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摘 要:短视频行业的持续火爆使得传统媒体逐步实现创新转型,改变了媒体的生产模式和报道方式。各主流媒体纷纷抢占短视频的发展市场,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可视化的信息传播,满足受众碎片化的信息需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赢得一席之地。本研究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以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为基本方法,通过对“青豆新闻”2018年5月27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的1 109条短视频的人物主体、主题类型、视频时长、视听元素等进行内容分析,探究其具体特点。通过研究都市媒体短视频内容旨在推动我国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河北青年报》;“青豆新闻”;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11-0027-03
基于视频移动终端的良好态势,以短视频为传播平台的新闻媒介实现了创新转型,促进了传播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加快了媒介融合的发展。作为省级大众都市报的《河北青年报》将“河北青年报 生活真需要”作为自家媒体的价值理念。其抖音“青豆新闻”秉承河北本地新闻资讯,凭借新闻热线和本地资源,把社会和民生新闻作为其报道议题。
一、“青豆新闻”内容的配方程式生产
配方程式生产来源于好莱坞独特的影视文本创作方式,在电影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特定类型的选材、立意及表达方式等。在短视频内容生产领域也具有配方程式生产的特点[1]。“河北资讯”的内容风格、通俗真实的表达方式、固定的情节设置等配方在“青豆新闻”的短视频中反复出现,逐步成为一种能够被迅速识别的程式体系。
(一)短视频时长
抖音短视频是以秒计视频长度的短视频,借助于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实现拍摄和美化剪辑。抖音一般为初级的普通用户规定的视频内容时长为15秒,在拥有一定规模的粉丝,且具有影响力后,用户就可以获得时长为60秒的视频权限。通过对《河北青年报》的“青豆新闻”分析,其短视频内容的时长集中在35~45秒之间,70%的短视频内容时长不超过45秒。在短视频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最有价值、含量最高的新闻内容考验着媒体的能力,也体现了“青豆新闻”短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满足了现代社会受众的碎片化、快餐消费的心理。
(二)短视频的人物主体
“青豆新闻”的内容生产聚焦于河北地区的新闻事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些新闻事件的人物90%集中于消防队员、交警、军人、普通人物,而明星、历史人物、领导人的出现频率较少。“青豆新闻”主要记录和传播了普通人物身边发生的社会事件,表现普通人物中的“典型”特征,呈现出平凡人物中的伟大。在内容分析中,生活日常和休闲娱乐类型的题材占据8.8%和13.3%,如通过对无腿退伍老兵马三小等平凡人物的报道,引发受众的感情共鸣,传播其人物主体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通过对受众身边的交警、消防员此类人物的报道,传达为国为民、兢兢业业的英雄气概。通过研究发现,“青豆新闻”的短视频在对人物主体的报道中以正面报道为主,旨在传播社会正能量,其报道原则与国家政策的正能量导向相契合,与民心通向。
(三)短视频的主题类型
“青豆新闻”以河北地区的热点事件为主要报道对象,短视频内容趋向于社会热点,如交通事故、犯罪案件、社会正能量等,但外交、时政、教育等类型的主题较少。“青豆新闻”的主题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典型人物报道、社会事件报道、生活日常报道、政策宣传、休闲娱乐报道等。短视频的主题类型以社会题材为主,社会热点的报道是媒体新闻报道的主要领域,该类型占69.9%,其次是休闲娱乐的报道,占据13.3%。
“青豆新闻”在典型人物主题的报道中,把报道聚焦于河北地区的普通人物,报道平凡人物的光荣事迹。报道通过讲述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中普通人物的伟大精神,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河北青年报》融媒体团队率先报道了“河北无腿退伍老兵18年种下17 000棵树的故事”,获得了225.5W点赞量和7 633条转载量。在对另一则退伍老兵的报道中,制作团队展现了一个见义勇为的老兵形象,老兵吕保民为制服行凶者身中5刀,仍毫不畏惧,报道获得了9.1W点赞量和3 200条评论量。这则短视频新闻被推送到西瓜视频、新华社现场云等平台,随后新华社等数个主流媒体开始转发此报道。2019年,吕保民获得了201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青豆新闻”通过对不同主体人物感人事迹的报道,聚焦于个人层面,以场景化的形式呈现出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赋予这些普通人物崇高的知名度,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和关注。
