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平,梁 波
(1.安徽医科大学 人文医学学院,合肥 230032;2.安徽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合肥 230032)
2019年教育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将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其中新医科建设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新医科高校建设是指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中设立新的医科专业或改造原有的医科专业,实现医学从“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教育模式”向“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支撑的医学教育新模式”转变,是高等教育对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逐步进入信息文明社会之后人才需求变化的主动适应。
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基石,医学本科教育的健康与持续发展不仅是高素质专业医疗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也是各省市医学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安徽省十分重视医学本科院校建设,多年来持续加大医学本科教育投入,并试点“5+3”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安徽省的医学本科教育发展与“新医科高校建设”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和不足,因此,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2020年12月出台的《安徽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中指出:“到2025年医学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打造一批优质医学教育资源,建成一批医学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服务健康安徽的能力显著增强”。
本文拟在调研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各医学院校在教育资源分布、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与“新医科高校建设”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并以新医科高校发展理念为切入点,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的《安徽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20)》,截至2020年3月,我省44所本科院校(37所普通本科高校和7所独立学院)共设置321种本科专业,本科学科专业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7所本科院校设置了医学专业,包括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皖南医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等6所省属高校及部属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新增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并于2019年秋季首次招生。考虑到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属于独立学院,因此本文选取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皖南医学院、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 所高等院校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安徽省教育厅2020年7月公布的《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20)》和《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8-2019学年)》,总体了解当前安徽省本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表1 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2019年基本情况一览表(1)表中数据如没有特别注明出处,均来自于各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8-2019 学年)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9届),部分数据学校没有公布,用“-”表示。
办学规模稳步扩大,附属医院数量增加。 近年来,安徽省注重医学院校本科教学建设,在校本科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稳中有升。2019年,安徽省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11 574人,占同年本科毕业生总数的7.23%;各医学本科院校医学学位授予率均在90%以上;生师比处于合理水平。这体现出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对其教学质量的认可。
安徽省医学院校注重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建设,通过教学机构实践基地建设及附属医院实习基地建设以提高其本科生实践能力。6所本科院校共有52所附属医院,校院比约为1∶9,附属医院配置较为合理。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及见习基地,数量的增加增强了临床实践的效果。
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多学科协调发展。6所本科院校注重多学科协调发展,建立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多层次办学格局:除开设医学专业以外,还涉及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法学、文学等学科,包括117个专业;同时还设立多个二级学院,包括临床医学院、麻醉学院、医学影像学院、法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检验学院、医学信息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为新医科建设及医科+服务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其中,为深化理工医管交叉融合,将学科交叉成果与国家的重大需求相融合,安徽理工大学成立安全与医学学部,覆盖9个学院,以职业安全健康学科方向为龙头,构建多学科发展协同矩阵,获批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工程实验室及安徽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系列平台,这必将促进该校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安全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群的交叉发展,提升职业安全健康博士点及职业卫生工程专业的内涵建设。
表2 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本科专业学科分布表
安徽省在《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对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部署安排,医学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点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因而建立完整人才梯队、建设高端师资队伍是关键。
安徽省一直注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团队学历层次。这6所本科院校医学专职教师(不含附属医院)共计3 45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共计1 667人,高级职称比例远高于全省普通本科学校高级职称的平均水平;医学专职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约有30%,远高于全省普通本科学校教师队伍平均18.88%的博士学位比例,这些数据体现了安徽省医学本科高校在人才激励机制探索、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2019年安徽省共9所高校31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开设医学本科专业的院校有4所: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生物和生物化学、免疫学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标志着我省本科院校医学教育进入高水平发展快车道,学科建设已经步入良性发展期,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高。
表3 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ESI排名前1%专业学科分布表
