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解体,至今这个红色帝国已经灭亡30年了。然而在东欧小国摩尔多瓦,完整地保留了苏联时期的风貌,仍遍地都是红星与红旗,列宁像、镰刀锤子旗被摆在了最显眼的地方。
1991年,苏联解体,至今,这个红色帝国已经灭亡30年了。然而在东欧小国摩尔多瓦,完整地保留了苏联时期的风貌,仍遍地都是红星与红旗,列宁像、镰刀锤子旗被摆在了最显眼的地方。
曾在各个强权中多次易手
摩尔多瓦国土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350多万。历史上的摩尔多瓦曾在各个强权中多次易手。1395年,摩尔多瓦人终于摆脱了异族统治,建立了摩尔多瓦公国。然而好景不长,摩尔多瓦又于1526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殖民。自1710年第三次俄土战争起,摩尔多瓦便一直试图借沙俄的力量摆脱奥斯曼的统治。
值得一提的是,摩尔多瓦居民除居住在摩尔多瓦公国境内,还居住在德涅斯特河与普鲁特河之间的南部地区,以及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自1792年起,这块区域在俄土两大强权之间多次易主。为了将德涅斯特河与普鲁特河之间的土地与摩尔多瓦公国区别开来,沙俄将这块土地命名为比萨拉比亚。后来摩尔多瓦公国与相邻的瓦拉几亚公国合并成立罗马尼亚联合公国,借助沙俄的军事力量谋求独立。而孤悬在外的比萨拉比亚则在第十次俄土战争结束后,彻底归入沙俄。
十月革命后,摩尔多瓦摩尔达维亚民主共和国在红色革命浪潮中建立。蘇俄国内战争爆发后,罗马尼亚军队趁机勾结欧美资本主义强国向东进发,武装占领了比萨拉比亚。苏俄则在德涅斯特河左岸的蒂拉斯波建立比萨拉比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临时工农政府。之后,这块区域一直处于左岸与右岸的割裂状态。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1988至1989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推崇科学社会主义改革,提倡“新思维”。苏联的民族政策也在“民主”新思维的影响下逐渐走偏。摩尔多瓦人民战线因此提出了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合并的主张,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指导下,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一系列政策引起了少数族裔的不满与恐慌,他们开始企图从摩尔多瓦独立,建立属于本民族的非罗马尼亚民族国家。1990年9月,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成立了以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为主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简称德左)。起初,德左只要求摩尔多瓦承认其独立地位并组成联邦。但摩尔多瓦并不甘愿自己的领土实现实际上的独立,双方互不妥协,因此德涅斯特河左岸与右岸一直处于武装对立的状态。
苏联解体之际,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实现资本主义化。这一独立进程加速了德左地区的离心倾向,德左最终退出摩尔多瓦。
1992年3月28日,摩尔多瓦向德左发起进攻并请求俄罗斯“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制止大规模的流血事件”。驻扎在摩尔多瓦境内的俄罗斯第14集团军向德左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甚至直接参与了两国之间的武装冲突,两岸军事对立不断升级。
“最后的苏联人”
摩尔多瓦与德左的武装冲突愈演愈烈,引起了国际的高度关注。俄、摩双方在是否撤离第14集团军这一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分歧。摩尔多瓦政府认为,俄罗斯应该撤走苏联时期驻扎在德左的第14集团军;俄方则认为第14集团军应保持驻军起到维持和平的作用。经过多轮谈判,双方实现了名义上的停火,但实际的冲突仍时而发生。直到1992年7月,俄罗斯、摩尔多瓦和德涅斯特河沿岸联合部队进驻冲突地区,双方交火才停止。
尽管德左实现了与摩尔多瓦的停火,但其立国初心从未改变。2009年,德左议会通过法案,决定采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作为国旗。那面象征着全世界劳动人民理想的红色镰刀斧头旗再次缓缓升起。
2016年大选之后,以军事寡头瓦迪姆·卡拉斯诺塞尔斯基为首、执行亲资本主义方针的新政府取得了执政地位,并加深了与摩尔多瓦统治寡头的联系,并勒令禁止了首都蒂拉斯波尔传统的五一劳动节示威。这是与德左立国之初的基本理念相违背的。因此在2018年,德左共产党进行了抗议活动,但在政府的挑衅下,双方发生冲突,事件领导人也被逮捕,被剥夺了议会豁免权并被内务部拘留。
“最后的苏联人”现在只剩下一个红色的躯壳。德左构建的基础是对实际已经不复存在的苏联的认同。现在德左人民认同的更多是俄罗斯,而非本国,其主要诉求便是加入俄罗斯联邦。
2014年3月,由于乌克兰自治共和国的克里米亚公投加入俄罗斯联邦,德左最高苏维埃主席米哈伊尔·博拉向俄罗斯申请本国加入俄罗斯联邦。但欧美国家不希望看见第二个克里米亚的出现与俄罗斯势力范围不断扩张,一直予以阻止。现在,德左问题仍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澎湃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