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淋姝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生活在我国农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有1.2亿人。农村留守老人与村庄、土地相伴,农作负担重,孤独感严重。在此背景下,愈来愈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为老家安上了监控设备,便于随时查看老人的状态,同他们交流情感。以下是两位儿子的自述。
赵仁:这一幕真的触到我内心了
我的老家在辽宁丹东凤城市鸡冠山镇的一个小山村,我19岁就去哈尔滨闯荡了,后来我弟、我哥都来了,现在兄弟三人都定居哈尔滨。今年我爸满80岁,我妈也74岁了,两位老人长期留守老家。父母头疼脑热的,从来不跟我们提,在电话里也只聊别的事儿。今年4月初,老家的邻居、我的小学同学突然打电话给我,说我母亲生病了,躺床上起不来了。我着急得不行,打电话回去,我妈说头晕迷糊、眼睛花,都有好几天了。再一问,她自行把高血压的药断了。
正逢清明假期,我在哈尔滨买好了监控设备,4月3日下午赶到家,4日一早带着父母去镇医院做常规检查,果然,我妈是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眼花,除此之外,她还检查出了高血糖、高血脂。而我爸还是老毛病,轻微脑梗。5日,我自个儿参照着说明书,把监控安好了,室内两个,室外一个。
前两天,有几个陌生人进了院子,拿起南瓜准备带走,走之前抬头看了一眼院子里的监控,便把南瓜放下了,还跟同伴说“这儿有监控的”。之后两个老人看了画面,说不认识这几个人。很明显,监控是有震慑作用的。另外,摄像头外边有音箱,我这里可以远程启动警报功能,发出警报声,邻居都能听见。一日,父母在院里干活,当时我没有看监控,有事情打了个电话给我爸,我妈听见了屋内传来的铃声,说儿子打电话来了。话音刚落,我爸转身就往回跑。因为轻微脑梗,他平时走路都不太利索,迈不开大步,都是走的碎步。没想到他一听到儿子的电话,竟然差点“飘起来了”,急急忙忙去接。事后查看回放时,看着父亲转身的那一刻,心里特别内疚,怕父亲摔了。这一幕真的触到我内心了,我特别感动,觉得很珍贵。
4月初回去带我妈看病的时候,顺便给她买了一个血压仪,我让她每天早晨都量血压,在监控里我就能听见仪器开机的声音。一般早上五六点钟,我起来做饭的时候,就把手机放旁边,实时画面打开,有时候她忘记量了,我就会提醒她,起一个监督作用。吃早饭的时候,他们在那边吃,我在这边吃,边吃边聊。
安装了监控后,我不仅能看见他们的一举一动,还能跟他们聊天,弥补了眼下不能朝夕相处的遗憾,拉近了许多距离,就好像我们生活在一起。
陈小冬:我没法想象父亲的孤独
我老家在沂蒙山的最深处——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的一个小山村。33年前,我就在这里出生。高三开学之初,母亲遭遇车祸去世。自那年起,父亲开始了独居生活,一个人料理家里的七亩地,田地里的玉米、花生、板栗、丹参成了他留守家中最大的意义。
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双胞胎哥哥。如今,他们都已成家。大姐离父亲最近,仅隔2.5公里;二姐和哥哥定居潍坊市;而我自己逐渐成为乡亲们口中老陈家“隔得最远的孩子”。2008年,我去了石家庄读大学。紧接着,又到南宁读硕士。2015年夏天,正式成为“蓉漂”,在成都追逐我的新闻理想,做记者,靠卖字糊口。
工作以来,每年回老家的日子凑在一起不到半个月,同父亲的日常联系,全依赖手机。但父亲到现在还没将手机的基础功能彻底搞明白,不接电话、不回电话、手机关机的状况时有发生。联系不上他时,我异常焦灼,有时还得辛苦大姐跑回家看看。
去年8月,我回老家休了一星期的假,决定在家里装个监控,这样就可以随时查看家里的情况。近一年来,我每天都会打开监控App,查看1700公里外父亲的身影。有时候,若在监控范围内寻不到他的身影,我会喊一嗓子,监控的功放音量很大,父亲只要在家,一听到我的声音,会立马跑到监控下同我对话。我能看到他,他看不到我。不过父亲觉得不碍事。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比如,他从来不会说“想你了,儿子”这类的话,也极少主动给家人打电话。好在装了监控之后,他有了自己表达情感的方式。一日,接到他的电话,让我打开监控画面。实时画面中,他捧着一锅煮好的肉,兴冲冲地给我展示。一个周五的早上,在树下挑选板栗的父亲忽然发现了一个硕大的栗子,高高举起,走到监控下给我看。
丰收的季节,父亲每天都要去地里干活。秋收之后,早晨七八点钟,他还要骑着电动三轮去养殖场打零工,一天能挣80元。经常,傍晚6点多钟,天已黑透,才见父亲骑着电动三轮车回到家。
日复一日,他总是一个人出去,一个人回来。已满67岁的父亲看上去瘦削而衰老,說他76岁也不违和。所有画面中,最令我难受的一个场面是,父亲搬个矮板凳坐在家门口,呆呆地望着院外的那条车来车往、人去人回的小道,狗子趴在不远处。视频里虽无声无息,在我看来,却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是之前设身处地去想也想不到位的感受。
(陈小冬、赵仁为化名)
(摘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