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玥希
頭发乱糟糟的我抓起书包,抱着校服上衣,随便吃了几口面包,风一般地飞出家门,上了爸爸的汽车。
快迟到了。昨天晚上我惹妈妈生气,今天早上,她没有帮我梳头发,也没有像平时一样为我准备好早餐,导致我整个早上非常狼狈。汽车行驶在长安街上,刚过首都博物馆,我头上的皮筋儿就松了。我叹了口气,在颠簸的汽车上,边扎辫子边想,要是昨天没惹妈妈生气就好了。
据说三岁以前的我没怎么长头发,那时别人误以为我是男孩。有一次,爸爸给我买来一顶帽子,上面有细细的麻花辫装饰。戴上它,我俨然有了女孩的模样。我很喜欢这顶帽子,常把它戴在头上。
后来,我的头上渐渐长出了细碎的头发。从此,我每次去幼儿园之前,妈妈都会让我端正地站在镜子前面,把我稀疏的头发扎成两根极细极细的麻花状小辫子,然后在我的头上别一枚漂亮的发卡。那段时光,真有趣啊!
记得有一次,我让妈妈转天早点儿叫我起床,因为我是值日生,要第一个到幼儿园。那天我穿了一条很漂亮的小裙子,清早的阳光格外灿烂地斜照在镜子上。妈妈给我梳头发时,我不停地扭来扭去。妈妈说:“你别乱动,马上就给你扎好辫子了。”妈妈刚扎完辫子,我就拉着她风一般地冲出家门,朝幼儿园狂奔。那天到底是不是第一个到幼儿园的,是怎么打扫卫生的,我都忘了,唯独那天妈妈给我扎辫子的情景一直历历在目。
绿灯亮了,汽车驶过路口,快到学校了。我看了看表,不会迟到了,不由得松了口气。背上书包时,我无意中摸了摸自己扎的那条“岌岌可危”的辫子,心里又乐起来。
后来,仿佛只在一夜间,我的头发疯长起来。它逐渐变得又长又密,常被妈妈称为“如海藻般浓密的头发”。可那段时间我的碎头发太多了,人家小姑娘扎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马尾辫,我也想扎,但我的头发很快就散乱了。所以,妈妈每次给我梳头发,总是边梳边感叹:“你的头发怎么这么难扎啊!”有一天,妈妈像往常一样给我扎辫子时,说:“你好像又长高了。”我看看镜子,镜子中的妈妈已经有白头发了,而我就这样站着,她给我梳头发也有些困难了。此后,家中的穿衣镜前多了一只小板凳。
仔细一算,妈妈给我扎头发已经有十几年了。如今的我到了爱美的年龄,闲暇时,偶尔会自己对着镜子摆弄头发。虽然手艺没妈妈的好,但我也会扎,可我坚持每天上学前让妈妈帮我扎,这就像我们母女间的一个小仪式。每个温暖的早晨,我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画面———早晨的阳光穿过厨房,映在镜子上,照得那面镜子亮亮的。镜子前站着一个小女孩,她的妈妈边给她扎辫子,边哼着儿歌。小女孩的头发细细的、软软的……很多这样的画面重叠在一起,我郑重地把它们收藏在心里。
走进教室,好朋友走过来说:“你今天的头发怎么怪怪的,和以往的不大一样?”我说早上没来得及扎好头发。她又说:“你的眼睛有点儿红呀,是不是昨天晚上没睡好?”我说:“是的,我睡得太晚了。”其实,我知道,昨天晚上我睡得还好。
半夜下雨了。虽然妈妈还在生我的气,但还是轻轻地走过来帮我关上了窗户。我躺在夜色里,风雨被阻隔在窗外。我的被子温暖又柔软,从小时候,直到现在。
教师点评
母爱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学生作文中常见的主题。这样的主题容易写,但写好难。一不小心,选材上就落入俗套。本文小作者独辟蹊径,不写生病送医院,不写雨天送伞,而写扎辫子。行文中,通过回忆描述了几次扎辫子的过程,每次都形成一幅生动具体的画面,从而展现母爱。结尾给人余韵悠长之感,体现了相当巧妙的构思。(于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