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失配度时空格局探究

2021-12-22 04:59李志远夏赞才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旅游业

李志远,夏赞才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黄金旅游带”,拥有突出的旅游资源,并享有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助推其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旅游业进入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阶段[1]. 科学界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合理测度其发展水平及差异格局、探究引致旅游业偏离高质量发展轨道的限制因素,对于促进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国外学者鲜有专门针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多是从旅游景区经营质量[2]、旅游产品质量[3]、旅游服务质量[4]、旅游绩效质量[5]等具体领域展开探究. 国内学者不断深化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如宋长海[6]将量化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从旅游五大维度构建测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旅游发展面临着生态环境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等问题[7],强调高质量发展不能仅聚集于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还要以旅游发展是否提升民生福祉、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多元协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评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8-9];从具体旅游领域探究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成果不断涌现,研究视角聚集于乡村旅游[10]、文旅融合[11]、旅游经济发展[12]、旅游效率[13-14]等方面;探寻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路径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优化生态环境[15-16]、提升资源转换效率[17]、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8]、完善政策支持[11]、推动区域协调发展[19]等被普遍认为有助于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由是观之,学术界关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但对其概念及相关内涵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在测度指标构建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指标内容体系有待完善,已有研究多为定性研究,系统测度研究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成果不丰,对其偏离程度的测量更鲜见诸文献. 据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其发展水平,探究其发展水平的失配格局与失配成因,分析其组合路径,期望能为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的提质增效与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指导与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1.1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构建

高质量发展不仅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高质量,还包括整个系统的高质量及协调性,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延续与继承[20]. 遵循这一发展思路,本研究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标构建基础,考虑旅游系统综合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征,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6-7,21],构建了涵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系统在内的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 其中,创新是发展维,表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协调代表结构维,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互利共生的内生机制;绿色为关系维,它既体现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旅游业实现永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开放是尺度维,是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代表体验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带给民众幸福感和获得感[22].

表1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1.2 数据来源及释义

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区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地区划分,东部地区包括上海、浙江、江苏,中部地区包括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 各指标所需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交通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各省(市)相关年份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对于部分年份相应指标的缺失值通过线性插值法进行补齐. 其中,旅游发明专利授权量及硕博论文数量皆是筛选计算而得;旅游R&D经费=R&D经费总数额×旅游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值[23];旅游业增长弹性系数为旅游收入增长率与地区GDP增长率的比值;旅游业集聚度为相应省(市)旅游收入占GDP比重与整个经济带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的比值;旅游业与城市、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度是借鉴已有成果[24],利用耦合模型进行计算. 业界对于旅游碳排放量的测算莫衷一是,本文借鉴石培华等[25]的研究成果,采用“自上而下”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旅游经济CO2排放量. 外贸依存度是用进出口总值占国内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外贸依存度并非越高越好,但考虑我国实际发展情况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26],将其定为正向指标.

1.3 研究方法

1.3.1 综合发展水平指数

运用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可综合测度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步骤如下:(1)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2)利用熵值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标准计算、熵值计算、差异系数计算,确定指标权重;(3)运用加权法,计算各省(市)各年份高质量发展综合发展水平指数,计算公式参见文献[27].

1.3.2 健康距离模型

健康距离模型由陈高等率先将其应用于生态系统的评估中[28],该模型引用系统集的思想,测度不同系统之间及各系统内部不同因子偏离最优状态的程度. 本研究将健康距离模型应用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度的测度中,可以将其理解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会受到产业自身运行及外部环境约束的双重影响,其内部结构及发展质量必然会偏离最佳状态,通过旅游业实际运行状态与最优化运行状态的相对综合距离来评估其偏离的程度. 测算公式如下[28]:

(1)

式中,HD(A,B)为两个系统的相对健康距离,其中A系统为旅游业高质量运行时各指标的取值,B系统为旅游业实际运行状态下各指标的取值.

1.3.3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定性比较分析法能从多角度分析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给出不同因素组合的逻辑思路,适用于中小样本的分析,其优点在于能避免由于不同前因条件变量回归导致多重共线问题.本研究采用四值模糊集校准法将条件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数值转化为对应的模糊集隶属度,分别为1、0.67、0.33、0,数值越大代表隶属程度越高,在完成数据转化之后,通过一致性和覆盖率的结果对其进行必要条件分析,公式如下[7]:

consistency:(X≤Y)=∑min(xi,yi)/∑xi,

(2)

coverage:(X≤Y)=∑min(xi,yi)/∑yi,

(3)

式中,X代表前因条件变量集合,Y代表结果变量集合,借鉴相关研究,将一致性与覆盖率的阈值分别定为0.8、0.9,即一致性不低于0.8可以认为该项条件构成结果变量的充分条件,覆盖率不低于0.9则必要条件成立[29].

