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淯譞 湖南建工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冠疫情的爆发席卷全球,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安全挑战与经济危机。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限制,重振经济成为迫切需求。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社会发展逐渐走向正轨时,办公建筑空间环境的健康问题值得人们的重视及思考。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办公环境给工作者带来的健康影响。二十世纪末期,部分学者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办公空间物理环境对人们心理及生理造成的影响;久坐给人群带来的健康问题等。在疫情期间,人们在办公环境方面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交距离、场所封闭、安全防护等,以有效进行疫情防护,稳定日常工作秩序[1]。
新冠疫情暴发于去年春节前夕,许多感染病例来自家庭聚集,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疫情出现拐点之前,聚集性传播病例数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家庭、聚会场所、工作单位。由此可见,工作单位进行疫情防控措施是十分重要的。新冠疫情对于我国社会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疫情时起时伏的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如出行要戴口罩,避免扎堆聚集等。同时人们的办公建筑空间环境,也随着疫情的出现进行着以疫情防控为主的健康设计,以适应后疫情时代下的办公需要。
在后疫情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办公建筑的空间环境十分重要,是恢复社会生产的重要基础。相关调查结果显示,73%的企业计划调整工作地点和办公场所,42%的公司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重组工作空间。可以看出,企业为了防控疫情,进行空间环境的设计或者调整成为一种趋势。因此,要对空间环境的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工作者的安全健康出发。部分人的观点是可以将办公空间退回到格子间的形式,也有部分人认为,可能还需要一定的物理空间。但是从疫情的实际情况出发,需要一种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具有灵活、便于交流合作等优势。而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开放式的办公环境不利于疫情防控,对工作者的健康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根据近些年来对工作者的调查反馈显示,开放式的工作空间存在诸多弊端,工作者在开放的工作环境中容易受到他人的干扰,视觉及听觉容易分散,个人隐私缺乏安全感等。由此可见,办公建筑的空间环境不仅受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同时在后疫情时代也需要对开放式的办公空间进行深入分析,权衡利弊。
在新冠疫情期间,远程工作的办公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办公新模式势必对未来的工作形式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后疫情时代的办公环境提出了更加灵活的要求,在后疫情时代,办公环境需要提供更加弹性的空间。办公室空间的弹性利用在办公室装修设计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即可以改变空间大小尺度,也可以形成新的空间效果,造成新的空间气氛,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在平时,提供具有弱防护功能的办公空间以满足正常的办公活动与交往需求;在疫情有所反复的时候,提供更强隔离防护的空间,应对可能出现的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办公方式,以弹性塑造更强的空间韧性。
环境的防护也是“后疫情时代”极为重要的一环,甚至有倡导提供“医疗级”环境以保障复工复产。这其中较受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担心,二是有力的消毒措施。在经历疫情后,人们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提升,很多卫生防护习惯会被保留下来形成常态,相关举措能够更好地保障员工健康,这不仅是物理防护,也是为员工带来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我们常说场所的安全感,更多的是指相关设施及治安等带来的,公共卫生的安全感并没有被人们所关注。而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极大的变化,人们对于病毒的感染及传播十分恐慌,因此办公环境卫生安全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后疫情时代办公环境需要去应对的问题。舒适带来的安全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能够很好地降低员工的忧虑,并且有利于员工调整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开放式的办公环境在疫情面前引起了公众的质疑,同时在疫情期间,由于办公需求使得远程办公技术得以发展,进一步解放了办公空间环境的自由度,使得办公更加灵活。办公空间弹性要以办公的平稳以及疫情形势变化为出发点,同时要兼顾开放性以及私密性,让工作者可以有更加灵活的办公环境以及形式更加多样的办公可能。
