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玛丽 苏琴
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美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幼儿园生活化美育课程,是指在幼儿美术课程创设中,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如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注重生活与美术的紧密结合,使幼儿美术教育体现生活化特征,实现生活化价值,让美术真正融入幼儿的生活。对农村幼儿而言,美术经验相对缺乏,可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小镇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孩子们在美丽的小镇生活、成长,小镇资源可以为幼儿的美术教育提供生活化的经验和材料,也使得幼儿美术教育真正回归生活。
一、挖掘小镇之美,构建“生活美育”内容体系
(一)挖掘“美”
幼儿园所在的小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自然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镇内有国保宋代舍利塔、明清通济古街、东南灵洞、三叠岩、白鸽湖等等,因此,生活化美育课程对小镇各色资源进行挖掘,将这些资源作为美术教育的“活教材”,并寻找出了适合开展美术课程的相应活动,让幼儿在欣赏体验、自由创作的同时,更能充分感受小镇的家乡自然美,小镇资源贴近幼儿生活,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二)构建“美”
根据前期挖掘的课程资源,融入小镇山水、小镇美食、小镇建筑、小镇新风貌四个板块,探究出适合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相应课程,挖掘小镇幼儿生活中美的情境,引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使得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源于幼儿生活,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小镇的美食、小镇的公园等是孩子们每天接触的生活经验,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活动设计时,会融入相对简单的美术表现手法,如简单的手工、拓印、涂色、粘贴等等,以激发幼儿兴趣为主。而中班美术活动设计中,随着孩子们对于事物的欣赏能力的增强,融入了写生、水粉、线描等表现手法,到了大班,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鉴赏能力之后,活动设计更加偏向创造和想象,如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进行想象画、临摹画、水墨画等的创作。
让农村幼儿在最熟悉的生活化场景刺激下,在教师的适时引导并深入了解下,对家乡的山水、建筑、美食等等文化产生爱的情感,并对美术活动有全新的体验和认识,以此构建出适宜的“小镇·印象”系列教学活动。
二、营造小镇氛围,创设“生活美育”活动情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3-6岁幼儿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想象,在美育课程开展的同时,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改造,为幼儿营造浓厚的小镇氛围,更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提高农村幼儿关于美的感受和体验。
(一)“特色小镇”——课堂体验式环境
幼儿美术课堂不仅仅在于教给幼儿美术知识和技能,还在于使幼儿加深审美体验、善于表达审美情感,而这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在环境的支持中,离不开教学活动前的审美体验。美术活动的审美体验不仅仅是教师在活动前的简单导入,如展示图片、视频或者简单的交流、沟通,而要把生活化的小镇氛围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日常中就能亲身去感受和体验,相互之间进行发现、探索和交流,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擦出艺术的火花。
因此,例如在进行活动《湖镇老街》时,可以将班级的区域装饰布置成古朴老街的样貌,在区域中开设湖镇老街的美食区角,可以将幼儿制作的清朝馄饨、湖镇烧饼等布置在区域之中,并与春游时的老街写生相互结合,让孩子们切身感受老街的特点和古韵,在充分了解、感受、体验之后,再进行作品的创作,使幼儿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迸发出创作的热情。
(二)“四季小镇”——户外生态式环境
