓宽进货渠道,又能帮助企业清理库存,从而达到拉动经济的目的,同时在售后端也能够进行追溯,促进地摊经济的良性发展。

3.2 地摊经济尝试集市街区化,分特色类别发展

结合前期的调研寻访,通过对目前涌现的摊贩群体特征进行集中研究发现,其年龄上整体偏中青化、学历水平相对提升,也有一部分本科以上的相对高学历人士,对于时下的一些热点潮流把握度也更高,对于地摊集中化管理发展来说是一大有利条件。因此,建议可以集中不同的摊贩群体分几类发展:

一是发展城区商圈地摊集市。如今各大城市都涌现了商圈综合体,我们可以尝试适当错位,依托中心城区商圈,形成互利双赢的局面。比如结合演艺活动,依托影视文化元素主打直播地摊,借助户外广场平台发展后备箱特色集市,围绕购物一条街等特色产业打造综合性地摊集市。

二是发展公园小区周末集市。先期可以选择一两个公园和有一定空间的小区尝试周末集市。可以对接相应的农户进行季节性农产品销售,既能帮助本地农户拓展销售渠道也可以给小区居民提供便利。也可以进行闲置二手交易,比如二手的玩具、二手书籍等,既能进行亲子体验,又是对环保理念的宣传。

三是发展本地特色文创体育街区。尝试选址公园旁边的小广场打造具有城市形象的适合青年需求的特色文创体育用品集市,搭建一个集中展示交易的平台。

四是发展步行夜市。选择人气较旺、相对封闭的区域打造步行夜市,搭建统一的帐篷,甚至可以尝试委托第三方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

3.3 放与管并重,合理设置摊点疏导区

以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空间为目标,切实担当起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在“管”字上下功夫,精准掌握城市街区功能现状、市民群体生活需求、商户摊点地摊经营需要,做到因街施策、因点施策、因时施策。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放”,合理选择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周边环境又有需求的例如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广场等区域,合理留出一定区域以满足居民生活实际需要为主划出一定摊位疏导点。对于已经存在的流动摊点进行合理引导,在不影响交通、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卫生等公共秩序的基础上,在合理时段进行摆摊,形成与周边需求相适应的动态平衡。对于那些违反制度,影响市容市貌,不按规定时段随意乱摆的流动摊点应当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放而不乱。

3.4 人力与技术互补,倡导信息化与数据化

地摊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除了需要明确一个牵头部门进行推进,也需要借助大数据手段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凝聚用户群体。调研过程中发现,宁波北仑对地摊经济消费过程中植入小程序使用的接受程度较高,这一结论对下步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用户支撑。

我们可以尝试探索打造一条线下设摊与线上用户交互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对于一些非商圈无业主管理的摊点,如广场、公园、工业区等区域选择合适点位,划定摆摊区,实行一摊一码,即对每一个摊位进行编号并贴出二维码。通过微信小程序形式将这些点位在电子地图上进行集成,摊贩可以通过小程序在线上进行预约,也可以在线下摊位上张贴的二维码进行现场扫码预约设摊。结合居民对小程序功能的偏好,在功能开发上,优先植入摊点定位、商家介绍、商品信息等板块,通过摊贩扫码注册录入形成数据库,从而方便日常管理及售后追溯,也能够对流动零散摊点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实现摊位信息的实时展示与更新,并在用户端将整合的地摊信息便捷地推送给周边居民,便于居民就近选择。与此同时开设对地摊的评价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北仑摊贩经济
误 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北仑以高水平“双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北仑吹响青年“集结号”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崛起在浙东海滨的特色高中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海南:学校周边200米禁摆食品摊
协作自治:摊贩治理的昆山之道
宁波北仑环保夜查部分电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