可以肯定的是,防止办公空间内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扩大个人空间距离。在空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拉大工位之间的距离,可以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以及给予工作者宽松的工作环境。但是部分企业的办公空间较为紧凑,扩大个人空间距离的方式有着一定难度,可以考虑实行错峰上班的形式或者进行远程办公,从而减少空间占用率,提高个人能分配的建筑面积。此外,通过对办公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以此来提升社交距离。例如国际房地产顾问“五大行”之一的戴德梁行所提出的“六英尺办公室”,即在拉开距离的基础上,用醒目的颜色或者在地毯上用相关的醒目标识进行距离的提示,这一做法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保持社交距离,同时加大距离也让办公空间变得更加灵活[2]。
在疫情时起时伏的形势下,对办公空间进行灵活的隔断可以有效并且及时的改变空间布局,可以选用一些轻质的并且可移动的物件进行隔断。OBB集团在奥地利的总部大楼,利用总计3600m的各式窗帘进行区域的划分,可以让办公空间具有更大的组合自由度,以及较大的变化空间,可以很好地适应后疫情时代下的疫情防控措施。除此之外,便于移动的物件可以对空间进行分隔,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同时也可以进行快速的变换,以适应不同的办公要求。例如可以利用可移动的展板、办公桌等进行空间的分隔。
办公建筑空间环境的防护,可以从消毒以及空气质量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在后疫情时代下,办公区域中央空调能否使用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相关学者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但是也需要考虑回风带来的影响,在疫情形势处于平稳的基础上,要选择全新风运行,通过新风来最大限度降低病毒的影响。
进而还有关于负压 办公室可行性的探讨,希望向“医疗级”环境看齐。事实上,保障自然通风是办公环境设计的防疫重点,不论疫情时期还是平常时期,室内能够进行自然通风都是对健康的重要保证。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人们对于不可开窗的房间产生了反感和疑虑,使得可开启的窗户与自然通风进一步成为“后疫情时代”办公建筑设计的关注重点[3]。
保持工作办公室整洁,开窗通风每天2次,每次至少30min,自然通风最好。勤清洁擦拭办公桌及公共使用办公物品表面,在办公室内可备75%酒精,必要时消毒擦拭办公区物体表面。尽量减少会议,可通过线上开会。如必须开会,控制参会人员,做好办公室通风,保持安全距离,缩短开会时间。针对公共区域的预防性消毒,是减少交叉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需要进行预防性消毒的常见公共区域有:办公室、会议室、电梯间、食堂、茶水间、卫生间的地面及其附属配套设施等。其中高风险重点部位是:门把手、电话机、电灯开关、会议室台面、桌椅扶手、会议室讲台台面、麦克风、电脑键盘和鼠标、热水壶把手、热水机龙头、洗手盆龙头、坐便器以及电梯按钮和扶手、公用茶具、食具、手机等。
工作环境对于员工的工作状态有着较大的影响。一个舒适轻松的办公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及归属感。因此后疫情时代下,在办公建筑空间环境安全性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包括员工隐私保障空间、舒适的办公环境等。
前面所分析的利用扩大社交距离的形式,或者环境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安全感。例如在银行等机构广泛使用的透明隔断,成为一种很好的防护措施,一些企业可以将这种透明隔断应用于办公空间中,提高员工的工作安全感。在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的模式对恢复线下办公将造成一定的影响,员工可能会将一些居家习惯带到办公室,对于个人隐私也会有更多的需求。根据世界权威机构益普索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5%的工作者表示,难以在办公室中找到合适的环境进行问题思考或者放松。而采用带围合功能的隔断可以有效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在保证办公空间安全性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员工办公的隐私性及工作舒适度[4]。
采用小隔间的形式成了后疫情时代下的空间模块之一。在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该种模式能够满足员工个人隐私的需求,能够提高其高度专注工作的实际需求,也可以有效降低环境干扰。这些隔间既可以通过墙或隔断围合,也可以购买成型产品,对于重新设计改造或简单添加功能都易于实现。
增加绿植也是提升环境舒适度的有效策略。绿植对注意力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办公环境中体现在提升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减少病假情况、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后疫情时代”更需要绿植为办公环境增加活力,让员工提升安全感和工作效率。美国的穆式公司在疫情期间,为了给员工提供更加舒适的办公环境,添置了三十种大型绿植,同时结合家具等设计出更小的围合空间,进一步控制了社交距离。除此之外,自然光这一因素也能够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员工的离职倾向。因此,应使自然采光最大化,尽可能使员工更多地享受到光与窗景,提供更优质、舒适的办公环境。
在后疫情时代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但是一系列的变革随之而来。新冠疫情给各行各业带来一些不可逆的转变,对于办公建筑的空间环境,安全性成为其主要的阶段性需求,同时也需要兼顾办公环境的舒适度。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出发,在动态的变化中寻求适应,提高办公建筑空间环境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