2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

2.1 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

运用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展开计算(表略),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平稳的上升态势;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差距在不断缩小,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的减弱和中、西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稳步提升. 为更加直观展现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变化,绘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发展水平图(图1),并将其划分为低水平地区(P<0.2)、中等水平地区(0.2≤P<0.3)、较高水平地区(0.3≤P<0.5)、高水平地区(P≥0.5). 随着时间推移,中、低水平的省(市)数量减少,较高水平的省(市)数量增多,既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也表明内部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趋势.

图1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分异图Fig.1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2.2 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变化

从东、中、西三大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看,东部地区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与东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早、经济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观察期内东部地区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上海市下降最为明显,呈现“阶梯式”下滑趋向,并于2011年起退出高水平行列;江苏省、浙江省发展水平也在波动中下滑,如何寻求新的旅游突破口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发展水平始终不高,只是一种低水平的趋同,如何进一步借助区域内外旅游联动开发的契机实现旅游的高效突破是未来的着力方向. 西部地区旅游业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尤以云南省与四川省的发展水平最好,西部地区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禀赋,近年来,在网络媒体的流量加持下旅游业快速发展,但经济基础薄弱、旅游人才匮乏、交通可达性不强、生态环境脆弱等现实问题客观存在,从而困扰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3 系统间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

为判断不同系统在引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测度五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图2). 整体来看,五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在观察期内均不同程度增长,从侧面说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各个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 开放系统与共享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较高,其中,开放系统在五大系统中始终处于“翘楚”地位,这充分体现出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在对外传播与交流中取得的巨大突破. 创新系统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长江经济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水平的提升取得一定效果. 协调系统与绿色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变化,从现实情况来看,囿于经济基础、政策支持、区位可达性等支撑条件的差异,长江经济带内部不同区域“旅游+”复合系统的协调程度呈现空间非均衡态势[30],同时长江经济带也面临着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恶化、水土共治机制缺失等生态与环境问题[31],完善区域旅游业联动开发、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是未来的发力点.

图2 长江经济带五大系统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数Fig.2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index of five major system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3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度时空格局及系统差异

3.1 失配度时间特征分析

利用健康距离模型计算可知(表2),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度呈现下降趋势,失配度均值由2009年的0.732下降至2018年的0.662,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呈现出由失配向匹配的利好态势. 但细分时间来看,失配度变化大致以2014年为转折点分为两个阶段,2009—2014年失配度显著下降,2014—2018年失配度波动上升呈现出“翘尾”的发展趋势. 从分区域视角来看,东部地区失配度低于中、西部地区,但上海、江苏、浙江失配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起伏增长,这是引发长江经济带出现“翘尾”现象的主要原因;中、西部各省(市)旅游业失配现象明显,且失配水平大致相当,在观察期内,尽管偶有波动但失配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中、西部受制于旅游业起步晚、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等多重因素,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客观差距,但随着旅游形象的提升及发展条件的改善,旅游业发展水平有所提升.

表2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度Table 2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ismatch degree of tourism in the provinces(cities)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3.2 失配度空间格局分析

基于健康距离模型计算出的失配度结果,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7,22],将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度划分为4个等级:良好匹配(00.7),并绘制等级空间分布图(图3). 为更好展示失配度空间格局变化,通过整体时段(2009—2018年)与分时时段(2009—2013年、2014—2018年)展现空间变化情况.

图3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度时空演变图Fig.3 The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ismatch degree of tourism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由图3可知,东部地区在3个观测时段大致可归属为匹配区:江苏省在低度匹配与一般失配的发展水平徘徊,失配度起伏较大且“翘尾”特征明显;上海整体属于低度匹配区,但随着时间推移旅游业发展疲态尽显,值得重视;浙江省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由低度匹配上升至良好匹配. 中、西部地区各省(市)都属于失配区:贵州、江西、重庆始终位列高失配地区,贵州与江西两省主要囿于旅游、经济、交通等落后,重庆市受限于城市体量,旅游资源禀赋存在先天弱势,且气候、地形等制约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安徽、湖南、湖北、云南通过加强科技投入、改善环境质量、推动旅游联动开发合作等,失配等级有所降低;四川省属于一般失配区,旅游人才匮乏、公共服务水平有限是困扰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难题,此外,区域内旅游资源、经济、客流的空间错位现象也是潜在的障碍[32].