当前很多幼儿园的户外环境有越来越多人工的痕迹,其实真实、自然的环境才是引导幼儿品味生活之美的开始。如湖镇有风景优美的白鸽湖、三叠岩等,因此,幼儿园竭力打造了“四季小镇”户外生态式的环境,让幼儿在草木茂盛、鲜花盛开、蝴蝶纷飞、鸟雀齐鸣的生态环境中,去感知和发现美的事物,体验小镇四季的更替和变化,去发现初春的嫩绿、莲的芬芳、桂花的幽香、落叶的金黄……这其中便蕴含了色彩、线条、疏密、动静等不同的美术元素,这便是生态自然之美。
幼儿对自然界的植物、动物、景物进行观察,就可以创造出自己想象中的作品。如进行 《美丽的白鸽湖》这一教学活动时,孩子们对湖泊的认识较浅,对白鸽也缺乏经验,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带领幼儿在園内散步,漫步到草木繁盛处,让幼儿对大自然的现象进行观察,春天到了,小草繁茂,花朵盛开,小鸟在大树间跳舞、唱歌,在活动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回忆刚刚漫步时的所见,并结合白鸽湖的图片展示,让幼儿了解春天的白鸽湖,并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猜测白鸽湖的景象,创造自己的作品。
(三)“印象小镇”——公共主题式环境
幼儿园的公共环境分别是大厅、各层走廊、楼梯等,幼儿园分别将小镇山水、小镇美食、小镇建筑、小镇新风貌融入各个环境区块之中,营造“印象小镇”的主题式、生活化的环境。幼儿园大厅展示了“小镇山水”系列作品,有白鸽湖、三叠岩、高坪桥水库等作品;另外,在各层走廊分别展示“小镇美食”“小镇建筑”“小镇新风貌”系列作品,并且每月更替一次,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每个拐角,都有美美的作品,拥有别具一格的小镇特色和浓郁的生活化氛围。
三、创建小镇特色,展示“生活美育”创作成果
(一)“小镇·印象”美术生活馆
美术生活馆是孩子们自由作画的地方,也是生活化美术素材收集之处。生活化美术素材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大自然中寻找的美术素材,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生活馆还是重要的作品展示窗口,里面的展品丰富多样,琳琅满目:有幼儿美术课堂的作品;有幼儿从园内或者是生活中、周边环境中搜集的自然材料、废旧材料;还有幼儿自发、自主、自由创作的成果。除此之外,美术生活馆还开展“场馆开放日”“集东集西”的混龄活动,增强孩子的交往能力。
生活馆中美术素材丰富,因此在教学活动时,教师允许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需求来自由选择材料,如《小镇的夜晚》活动,在幼儿操作环节,有孩子提出是否可以将夜晚的景色展现在石头上,因为他对傍晚和爸爸妈妈出去散步,踩在石头路上这一场景非常熟悉,教师允许了,并且耐心引导如何将颜料涂在石头上,很多孩子也进行了临摹和创作,接着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石头画便诞生了。
(二)“小镇·印象”家园画廊
幼儿园大门口有一个供家长接送的休闲驿站,也是一个对外的宣传窗。我们将其进行了改造,增设了小画廊的功能,将幼儿园“小镇印象”美术课程的优质成果展示了出来,家长在接送孩子等候的间隙能够欣赏到幼儿的作品以及美术活动的照片。让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园的美术课程动态,加强家园共育,配合这一美术课程的实施,让“小镇·印象”这一生活化的美术课程成果深入人心。有一位叫豆豆的小朋友家长,对我园的生活美育课程非常感兴趣,询问照片中美术素材来源,教师告诉家长,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其实都可以收集起来,如吸管、水瓶、一次性水杯、精致的袋子等等,从那以后,这名家长也养成了收集美术素材的习惯,经常让孩子将家里的废旧物品进行整理收集,带到生活馆供孩子们创作,成了我园的收集达人。
(三)“小镇·印象”创意节
元旦来临之际,幼儿园开设了以“小镇印象”为主题的创意节,在创意节上,入口处布置了创意画展,展示了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小镇·印象”美术作品。在欣赏完作品之后,我们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同在长卷上留下自己对小镇的印象,发挥想象,自由创造。家长和孩子们有的画了另类的舍利塔;有的画了美丽的白鸽湖;还有的画了未来小镇的模样。
综上所述,“小镇·印象”生活化美术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意在践行教育回归生活理念,通过挖掘当地小镇资源,弥补乡镇园美术课程的短板,通过完整的课程体系、浓厚的课程氛围、丰富的课程活动,让乡镇幼儿在了解自己家乡的同时,调动孩子们原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孩子们自由创造的平台,让幼儿在生活化的“小镇·印象”系列美术活动中,借最佳的绘画语言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来满足幼儿对美的欣赏、对美的探索,培养心中有爱、自由创生、乐享美好的完整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