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金融合作“点对点”开花结果示范带动西部与东盟“面对面”互联互通

2021-12-21 11:38
今日重庆 2021年11期
关键词:点对点陆海落地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地实施以来,市金融监管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高标准实施好,打造高起点、高水平、创新型的示范性重点项目”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牵头会同新加坡金融实施部门紧抓政策落地、项目落地两个关键,构建起联合推进工作机制,形成政府推动、机构主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以点带面的示范项目作用明显增强,中新金融互动频度、带动力度、辐射广度、影响深度不断拓展。中新双方共同出台围绕跨境投融资、跨境人民币等方面72项创新政策,在渝落地中新金融科技投资基金等49个重点项目、设立中新互联互通基金等19家金融机构、形成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等24项创新案例。依托过去三届中新金融峰会等平台实现签约合作协议36个、落地金额2621亿元,签订示范性项目70个、落地金额折合749亿元。

金融机构互联互设

加快引进东盟国家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有关政策的支持,推动东盟国家金融机构在重庆抢滩布局,目前东盟国家银行占在渝外资银行数的1/3。推动新加坡合资或独资在渝设立19家涉及基金、小贷、融资租赁、村镇银行等多领域的金融機构,其中中新互联互通基金在重庆物流、大数据等领域投资逾90亿元。

加快推动跨境功能性中心落户。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引领下,引进中信银行国际业务运营中心、平安银行离岸金融中心、建行跨境金融服务中心、渣打银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金融服务中心等全国性或区域性跨境功能性中心在渝落地运营。其中,中信银行国际业务运营中心年国际单证结算量逾200亿美元,建行跨境金融服务中心累计投放跨境贷款300亿元。

加快推动渝企跨境布局。指导第三方支付平台重庆易捷汇公司布局国际市场,实现中西部企业首次获批新加坡金融牌照。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提升

实现多项债券合作。推动工行与日兴资管合作发行的新加坡中国债券ETF基金成功挂牌上市,有力促进中新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工行新加坡分行成功投资重庆银行发行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实现西部地区首单通过“债券通”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认购的金融债券。

推动市场信息互通。设立江北嘴国际投融资路演中心,作为跨境投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和资讯门户,与新交所、港交所、上交所等60余家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吸引机构企业3200余家参与,促进境内外市场高效对接。

探索中新市场通。积极探索与新加坡开展符合条件的金融产品互认和双向投融资,加快了债券、理财、基金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实现步伐。

跨境投融资加快破题

畅通跨境投融资渠道。允许重庆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跨境人民币贷款、在新加坡发行债券等融资性项目提供担保,提高了企业跨境融资项目发行的成功率,降低了发行成本,推动重庆及西部企业赴新加坡开展国际商业贷款、内保外贷、赴新发债、跨境不动产投资信托等多样化融资,全市跨境融资累计突破155亿美元,较中新合作前增长近10倍,综合融资成本低于境内1.03个百分点,辐射带动西部10省区实现赴新融资逾57亿美元。1—9月,重庆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直接投资资金往来5.8亿美元,同比增长87.1%。

多领域多业务实现首单创新。推动亚洲首个奥特莱斯REITs、全国首单非银金融机构借款及结汇项目落地,跨境债权转让、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开展,美元狮城债券、境外人民币债券、辐射西部的双币种内保外债、“再保理”跨境融资等在中新互联互通项下实现首单突破,创新产品合计金额超过29亿美元。重庆在国内率先开展签发具有物权性质的铁路提单试点,推动铁路提单获得法律上的肯定评价,并入选商务部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推广。

推动政策试点加快落地。重庆获批试行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对外投资)政策,额度50亿美元,新加坡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试点,中新跨境投融资渠道开启“双向”新征程。其中,毅德(重庆)私募股权基金成为全国首家获得QDLP试点资格的新加坡企业。

人民币跨境使用大幅增长

获批率先实行试点政策。在中国人民银行及相关国家部委的支持下,成功争取跨境人民币创新、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与跨境资金池试点等18项支持跨境资本配置的创新试点,提升跨境结算水平。

