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底色亮丽 人民生活幸福

2021-12-20 16:15:44李莉
环境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泰和县泰和校地

李莉

登快阁赏赣江感受山水辽阔,于牧歌滩尾共度亲子欢乐时光,赴蜀口生态岛给心灵放个假,到爵誉古村来一场跨越千年的时光之旅……

“十三五”期末,泰和县PM2.5浓度均值26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97.4%,居全市前列。泰和全县地表水水质总体平稳,赣江泰和段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以上,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率达100%,生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这是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笔下的泰和。如今的泰和,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厚植生态底色,交出了一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漂亮答卷。

绿色发展守住绿水青山

发展产业才能鼓起口袋。只顾着口袋鼓起来而不注重生态保护则无异于竭泽而渔。泰和县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升级。

泰和县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二五”期末19.92:52.71:27.37调整至“十三五”期末13.82:46.17:40.01。2020年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大健康、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中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3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87.5%,绿色产业支撑有力。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节能双控成效明显,2019年提前完成“十三五”万元GDP能耗下降目标,绿色能源装机容量达56.17万千瓦,居全市前列。

泰和工业园区晋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电子信息首位产业营业收入实现翻番、突破200亿元,合力泰成为全市首家百亿企业。列入国家第二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3.16万亩,粮食总产连年稳定在10亿斤以上,实现“十七连丰”,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泰和乌鸡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百强榜单”。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占GDP比重提高12.6个百分点,蜀口生态岛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區,快阁文化公园、马家洲革命历史纪念馆、浙大西迁旧址改造提升工程等建成,江西银行、上饶银行、赣州银行泰和支行先后营业,天虹商场、泰鑫文化公园、国兴城等大型商贸综合体全面成型。

流域治理收获金山银山

暮秋的蜀口生态岛热闹非凡。林中栈道、水岸沙滩、智能民宿、果蔬采摘、非遗表演等精彩项目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为了让优美的生态环境产生经济效益,泰和县以赣江主要支流蜀水流域为试点,大力开展生态综合治理工作,充分挖掘流域内自然村落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通过沿河村庄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休闲设施建设等措施,打造流域内的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带。

除了扮靓山水走发展旅游致富之路,泰和还打造了生态修复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另一致富样本。

灌溪镇千烟洲,因不合理垦荒开发,导致植被破坏、红壤裸露,在20世纪8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仅为0.43%。1983年,中国科学院在此设立试验点,并于1988年建立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开展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

数年探索,科研人员在荒山草坡上成功创建了“丘上林草丘间塘,河谷滩地果鱼粮”的“千烟洲模式”,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协同发展。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0.43%提升至如今的70%以上。

通过多年的生态修复,昔日荒凉裸露的千烟洲,如今长年山清水秀,四季花果飘香。千烟洲模式更是被联合国授予了全球生态修复“百佳”。千烟洲地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治理之初的不足500元提高到现在的1.5万元以上。

“四好农村路”让乡村更富更美更宜居

走进泰和,条条柏油路在乡间蜿蜒盘旋,连线成网的精美脉络,串联起“城镇乡村景”。无论在哪处乡道驻足,都犹如走进美丽的画卷里。

近年来,泰和县落实“两山”理论,以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为重要抓手,不断深化“四好农村路”内涵,拓展“四好农村路”外延。

该县形成了以国省干线为主干骨架、县乡公路连接支撑、乡村道路延伸辐射的四通八达路网,实现了90%的乡镇至县城车程在半小时以内,县道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标准达59.9%,实现全县行政村通水泥路率、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率、贫困村组组通水泥路率、符合通客车条件公路的建制村通达率四个100%,成功获得了国家级“四好农村路”命名。

苏溪至沿溪“四好农村路”示范带建设,途经9个乡镇场,串连起泰和县的印霞江康养小镇、泰垦万亩果园、爵誉古村等,同时辐射槎滩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井冈山机场、中国泰和乌鸡小镇、蜀口生态岛及红色景点马家洲集中营,为沿途7个贫困村、1500多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产业发展架起了一条条健康路、脱贫路、致富路。

