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太空飞行时可能会存在一些无法预测的风险,为了安全甚至会让航天员配枪上太空。为什么航天员上太空要配枪?难道是为了防止外星人来犯?出舱的时候要带上枪吗?
2021年11月7日晚间,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在翟志刚和王亚平测试舱外航天服时,航天员叶光富提供了“保姆式”服务保障。
11月8日1时16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翟志刚和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
对于神舟十三号乘组的首次出舱活动,全国人民都已期待和关注了许久,大家对航天员在太空如何工作充满了好奇。
航天员配枪上太空
11月7日,中国载人航天新闻宣传中心发布了一条记录航天员出舱前准备活动的视频。画面中出现了两把酷炫的银白色手枪式工具,这是真的手枪吗?其实这是两把状如手枪的螺丝刀,转速极快,是航天员执行出舱活动既定任务的好帮手。
但在神舟五号飞天时,杨利伟就带了一把64式小型自动手枪。
为什么航天员上太空要配枪?难道是为了防止外星人来犯?出舱的时候要带上枪吗?
神舟五号顺利返航后,当时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杨利伟带入太空的航天员救生箱中确实备有救生自卫手枪和生存刀。
除此之外,当时箱内还准备了驱鲨鱼剂、指北针、抗风火柴、救生船、鱼具等。这些救生器具和设计周密的飞船火箭安全系统一样,都是航天员的“护身符”。
但很多“军迷”都知道,64式手枪体积小、弹头质量轻、装药量少,真要和外星人作战还是“有点儿悬”。而且在真空环境下,燃气更容易膨胀,子弹产生的爆炸威力更猛,后坐力也更强。
在太空执行出舱任务时,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任何一个小的推力都会导致航天员的姿态发生变化,甚至可能会酿成灾难。因此,在太空开枪是很危险的,航天员出舱没有必要带手枪。
之所以要给航天员配备手枪,其实是用来防备返回地球时的突发情况的。
苏联航天员靠枪救命
其实,杨利伟并不是第一位带手枪去太空的航天员。在苏联发射载人飞船时,他们的航天员就携带手枪,而且在关键时候救了命。
1965年,搭载了两名航天员的上升2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原计划飞行24个小时后返回地球,也就是飞行17圈后返回地球。
在那次飞行中,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行走,他用一根长5米的绳子与飞船连接在一起。在完成太空行走准备返回飞船时,由于列昂诺夫的航天服膨胀起来,导致他没法进入飞船,经过8分钟的努力后才顺利进入飞船。
随后,上升2号载人飞船在环绕地球飞行第17圈准备返回地球时出现了问题,遥控装置突然失灵,制动发动机停止工作,两名航天员改用手动操纵装置启动制动发动机才得以安全返回。但飞船却偏离了原定降落地点,实际的着陆点已经不是原定的苏联南部地区,而是苏联北部的一个林区,在这里积雪很厚,而且有野兽出没。
面对野兽带来的致命威胁,航天员以应急装备中的9毫米口径马卡洛夫手枪驱狼保命,最终安全等到了救援队伍的到来。
汲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结合飞船着陆的地理实际,在航天员的救生包中配备救生自卫手枪用来对付猛兽袭击、猎捕食物和发出信号逐渐成为一种惯例。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体积偏小、实战威力不足的64式手枪能跟着中国航天员上太空了——它本来也不是用来进行“太空作战”的,只用便于携带、足以应急即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随着现代飞船发射和回收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枪这件救生专用工具如今几乎使用不到它。但它体现的是中国航天人的严谨与执著,“宁可备而不用,绝不用而无备”,一切为了航天员的安全。
太空行走充满危险
太空飞行本身就充满了挑战、风险,因为外太空环境与地面的环境差别非常大,低温、低压、高辐射,几乎是真空状态,朝向太阳的那一侧温度会比较高,而背向太阳的那一侧的温度比较低。再加上飞船的飞行速度非常快,而在外太空存在大量小碎片,这些高速飛行的小碎片如果与飞船发生碰撞,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幸运的是,飞船本身可以抵挡这些威胁,只要不是大块的碎片撞击飞船,都是安全的。
而执行太空行走任务时,航天员需要离开飞船这个庇护所,直面太空环境,所以在出舱时航天员需要穿着专门研制的舱外航天服,这些舱外航天服的功能与飞船的功能相似,可以满足航天员几个小时舱外活动的要求。
虽然舱外航天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航天员的安全,但也有一些航天员在执行出舱任务时险些遇难。
2013年,意大利航天员卢卡·帕米塔诺在舱外作业时,他的头盔内突然涌入大量水,很快就淹没了他的嘴巴、鼻子、耳朵,几乎整个脸都泡在水里,看不见也听不到。后来经调查得知,是因为舱外航天员的冷却水进入了呼吸系统,最终导致1.5升水灌入头盔内。幸运的是,他凭记忆安全地返回到国际空间站内。
(《新华每日电讯》2021.11.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