推动金融支持陆海新通道建设。创新跨区域跨部门金融合作服务机制,推动西部12省(区、市)金融监管部门就共商共建“陆海新通道”金融合作达成10项共识,13个市级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案》,出台促进跨境贸易结算便利化等20项措施。截至9月末,全市为陆海新通道沿线相关铁路、港口、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发放贷款2806.8亿元,为物流企业提供贷款约877亿元。建成全国首批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目前已获批上线6个应用场景,被国务院评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其中,全国唯一的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已上线5个模块,便利运费、贸易融资结算10.3亿美元。

大力推广跨境人民币业务。制定《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广工作方案》,出台旨在丰富跨境投融资、贸易结算等三大领域应用场景的22条举措,全力推广人民币在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中结算比例。2020年,重庆与东盟人民币跨境结算额达139.5亿元,与新加坡人民币跨境收支金额累计突破45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重庆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7亿元,同比增长48.5%。

重点金融领域创新力度加大

创建首个中新金融科技国际合作示范区。依托重庆获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金融科技应用、金融科技标准创新试点,以及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在渝落户优势,推动7家单位加速示范基地的打造,促进金融科技政策先行先试、产业集聚发展。

推动中新绿色金融合作。双方围绕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碳中和等领域开展绿色金融合作,成功落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下首笔绿色跨境贷款,重庆农商行获穆迪“Baa2”稳定评级,是地方性银行在国际评级中的最高等级。

建立中新金融科技投资基金。促成新加坡嘉量资本等组建首期3.7亿元的中新金融科技投资基金,为中新金融合作投资引导更多资源。

金融合作交流互动日趋常态化

构建深化立体式合作机制。市金融监管局与新加坡金管局成功签署深化中新金融合作备忘录,推动与西部12省区及海南金融监管部门达成中新项下金融合作协议,创新中新金融监管合作模式。高效运行中新金融专委会,清单化统筹协调政策项目落地,建立“市级牵头主导、区县配套支持、机构企业参与”实施机制,促进双方政策沟通、信息互通、工作联通、协调畅通、理念相通。

构建常态化交流沟通机制。中新金融峰会经过三届的精心举办,东盟10国央行领导等重要嘉宾出席,峰会知名度、品牌力持续提升,已成为重庆金融开放的重要名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放的重要窗口、中国西部与东盟各国金融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收获了一批支持重庆金融改革开放的创新政策、促成了一批重点项目的签约落地。中新金融机构共同举办中新资本市场线上活动、赴新投融资业务交流会等30余次专场活动,促进渝新两地金融资源高效配置。

构建招才引智常态化机制。成功组建集聚31位海内外高层次金融专家学者的中新金融专家顾问团,常态化举办陆海新金融沙龙,“面对面”“屏对屏”交流思想、分享智慧、共话发展,充分发挥国内外高层次金融人才对中新金融的智力支持作用。

未来五年,深度对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大开发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中新双方将抢抓RCEP、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发展新机遇,高标准实施好中新金融五年专项规划,重点实施外向型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互联互通体系、金融产品创新体系、特色金融合作体系、跨境资本流动体系、金融开放生态体系,积极融入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更好服务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推动中新金融合作开新局、出新绩。

一是谋划实施制度型开放政策。主动对接国际市场规则体系,加强RCEP、CPTPP等国际经贸协定有关金融开放研究,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共同探索形成一批具有带动功能、示范效应的金融开放创新政策,以点带面推动跨区域产业金融、贸易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发展。二是深化拓展重点领域合作。推进双方金融机构互设,引导国际金融资源在渝集聚。探索跨境金融产品创新,打造跨境综合金融服务市场,服务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项目。加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進中新金融科技和数字化领域合作,支持金融机构参与重庆QDLP试点。全面落实中新金融监管合作与资本市场合作协议,支持更多企业利用好新加坡资本市场走出去。三是加强中新金融交流合作。发挥中新金融专委会、专家顾问团作用,进一步提升中新金融峰会的品牌影响力,着力打造国际性的金融创新和对接交流平台,完善中新金融合作推进机制,汇聚高端金融资源,促成更多合作成果落地,并辐射带动中国西部地区和东盟各国的金融合作。

猜你喜欢
点对点陆海落地
生猪“点对点”调运管理制度探析
陆海之纵
基于虚拟电厂能量管理的点对点市场交易模型分析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微信小程序上线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午后
借力行业指导创建校企合作新模式
难忘落地大摆钟
一种奇巧的测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