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竹阳
扶,扶起一片生的希望,扶起一腔火热的真情,更扶正了我的灵魂,从而遇见光与希望。
——题记
每年夏日,我都要回老家度过一段假期,那时,正是农间忙碌之时。
外公外婆本就是勤恳的老实人,干农活自然也不例外。他们穿上田间工作的雨靴,戴上农家人手编的草帽,脖子再挂上几条清爽的毛巾,便向田间奔去。
我坐在树荫下,眼前尽是忙碌的农人。
夏日的阳光最为毒辣,肆意倾洒,灼烧着田垄间往来的农人,连不时吹拂的微风也被烘烤出了令人烦躁的闷热感。外婆却仍在水稻田中坚守,即使大汗淋漓也不懈怠。她的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田间,微胖的身子在向前迈步时,略显艰难。她一手捏着秧苗底部,将它插入泥中,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一丝犹豫与迟疑,末了还用手帮它牢固,将其扶正。她神情认真专注,那一个简简单单的“扶”的动作中,倾注着外婆满心的喜爱与温柔,她仿佛看到了水稻日后的挺拔与生长、豐收与喜悦。汗珠自额际落下,淡淡的咸味顺着田间流水传向四方,通过秧苗的叶茎透入根部,清新中亦带有农人的希望。
外婆满脸通红,用毛巾稍稍擦拭额前汗水,却又忽然愣住,放下手,缓缓向田中某处走去,终于在一株秧苗前停下——它有些歪斜了。其他秧苗皆端正地挺立在天地间,唯独它歪着身子打探着世界。于是,外婆小心翼翼地将手伸入泥中,手指轻动,将其底部拨正,随后轻轻地将它扶起,指尖一使力,一摁,一提,尖尖的苗头终于重新以笔直的姿态挺立于稻田间。外婆随后伸直了身子,将自己也“扶”正,此刻,她眼神中的温柔,划过喧闹的空气,落入寂静的远方,在夕阳的映照下愈发清晰。那眸光中集聚了多少农人对庄稼的热爱,承载了多少乡人对万物生长的希望!
落日归山,外婆带着我走在田间的小径上。仍记得那时的美丽月色,还有外婆满是疼爱的话语:“我看那苗倒着,就心疼,顾不上腰疼了,怎么也要把它扶起来。”外婆温柔无比的话语在风中飘散,飘向更远的地方,最终落在片片嫩叶上,洒在即将丰收的稻田里。
弯腰之间,外婆不仅扶起了田间柔弱的秧苗,那是来年的希望,更扶正了我的灵魂,让我看到了她眸子中的那份挚爱,那是一个常年守着庄稼的农人满心的疼爱,更是她对于生活的希望与热爱。
正是这份对庄稼的热爱,对生活的希望,扶起我懈怠的心灵,扶起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也扶起了我一生的光明和灿烂。
‖江苏省如皋市初级中学‖指导教师:夏年凤
如果让人描述农民之于庄稼的热爱,你会选取怎样的场景和角度?本文视角非常巧妙,没有大肆渲染种田的外婆怎么勤劳,怎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选择了一个小小的动作——扶秧苗,来表达外婆对于庄稼的热爱。当然,要想写好这个动作,肯定少不了细节描写。你看,当外婆看到田中有秧苗歪斜了,她“小心翼翼地将手伸入泥中,手指轻动,将其底部拨正,随后轻轻地将它扶起,指尖一使力,一摁,一提,尖尖的苗头终于重新以笔直的姿态挺立于稻田间”,而紧接着的关于外婆的神情描写——“她眼神中的温柔,划过喧闹的空气,落入寂静的远方,在夕阳的映照下愈发清晰”,更有利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正是通过外婆的动作和神情,我们完全可以窥探她的内心——扶,不仅是她对庄稼的热爱,也是她对生活的希望。此时作者的心灵也受到了震动,外婆那个“扶”的动作,亦“扶起我懈怠的心灵,扶起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也扶起了我一生的光明和灿烂”。
【适用文题】田野上的希望;热爱生活;姿态……(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