“青豆新闻”在社会事件主题的报道上,以河北地区社会中发生的热点事件为主要报道对象。在社会事件的报道中,主要涉及社会正能量、交通事故、家事纠纷等类型。其中在社会正能量的报道中,最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力,短视频的点赞量、分享量最高。研究说明新媒体语境下,媒体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宣传、个体化的话语表达和平民的叙事视角。其作品“车间作业突然起火,小哥淡定灭火”中,媒体通过对小哥行为的视觉化描述,表现了小哥临危不惧的精神。作品的点赞量达到了435W,评论达到了10W,转发量也达到了1.5W。受众在评论中赞扬小哥的勇敢做法,并希望工厂能够给小哥加薪作为表扬。这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播,通过抖音加强了与受众的互动,倾听用户的声音,改變了原来传统的传播结构。“青豆新闻”通过对这些细微事件的叙述来折射出平凡生活中的伟大。
(四)短视频的视听元素
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了“视频+图片+文字”为内容的创新。用户可以在视频中加入动态的文字和表情图画,这种形式上的改变弥补了读图时代文字信息的缺乏所导致的表意不足,使得报道内容更加的活泼生动。“青豆新闻”的娱乐性特征显著,借助旁白和配乐赋予报道趣味性。报道中动态视频并配以文字和Emoji作为旁白,文字使用接地气,吸引受众兴趣。研究表明了其紧跟时代潮流,乘坐短视频发展的列车,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如在“哮天犬大战忍者龟,忍者龟拿下一血”的短视频中,动态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哮天犬”和“忍者龟”的大战场面,简单直观地向受众提供了精彩的内容,为受众的生活增添了乐趣。报道仅借助动态的短视频并不足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还需要搭配合适的背景音乐,其常常选取《一笑而过》《荡起双桨》等热门歌曲以及滑稽的乐曲配以视频内容,进一步拉近了受众的心理距离。
二、“青豆新闻”的内容生产特征
(一)内容呈现接地气,媒体具备亲和力
在报道题材方面,中央主流媒体更倾向于报道时政新闻,硬新闻占比较多,而地方媒体则多以本地区的社会新闻报道为主。各个媒体相继入驻抖音短视频平台,促进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并不断地适应短视频的语境,拓展传统媒体的话语空间。在“青豆新闻”的内容传播中,采用网络语言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并通过官方抖音回复和私信,与用户进行平等的交流,改变了往日严肃刻板的官方形象,内容呈现接地气,营造短视频新闻的“网感”。“青豆新闻”短视频不断取得阶段性的进展,主要在内容生产中选择河北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事件,符合新闻报道的“三貼近”原则,有助于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这种新闻生产方式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的刻板印象,也重塑了传统媒体的形象,塑造了传统媒体的亲和力。
(二)差异化竞争显著,娱乐性特点突出
《河北青年报》 自传统媒体转型以来,寻找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青豆新闻”的内容定位中不仅是把镜头聚焦于河北地区的社会新闻,而且将这些新闻在短视频的生产过程中加以娱乐化,配以有趣的字幕和音乐,凭借搞笑有趣的语言来吸引受众注意,将社会事件“娱乐化”的短视频策划理念,满足了娱乐化时代受众的娱乐需求,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青豆视频”的内容中常使用抖音“神曲”或应景的声音进行配乐。标题的使用也提高了竞争的差异性,如标题“真马路杀手!人是无证的,车是报废的,前车牌是捡的,后车牌是画的!”,此类标题的使用也制造了短视频的“网感”,传达的信息更加接近受众的心理,增加了这些日常生活故事的趣味性,吸引了大量受众的关注。
(三)混合式情感传播
混合式情感传播的显著特征主要是以情感传播为外在的驱动和影响诉求,以信息、 政论、故事等形态为内在的构成和信息要素,这代表着中国主流媒体在新闻生产方式中的转变[2]。通过对 “青豆新闻”内容的分析,其保留了原有的报道方式,如故事型、政论型等形式,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地加强了混合式情感传播的建设。《河北青年报》不仅有对重大国家事件的政论报道,如“阅兵”“新冠肺炎疫情”等宏观报道,更有聚焦微观个体情感层面的报道,尤其是关注社会中的普通个体。通过对个体的故事叙述,来烘托感人、温情、励志的情感,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混合式情感传播逐渐成为《河北青年报》内容生产的明显特征。
三、结 语
5G 时代的到来将加快促进短视频新闻的发展,为媒体融合的态势提供技术支持。短视频新闻的传播也将成为媒体激烈的竞争领域,这就需要各媒体寻找差异、紧抓特色资源,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增强用户黏性。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过程中,短视频的新闻报道只适合碎片化、快速化的社会需求,而在调查性报道、连续性报道等报道方面的能力是缺失的,其很难挖掘到新闻背后的价值。通过对《河北青年报》的“青豆新闻”上述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其传播的内容中具有娱乐性等特征,但另一方面,娱乐性使用过度则会偏离媒体的报道原则。因此,如何更好地推进短视频新闻的发展,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是需要媒体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天昀.短视频崛起——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产业模式初探[J].艺术评论,2019(5):27-35.
[2] 张志安,彭璐.混合情感传播模式:主流媒体短视频内容生产研究——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9(7):57-66.
[责任编辑:杨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