3.3 失配度系统分析

通过测度五大系统的失配度可知(图4):共享系统、协调系统、创新系统的健康距离处于低度匹配类型,绿色系统、开放系统尚未达到匹配水平. 其中,协调系统与共享系统匹配程度最好,变化最为平稳,我国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共享系统的失配度不断降低体现了民生的改善;协调系统处于基本匹配状态,真实体现了经济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保障、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城市进步是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力;创新系统经历了由失配向匹配不断变化的利好态势,东部地区率先通过重视科技发展、完善创新驱动机制,促进创新水平的提升,《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规划纲要》等区域协同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促进了整个经济带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两大失配系统中,绿色系统失配度下降明显,经历了由高度失配向一般失配的转变,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功效显著;开放系统始终处于一般失配水平,中、西部地区囿于区位条件、宏观政策等多重因素,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文旅传播渠道不畅,破除行政藩篱、加强区域之间的通力合作刻不容缓.

图4 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五大系统失配度变化图Fig.4 The changes of mismatch degree of five major system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09 to 2018

4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度成因及路径解析

4.1 障碍因子分析

为准确找出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引入障碍度模型[22]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进行障碍因子识别,并列出前5位障碍因子(表3). 结果表明,各省(市)的障碍因子不尽相同. 东部地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尚不充分协调成为共性且最突出的障碍因子,得益于政策优势、地理区位、产业基础等条件,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翘楚地位,但囿于国土面积的狭小、发展政策的导向等,东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未能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互惠共生,上海市表现尤为明显;此外,旅行社与星级饭店数量、旅游R&D经费投入占比仍需进一步提升. 中、西部地区的旅游人力资本是阻碍创新系统发展的软肋,旅游学生数量与旅游劳动生产率是共性障碍因子,难以持续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文旅传播不畅也是突出的障碍因子,制约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树立及文化的对外传播;此外,江西、重庆致力于旅游业提效增质的同时,还需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表3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度前5位障碍因子Table 3 The top five obstacle factors i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ismatch degree of tourism in the provinces (citi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综上判断,东部匹配区旅游业自身发展具备相对优势,更需要着眼于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优质协调发展;中、西部失配区亟待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积极完善文旅发展的基础条件,开拓文旅传播的渠道,部分省(市)需在生态环境上做好文章.

4.2 单变量前因条件必要性与充分性分析

基于前文测度可知,匹配区与失配区的障碍因子不尽相同,各省(市)之间也存在差异,显然单一障碍因子难以解释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需要进一步分析各因子的组合路径.

借助QCA软件,对各个条件变量是否为结果变量的充分必要条件进行检验(表4),结合前文设定的一致性阈值可以判断,人力资本、对外交流、民生共享处于失配状态时会引致失配结果的产生,其余变量并不能导致失配结果出现,整体不满足一致性要求,失配结果的覆盖率均低于0.9,说明单变量不足以构成整个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格局的产生. 从匹配结果来看,对外交流这一变量通过一致性检验,其他单变量的一致性与覆盖率均未通过阈值,说明单一变量的高质量发展不是引致整体高质量发展格局产生的原因. 据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的变化是各个系统协同发力的结果,需要对不同前因条件形成的组态进行分析.

表4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度单因素必要条件检测Table 4 Detection of single factor necessary condi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ismatch degree of tourism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4.3 条件组态分析

以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度作为因变量,以子系统作为自变量进行条件组态分析,将一致性阈值设为0.8,案例阈值设为1,进行标准化运算,选取中间解作为本文汇报结果,得出引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结果及匹配结果的组合路径(表5).

表5 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度前因条件组合路径Table 5 The combination path of antecedent condition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ismatch degree of tourism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由表5可以看出,组合路径中单向路径一致性及总体一致性都为1,满足阈值要求,两种结果的总体覆盖率分别为0.868和0.670,说明不同条件组合路径能很大程度对引致失配结果及匹配结果的原因进行解释.