安徽省医学院校注重新医科的知识转化建设。目前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药学类、中药学类、医学技术类、生物医学工程类6个专业已经建设3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亳州谯城经开区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阜阳太和经开区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充分发挥了新医科医学院校对医疗卫生产业的支撑服务作用。
安徽省优质高等医学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高层次人才队伍及团队等数量相对偏少。而且,高等医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6所医学本科院校主要集中在合肥、芜湖、蚌埠、淮南等城市,制约了我省医学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018年我省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0.38%,其中农学毕业生就业率最高达92.89%,其次分别是哲学91.89%、工学91.63%、管理学90.83%、历史学90.13%、艺术学90.06%、理学89.56%、医学89.00%、文学88.81%、教育学88.66%、经济学88.23%、法学85.03%,医学专业中初次就业率较低的是中医学信息工程专业70.83%。医学本科专业整体就业率不高,低于安徽省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说明部分专业设置同社会需求脱节。
特色专业缺乏创新性。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专业多以临床医学为主,专业设置具有趋同性,特色专业较少。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壮医学、哈医学、医学实验技术、眼视光学、放射医学、卫生监督、全球健康学、药事管理、药物化学、海洋药学、藏药学、蒙药学、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等特色专业在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尚未开设。
安徽省医学高校近年来发展较快,新区扩建、仪器设备采购、实验大楼基础建设等使办学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同时办学成本也明显有所提高,医学本科生的教学、实验及实习经费成本都有了较大增加。目前医学高校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投入,而安徽省高校生均拨款金额有限,导致部分医学高校办学条件较差,跟不上新医科高校的发展要求。另外,社会参与办学、绿色发展支持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高校面向社会办学的内生动力不足。
安徽省省属医学院校整体竞争力偏弱。安徽省医学高等教育近年来虽有了较大发展,但在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如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省属医学本科院校中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两个一级学科评估为B,中医学、中药学和临床医学三个一级学科评估为B-,一流学科数量也不多。5所省属医学本科院校中,蚌埠医学院和皖南医学院以学院命名,影响了其医学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扩增整合与优化配置。除此以外,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中医学博士点数量不足,也极大制约了安徽省医学高端人才的培养。
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附属医院数量较多,但是专科特色薄弱,有特色、高水平的附属医院较少;附属医院排名整体较为靠后,首批74家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中没有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附属医院,而附属医院建设和医学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体现‘大健康’理念和新科技革命内涵,对现有专业建设提出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标准评价的新要求,建设一批新的医学相关专业,强力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要以新医科高校发展理念引领自身科学发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医学教育水平。
按照新医科的要求加强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专业建设,对于就业率偏低的学科进行调整。精准医学是指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的医学科目,是适应当下“健康中国”战略的全新学科;转化医学则是将基础医学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医疗方案,能使医学研究理论更快地应用到医学实践当中;智能医学则是以物质为核心,对其运动规律进行研究,以及对物质和能量相互转化进行研究的科目。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是未来新医科的必然发展方向。
新医科建设不仅强调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也重视对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通过大量的实践实习,结合临床医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出具有较强临床实践和分析思维能力的新医科医疗人才。
新医科建设不仅强化对传统生物、化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建设,也进一步加强对工学、理学、人文等交叉学科的建设要求,提倡医学与人文、医学与理学、医学与工学多学科融合教育,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教育培养能进一步推动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的财政投入有限,很多医学高校不重视物理、数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因此需要增强基础学科的经费投入,采购必要设备,为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提供条件。
新医科建设需要重视特色学科建设,支持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特色学科专业进入国内一流行列。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包括:法医学、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医学、临床药学、预防医学、生物技术、护理学、中药学、中医学等。新医科高校建设需要加大对特色专业的投入,发展优势学科;同时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学、医学人文与医学科学的整合。
新医科本科高校建设要求全力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 因此,医科本科院校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知识与医学技术教育, 另一方面也要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要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要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在不同医学学科专业的课程中发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介绍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开展“三全育人”,有效实施课程思政;要将医德医风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培养有理想、有温度、有情怀的医疗人才;要坚持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
临床医学实践技能的提高离不开附属医院建设,扩大附属医院数量的同时,更要加强附属医院的医疗水平建设,尤其是直属附属医院建设。教育、卫生健康、中医药部门要医教协同加强和规范高校附属医院管理,完善高校附属医院等临床教学基地标准,将人才培养质量纳入临床教学基地绩效考核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职称晋升评价的重要标准。应通过设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专门教学门诊和教学病床等形式,在实践中落实教育教学任务,推进医学生早上临床、早接触病人,反复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必须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振兴本科教育,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奋力开创高等教育新局面”。医学本科院校是医疗人才培养的摇篮,医学院校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新医科建设。
对于安徽省来说,医学本科院校办学的整体水平与我国发达省份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必须大力发展新医科,践行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新医科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在新医科高校建设发展理念引领下,安徽省医学本科院校一定会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