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文群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财贸学院,广东广州 510300)
物流信息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方案,并能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目前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有:课程教学内容与现代物流技术发展不匹配;实训项目与物流企业的实际应用脱节;理实一体化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欠缺。因此,需要开展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变革以适应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教育部发布各项文件开展课程改革后,各高职院校在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也随之开展了系列的教学改革,如项目化教学、行动导向、基于OBE理论等等的课程改革。本文开展了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希望可以对促进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现代物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物流运作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无时无处不在,物流和信息流是相伴而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物流岗位中,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实施信息化的建设。学生需要理解掌握六个部分的理论内容:①掌握信息和物流信息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的影响;②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部分;③熟悉物流信息的采集、分类、整理、存储、传输、检索和使用原则;④熟悉条码技术(包括一维和二维条码)、无线射频技术、EDI、GIS、BDS/GPS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物流相结合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功能;⑤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部分及其功能;⑥熟悉物流运输信息系统、物流仓储信息系统、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等虚拟软件进行物流信息的处理以及各部分的物流及其信息流的关系、特点、功能以及流程。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需要,达到培养学生四大能力目标:①搜寻、获取物流信息的基础能力;②使用物流信息技术能力;③展示组合物流信息的能力;④使用和开发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与职业道德。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内容分为物流信息管理概述、运输信息管理、仓储信息管理、配送信息管理、物流信息采集、物流信息处理的效用六大内容[1]。通过对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珠三角地区的物流企业进行调研,结合珠三角区域行业的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实施状况,打破原有以理论为主的内容结构和顺序,确定物流信息系统应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打造与真实工作项目相应的物流信息管理的新内容体系。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
(1)物流信息系统认知模块。通过对企业行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调研,把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管理等基本认知融入该部分内容。
(2)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模块。该模块分为五大部分,采集技术(条码、RFID)、传输技术(网络、EDI)、存储技术(数据库、区块链)、跟踪技术(GIS、BDS、LBS)和前言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内容。
(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模块。主要是通过四类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实操和企业真实项目设计和实施,能全面熟悉物流信息系统功能设计和流程等内容。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内容重构
通过三个模块十四个任务的“理论学习、硬件实物和软件框架的认知、项目应用”三个逐步递进的层次,达成以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通过企业的顶岗实习即可在毕业后熟练上岗,实现与企业需要无缝对接。项目应用又分为四个逐级递进的层次:领会认知实验实训目的以了解理论和实践的应用范围;做验证性实验以掌握理论知识;做设计性实训以内化知识;企业真实项目的应用,达到强化知识并能提升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目前该门课程的大多数教材,由于出版周期较长,并且缺少前沿技术成功应用经验的总结,教材内容仅加入少量或没有加入最新最前沿的物流信息技术和案例,缺少智慧物流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新内容[2]。
所以,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增加了智慧物流前沿信息技术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大数据、智慧物流、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升物流运作效率。例如:在第二模块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中,增加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在跟踪技术上,把过去主要讲解美国的GPS部分换成了中国自主产权的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BDS),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并在模块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中把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实践应用中;在案例中增加了京东配送的先进技术系列,如北斗导航定位、无人机、无人配送等内容,取代了过去以亚马逊商城物流信息化为主的案例。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教学内容改进,形成新技术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现代物流企业最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提升了对适应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应用需求能力。
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对教学设施基本条件要求,实验实训室必须配置:条码扫描仪、条码打印机、REID标签和阅读器等相关专业硬件设备;融合系统服务器、物流仿真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智能配送管理系统、智能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软件系统支持该课程的教学与实训。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达到与企业对接的需求,将原有的验证实验项目升级设计为“认知—验证—设计—应用”四进阶实训项目,如图2所示。应用实训项目以企业真实任务为载体,设计为集虚实结合、理实一体化的实践能力培养项目,避免了直接采用企业项目,使得学生畏难而失去学习兴趣的问题,并可以提升学生的与企业对接的实践能力。
图2 虚实结合、理实一体化实践能力培养项目的设计
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多方位教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泛在式学习方式,将枯燥、被动的学习转化为有趣、探究式的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学时数较少,实操类的内容较多,所以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理论与实际物流业务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本课程学习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各类信息技术的知识综合到各项任务技能中,涉及相关硬件安装、配置和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采用虚拟软件模拟开展。所以,部分实操类项目布置在学校轻工网络平台上由学生自主完成,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实施如图3所示。
图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
课前主要是对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教学平台上布置相关的预习材料和问卷测试,根据学生的问卷和预习答题情况,调整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实施线上教学任务。
课中是线上+线下结合的课堂教学,主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对课前学生的问卷和前测,基本清楚了学生的学习难点以及一些容易出错的普遍问题,在上课的前5~10分钟,主要讲解共性的问题,开展重点和难点的解读;接下来,布置该次课堂的学习任务,学生针对任务开展分组讨论,确定任务实施的过程和步骤;然后,开始实施任务的内容,待任务结束后,根据分组向全班展示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主要对课堂进行任务的布置和个性化指导,不断强化学生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职业素养等能力[4]。
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会布置课后作业,强化知识要点和提升技能。教师对该次课进行总结,梳理在本次课中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在教学平台上发布该任务的复测、相关的主题讨论及拓展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平台自我安排时间完成课后任务。
依托轻工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全程跟踪学生的整个学习情况。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过程性评价是根据每次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采取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内容,包括课前线上的前测、课中任务完成情况、课后的复测和线下的仿真任务测试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是课程学习完成后,根据布置的综合实训项目完成情况和课程期末综合考试情况给予最终的成绩。通过两种评价方式的结合可以较全面较细致地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对重难点知识和技能点的理解,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5]。
通过上述改革实践,本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开展了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重构了课程内容,设计了虚实结合、理实一体化的实训项目,并结合自建的网络学习平台,实施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将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紧密结合,将培养人才与人才需求相结合,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新时代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