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雨
豆苗儿们,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到了。这时候,大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发出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啊!”是啊,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不知不觉间,一年又到了尾声。在感叹时间流逝的同时,豆苗儿们想不想知道古代诗人对时间有着怎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古代诗人的眼里,时间是四季的变换。《诗经·小雅》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起当年我离开的时候,春日融融,柳丝轻柔。如今,在我归来的途中,大雪漫天纷飞,苦寒冰冷。时间,就这样在春江水暖和寒冬腊月的转换中飞逝,在对“杨柳依依”的怀念中不见了踪迹。
南梁诗人范云有一首《别诗二首(其一)》: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在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这里诗人借洛阳来代指国都,即建康)的城东和城西,每天都可以见到无数互相告别的人群。你我上次分别时,正是隆冬,茫茫大雪犹如春天的飞花,而今日归来,已是繁花似锦的春天。时间,就这样在雪与花的转换间流逝了。全诗写出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和相聚的喜悦。
在古代诗人眼里,时间是匆匆岁月中的弹指一瞬。比如唐代诗人贾岛的《剑客》: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我用十年的时间打磨出一把绝世好剑,剑刃白如霜雪,闪烁着寒光。但我却未曾试过它的锋芒,如今我把它拿出来给你们看看,谁有不平之事就告诉我。十年的寒窗苦读,被诗人含而不露地藏在了这把“剑”里。
在宋代词人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还能感受到家愁国恨: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词人夜登小阁,怀念起昔日在洛阳和朋友们在午桥桥上酣饮,在座的都是青年豪杰。月光随着流水悄悄逝去,夜深了,大家对着杏花稀疏的清影,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到天明。这是多么闲情雅致的生活啊!自午桥一别,至今已二十多年。“靖康之变”后,金兵南下,国破家亡。词人颠沛流离的这二十年,仿佛江湖一梦,在渔夫的歌声中一去不复返了。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杂诗十二首(其二)》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氣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太阳沉落在西河,白月渐渐从东岭升了上来。月亮遥遥万里,散发着清辉,将广阔的夜空照得十分明亮。风吹入房门,夜间的枕席也逐渐生出凉意。气候变了,睡不着时才发现夜这么长。这时候我想和别人倾诉我的愁思,却只能对着孤影举杯。时间飞逝,我空有壮志而不能施展,想到这里,不禁满怀悲凄,夜不能寐。
时间如流水,在不经意间就流逝远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一)》写出了对青年人的勉励。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逝去便不会再回来,一天当中不会出现第二个早晨。光阴似箭,人们应当及时勉励自己。
宋代诗人朱熹在《偶成》里劝诫年轻人要珍惜时光: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青春很快就会过去,学问却没有那么容易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得好好珍惜,不能轻易放过。就像还没有从春色的梦中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了。
《明日歌》这首诗豆苗儿们可能都听过,里边有这样几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人的一生如果在不断的等待明天中度过,必将一事无成。
时间不等人,豆苗儿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