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近日,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野生生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最重磅的消息是,国宝大熊猫野外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时事鲜评
“滚滚”喜提降级,说明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取得重大进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取得显著成效。但从濒危变为易危,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大熊猫以及其他野生生物保护的力度可以有所松缓,否则来之不易的成果很可能会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国宝”大熊猫始终是国人心中的最爱,它发挥的作用一点儿也不少。大熊猫不仅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意义重大,还有着无可替代的人文价值。一直以来,如何对待动物、看待自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自我认知和文明进程。馴化迫使动物折服于人的意志,加速了文明演进,而对其他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则让我们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出来,意识到人需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不过,在大熊猫等濒危动物降级的好消息背后,还有生态恢复后更现实的人兽争地问题。诸如“农民辛苦一年,野猪一夜毁完”“人象之争白热化”等消息时常见诸报端。我们当然不能按照一些极端环保观念所说,不要发展经济或者放弃生产力、进行去工业化。“未来不是规模和范围更加庞大的过去”,因为未来的希望在于能依托新技术应用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式提升发展的质量,这样才能真正把土地还给自然,让大地重现森林和草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