4.3.1 引致失配结果的组合路径分析

引致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结果的组合路径包括5条:

路径1与路径2:全面组合型. 此构型可理解为,在生态环境条件缺失之下,引致失配格局形成是诸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文旅传播不畅、公共服务落后、民生共享低效是核心阻力,创新驱动不足、人力资本短缺、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尚未实现协调发展构成边缘条件. 该构型覆盖率最高,典型代表为长江经济带大部分中、西部省(市),包括皖、赣、湘、渝、滇、贵,这些省(市)旅游业整体起步较晚,部分省(市)受限于区位可达性弱、区域经济竞争力弱等劣势,尤其在文旅传播机制与基础设施设备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需全面完善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外动力.

路径3:文旅不畅—共享低效型. 该构型可理解为,文旅传播不畅与公共服务落后是引致失配格局产生的核心阻力条件,生态环境问题及旅游系统内部发展乏力构成边缘条件,加速着失配格局的形成,其余各变量不构成失配格局形成的主要条件. 鄂、川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特征大致符合该构型,两省存在着文旅传播不畅与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的弊端,但两省都拥有出色的旅游资源禀赋,且分别拥有武汉市、成都市此类特大中心城市,在发挥创新驱动力、培养人力资本以推动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路径4与路径5:创新—生态—公共服务缺失型. 该构型主要表现为组合路径中缺失条件较多,引致失配格局产生的多为边缘条件,符合东部三省(市)发展特征. 细分两条路径,苏、浙两省更符合路径4,两省经济发达且旅游业起步早,旅游业是构成整个社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故该路径没有核心阻力条件,但由于城市体量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限制,在旅游人力资本及对外交流发展上仍有提高的空间. 上海市更符合路径5,作为金融与贸易中心,上海市拥有突出的创新驱动能力与人力资本储备,但旅游业内部发展乏力现象凸显,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尚未完全形成互惠共生的发展模式,且由于人口的大量涌入与频繁流动,民生共享效率低下成为核心阻力之一.

4.3.2 引致匹配结果的组合路径分析

引致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匹配结果的组合路径包括4条:

路径1与路径2:全面协作提升型. 该构型可理解为在不考虑生态与环境的条件下,提升旅游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水平、注重旅游业内外部发展、畅通文旅传播和对外往来渠道、完善设施设备、提高民生满意度可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符合该构型组合路径的为苏、浙、沪三省(市). 东部地区地缘优势突出,高端人才集聚,创新能力和旅游人力资源相对优势显著;“通江达海”的地理区位、率先起步的发展时机促使旅游业自身与相关产业得到良好发展环境与契机;技术、资金及人才等要素持续地流向东部地区,有助于基础设施设备与公共服务的完善.

路径3与路径4:创新—人力—外部缺失型. 符合该构型发展类型的主要为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各省(市). 中、西部大都面临旅游业发展基础薄弱、资金支持不足、科技投入匮乏等现实问题,因此,旅游创新能力薄弱、人力资源匮乏、文旅传播不畅成为多方位困扰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须全方位补齐劣势方可凸显优势. 中、西部地区大多国土面积辽阔,拥有相对充足的旅游资源禀赋,故旅游业自身发展尚可.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众多省(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生态质量及环境治理都有明显提升,成为引致匹配的主要优势条件.

5 结论

(1)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东部地区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东部地区发展下降趋势尽显,中、西部地区增长趋势明显. 五大系统的发展水平均不同程度增长,表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各个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开放系统与共享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2)借助健康距离模型进行测算,长江经济带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以2014年为时间节点出现“翘尾”现象,东部地区属于匹配区,中部与西部地区属于失配区;通过测算五大系统的失配度可知,共享系统、协调系统、创新系统健康距离属于匹配类型,其他两大系统尚未达到匹配水平.

(3)制约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为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中、西部地区主要受制于创新能力不足、旅游人力资源匮乏及文旅传播不畅,同时部分省(市)还需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对单变量前因条件分析可知,单一变量并不足以引致失配结果与匹配结果的产生,说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的变化是诸系统协同发力的结果.

(4)皖、赣、湘、渝、滇、贵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失配格局形成是诸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需全面完善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内外动力;鄂、川文旅传播不畅与公共服务落后是引致失配的核心阻力条件,生态环境问题及旅游内部发展乏力构成边缘条件;东部地区引致失配格局产生的多为边缘条件. 在引致匹配结果产生的组合路径中,东部地区除个别条件缺失外,其他变量均构成匹配结果的核心或边缘条件;中、西部地区则亟待解决创新能力薄弱、人力资源匮乏、文旅传播不畅等多方位困境.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