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叙
《松谷晨韵》是以北方的山野风光为创作素材的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大量临摹和阅读相关的书籍,画面使用了全景式构图,创作构想由板桥村落、草木亭台、溪流山峦等山水意象构成,画面的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近景、中景、远景,着笔于松枝、村落之景,侧重将“野性”“流光”“质朴”这一理念有效地突出。表达了山谷间气势磅礴、无拘无束、闲适自由的情感。
《松谷晨韵》的选题背景
日常的技法练习和理论学习,使我对水墨画有了一点体会。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上来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讲的是艺术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在我们的绘画中一定要深入生活,师法自然,多观察和揣摩是尤为关键的。
创作的写意山水,内容主要由高深回环、板桥村落、蜿蜒曲折的松枝组成,前景主要是由松树组成。中景有一些隐隐约约的树,远景是成团状的点。
《松谷晨韵》内容和价值
本幅作品采用的是四尺竖轴式构图,通过实地考察对自然之美的观察和取舍。从笔墨上来说,运用墨色的丰富变化和略施淡彩的表现技法。本幅作品所创作的构想板桥村落、草木亭台、溪流山峦等山水意象,置身于山野之中,如此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在绘画的过程中运用到了勾、皴、擦、染、点五个方法,本幅作品大量地用到了小斧劈皴,体现出“野性”“流光”“质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情与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推陈出新,承载历史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痕。
登山而小天下的情怀,这是表现了山水画对自然的尊崇,山水画的创作往往是取自于自然之景,也是我们学习的需要。通过作品《松谷晨韵》表达作者对绘画的认识,在创作中主要是用笔墨造型、水墨韵味、笔墨虚实去描绘和表达各种绘画形态,“画得黑是为了亮”注意画面的层次感,是在这次创作中应该强调的,拉大对比关系,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在画面中,作品加入新时期的新鲜力量是当下的迫切需要。
《松谷晨韵》创作过程
构图直接影响着山水画的整体效果,在进行创作《松谷晨韵》(图1)前,构图要在动笔之前考虑清楚。谢赫《六法》之中,第五法“经营位置”,指的就是构图,自古以来,构图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所创作作品采用的是竖轴式构图,注重写生和整理,加上自己对构图的理解,在留白上注意留白走向,右下角的大面积留白,以及上面“S”字形的留白,与远山水渠的留白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关系。在留白的过程中,避免横竖1/2地去切割画面。在画面上“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对自然景物的主观选择,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自然之美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描绘自然。
通过临摹古代与现代大家的山水作品,结合了自己实景写生创作的素材,再结合自己勾勒的地形结构,经过反复实验,“搓法”画出层层阴影。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山峭之笔”,又称“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案然...”。所创作《松谷晨韵》的构想是由板桥村落、草木亭台、溪流山峦等山水意象构成,画面的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近景、中景、长景,落笔书写在平常的场景里,先用碳棒勾勒出山的大致形状,用肯定的笔触再加以勾勒出松枝的大体的形态,再用简单的笔触,点上精致的小点来画出树的枝叶,远处的山不能画得很重,用淡墨去染出整个画面的气韵,使得画面和谐统一,表现出山谷间山野的野逸。
山水画常用勾、皴、点、擦、染。
本幅作品起笔的时候,用碳条打型,用毛笔的中锋淡墨勾勒出整幅画的山、树木的走向(图2)。
本幅作品在作画的时候,作者主要是斧劈皴,其次有少部分披麻皴辅助,运笔间有顿挫。斧劈皴是李思训创造的一种皴法,在笔法上做了很多停顿转折,比如用刀砍斧。这种皴法适合表现石头,可以画出石头坚硬的纹理。作者所理解的斧劈披主要步骤: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在画面点上一点,顺势用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
前景的树是运用了平头点,中景的树运用了小混点,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疏密关系。
在运笔的擦拭过程中,是为了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趣味性,等画面干了之后再进行染色。要合理处理黑、白、灰,前后层次的关系,统一画面的整体关系,“知白留黑”“知黑留白”尤为重要。要理解黑白对比,就要解决画面如何留白的问题。留白技术可以拉远拉近层次关系、虚实关系……在本幅作品创作中,近处右下角的河流跟蜿蜒的山势有一条“S”型的留白(图3),画面中左上角高耸的山脉,附近的山峦被大面积的浓墨勾画出山脉的纹理,在大块的墨色之间留下一片空白,使得高山与前景形成了强烈对比。在墨色染够了以后,用很淡的赭石进行多次染色,顺着山势的结构,前景的山、中景的云根处染赭石,前景的松枝、中景的是小混点需要用花青点染,染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平涂,逐一点染使画面透气,远景皴染淡花青,更能够增强画面中视觉上的冲击 。
本幅作品《松谷晨韵》(图4)是以墨色为表现主题。通过使用水墨技法特殊的绘画语言,把水与墨以不同的量的结合。作品呈现的是层层叠叠的山,加上农家小屋,小径穿梭在山乡之间,整体给人清淡、闲逸的感觉,使画面的整体效果不会显得太过沉闷。皴擦的部分让画面更有立体感,部分留白,画面效果看起来更有韵味,避免太过单一。
《松谷晨韵》教学应用与思考
《松谷晨韵》是以写意形式表现的一幅山水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对以往课程教学及其现阶段创作中老师所讲授的相关创作理论、知识、技法、规律、形式等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应用和消化。从这一层面讲,创作的过程不仅是进一步提升绘画表现能力,艺术审美情操的过程,也是专业教育从课堂到应用,从创作再到课堂的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次创作不仅使作者更好地掌握了山水画创作的技法、形式和规律,更促进了作者今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将艺术创作与课堂教学的融汇做出了进一步的理解、思索和探究。
基金项目:2019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线描在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JGA250)。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