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霞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刚刚结束一个星期,邓小平便离开北京,陪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去四川访问。途中,邓小平向金日成介绍情况时说:“十二大的作用与我们党的七大一样。七大把革命引向胜利,十二大将把建设引向胜利。”邓小平为什么给予“十二大”如此高的评价?
紧锣密鼓筹备“十二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党中央十分重视,先后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充分准备。
早在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就正式决定提前召开党的“十二大”。全会还对“十二大”的主要议程、代表名额、分配原则及产生办法等问题作了规定。
遵照十一届五中全会决议和有关指示精神,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的党组织,先后召开了党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出席“十二大”的代表,按期完成了选举工作。与此同时,修改党章的工作,也在加紧进行。
在上述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中央政治局于1982年7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了扩大会议。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共130余人到会,会议举行了6天,讨论了有关“十二大”的一些重要问题,为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进行了准备。
1982年8月6日,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为召开党的“十二大”做准备的会议。全会决定,是年9月1日召开中共“十二大”,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公开宣布,恢复中共“八大”那样把自己的代表大會完全公开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好传统,摒弃中共“九大”那种秘密进行的做法。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并决定将这两个文件提交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
8月30日,党的“十二大”预备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了大会4项议程,选出了由252人组成的中共“十二大”主席团。
邓小平首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着全国3965万党员。
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在第一天的大会上,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9月5日下午,大会主席团举行会议,胡乔木就代表们对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以及据此对报告和党章草案进行的修改,作了具体和详细的说明。
“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中国共产党在此前60多年的历史中,各个时期都有不尽相同的入党誓词,而把誓词正式载入党章,“十二大”是史无前例的。新党章还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
9月6日,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胡耀邦所作的报告。大会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这个章程的决议。大会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选出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候补中央委员所组成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同时选出了由172人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132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随后召开的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
中共“十二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摘自《党史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