螺溪镇西岗至鑫润荣稻虾养殖基地公路修建后,当地农民可将稻虾快速地运往井冈山机场及各县城物流中心进行配送,提高成活率,仅此便可使养殖户年均增收2000多元。105国道至机场等公路的建设,促进了马市肉牛、武山乌鸡、苏溪柑橘、螺溪蜜柚等产业的做大做强,带动了一批特色乡村发展壮大。

苏溪“牧歌滩尾”、澄江“玉华山景区”、马市“蜀口生态岛”、万合“亩基岛”、水槎“天湖山”等景点,由于交通便利,已成为节假日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毗邻公路的采摘园、生态园,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着旅游带来的增收,也为当地农民创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校地合作为生态文明发展赋能

泰和作为革命老区的中部县城,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不足。但这个县城却凭借着它的热情和诚心,把来之不易的校地合作机会争取到、发挥好。

1982年底,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完成了对江西吉安泰和县及周边吉泰盆地的科学考察。因为这支科考队的权威性和他们带来的新理念,泰和县希望科考队部分研究人员留下来搞综合试验示范。

科考队被泰和县的真诚所感动,同时为了科研理想,选择了留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协同发展“丘上林草丘间塘、河谷滩地果鱼粮”的“千烟洲模式”,成了荒山披绿的样板,并在南方丘陵山区得到推广,还被写入了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

如今,泰和已经着手吉安(千烟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试验区的创建。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再升级,一同探索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新经验、新样本。通过近两年的院地合作,科技成果不断转化落地,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技术示范推广,千烟洲站被省林业厅确定为江西省森林经营示范培训基地。依托院士工作站,开展泰和乌鸡林下养殖示范,该成果已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千烟洲站区科普研学功能不断推进,科普研学课程不断完善,影响力不断增强,获批教育部国家中小学生科普研学基地。试验区建设成效凸显。

与泰和还有不解之缘的高校,当属浙江大学。1937年9月,为避战火硝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率领浙大学子,谱写“文军长征”史。泰和是浙江大学西迁省外办学的第一站,在近8个月的时间里,留下了“筑堤、办校、垦荒”的“泰和三举”佳话。

80多年来,校地没有因为山水阻隔而日渐疏远,双方在规划、文化、教育、卫生、产业、人才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尤其是2020年泰和县与浙江大学《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签定,开创了校地合作崭新局面。

今年4月,完成“泰和浙大求是学校”授牌。泰和县工信、农业农村等部门分别与浙大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就生态环境保护、乌鸡产业发展等达成合作协议。聚焦《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市场化+友情化”校地对接机制改革。

为了更好保护和利用好泰和浙大旧址,泰和求是小镇应运而生。通过泰和县委县政府与浙大与校友企业多轮的对接,完成了求是小镇规划设计。项目核心区已谋划浙大求是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科创研学中心、西迁主题酒店、西迁主题公园、商业综合体、西迁文化商业街等业态。小镇的建成,将极大地提升校地对接的平台空间。

(文章来源吉安市生态环境局,图片来源于网络)

猜你喜欢
泰和县泰和校地
校地协同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泰和至远 仁爱至深
——记深州市深州泰和医院
乡音(2022年12期)2022-12-24 06:32:08
伊犁师范大学与和田市人民政府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校地结合政产学研互动服务地方经济——四川工商学院校地校企合作初探
脱贫攻坚图片展·泰和县
老区建设(2019年7期)2019-05-21 15:00:34
湖南石门县泰和合茶号调查研究
泰和源珠宝
中国宝玉石(2018年3期)2018-07-09 03:13:58
泰和源/手工类饰品
中国宝玉石(2018年5期)2018-01-28 00:50:37
泰和县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措施与成效
泰和县活立木拍卖销售关于森林资源调查评估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