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旺
摘要:本文结合了某水库大坝发生轻微渗漏,需要安全鉴定,前期进行的工程勘察,着重介绍了在夹杂块石厚填土坝基进行工程勘察的难点,经过勘察论证和分析,查明了大坝的渗漏强度及坝体和坝体后填土的颗粒组成,为工程堵漏及安全鉴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确保了水库大坝的稳定与运行。
关键词:水库大坝;渗漏;工程勘察;安全鉴定
1.前言
水库大坝常用的坝体类型有混凝土大坝、土石大坝[1],坝体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工程、坝体材料运输的便捷性及区域地质条件进行,否则大坝坝体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为大坝的运行埋下安全隐患。本文着重从已发生渗漏的水库大坝、坝体后堆填有厚填土的素填土,作为工程勘察的难点分析,为同类工程提供类似经验。
2.工程实例
某水库位于广州市,是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除涝、水土保持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集雨面积为10.01km2,水库水面面积约66.67hm2(1000亩),总库容为806×104m,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水库原有建筑物有主坝、副坝、溢洪道等,主坝高21m,坝轴线长120m、副坝高17m,坝轴线长60m;溢洪道为开敞式宽顶堰,溢洪净宽20m;后期增加了水库背水侧填土。据了解,因水库附近某省道修建产生大量土石方,部分土体回填至坝体背水侧,坝体背水侧填土宽约60m~80m。本项目主坝坝顶距某省道约140m,与其有水泥路相连。
因水库坝体长时间没进行加固,且背后填土出现渗漏点,故需对坝体进行前期工程勘察的安全鉴定工作。
3.库区区域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
库区为低山地形,均由混合岩组成,地表为混合岩风化土,厚度较厚,山体多呈浑圆状。因受雨水作用,冲沟较发育,冲沟宽度一般为10m~50m,水流量不大。山体植被发育。山谷地貌主要为山麓缓坡地带之冲洪积堆积带。
山麓缓坡发育冲积层(Qal)和残积层(Qel)。残积物主要为砂质黏性土。基岩为混合岩(Z)及后期侵入的石英脉等。
(2)地质构造
根据相关区域地质图,工程区内没有大的构造单元通过,但工程区周边存在断裂构造,主要为东西向断层F1及北西向断层F2。
东西向断层F1发育于加里东构造层中,断层面多往南倾,倾角缓(15°~30°),早期为逆断层(具韧性),晚期为正断层(具脆性),倾角较陡(50°~60°),构造岩类型复杂,早起为糜棱岩和硅化岩,晚期则多形成构造角砾岩和硅化碎裂岩,断层两侧往往具有早期的糜棱岩和硅化现象,断层距离主坝约2.0km,对主坝稳定性影响不大;
北西向断层F2发育在燕山构造层中,断层走向300°~340°,倾向西南,倾角一般较陡(60°~75°部分40°~50°),构造岩以硅化岩为主,其次为破碎硅化岩和硅化角砾岩,断层多为压扭性和张扭性,是调查区内形成较晚的断层,且往往是含水性断层,断层距离主坝约2.1km,对主坝稳定性影响不大。
(3)水文地质条件
水库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流域内的降水以锋面雨和台风雨为主,其次是对流雨和地形雨,降水有较强的季节性,并有覆盖面积广、强度大的特点。本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98mm,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汛期(4月~9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总量的80%,其中4月~6月为主汛期,7月~9月有台风雨,10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枯季降水量占20%。库区流域多年平均最大24h降水量为135mm,多年平均最大72h降水量为186mm;实测最大24h降水量218mm,实测最大72h降水量346mm。
库区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其中基岩裂隙水为块状岩类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广泛赋存于区内第四系土层中,主要含水地层为筑填土及砂质黏性土;块状岩类裂隙水的含水地层为混合岩层。该水库由地下水和溪水等汇聚而成,库区内地下水丰富,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孔隙水主要埋藏于沟谷及两岸第四系坡积、冲洪积层中,受大气降水或基岩裂隙水补给,水量不大。库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全、强风化带及基岩破碎带裂隙中,其透水性除受岩石风化程度的影响外,亦受断层构造和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并排泄于沟谷中。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相关资料显示,区内地下水动态随季节性变化,主要受降水支配,松散岩类孔隙水在每次暴雨后水位迅速上升,于每年5月~9月處于高水位期,9月以后随降水减少而缓慢下降,常在1月份出现水位低谷。基岩裂隙水由于渗入补给时间较长,往往具滞后现象。
4.安全鉴定工程勘察的难点分析
(1)大坝坝体所在场地工程地质环境的不断变化
大坝坝体经过长期的运行和定期的加固注浆处理,坝体素填土的特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坝体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该大坝坝体的安全鉴定工程勘察不同于一般的工民建勘察,主要表现于其土体特性是不断变化的,不但存在坝体土料的流失的问题,更体现于加固注浆后其土体特性的变化,故大坝安全鉴定工程勘察的针对性更强,精度要求更高[2]。为防止土坝微小土粒的流失,本水库坝体每隔5年会定期进行加固注浆处理,坝体经过加固处理后,其岩土特性不断变化,想要彻底摸清大坝的地质环境就显得尤为困难。
(2)没法直接判别渗漏点的通道及溢流情况
通过野外调查,库岸分水岭地势雄厚,岸坡坡度较平缓,大部分20°~35°之间,局部大于50°,表面植被发育,多为高大树木及灌木;库周围基岩为均质致密且坚硬的混合岩,除冲沟底部及局部陡坡基岩裸露外,其余均为坡积层及风化土所覆盖;在大坝背水侧填土层上截排水沟处有水土流失及小面积崩塌,主坝附近库岸见有少量小面积滑塌痕迹外,未见大的滑坡、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生,库底基岩稳固,库岸基本稳定。库区为极不规则形状,库区两岸为低山地形,坡积层及风化土层厚度一般大于5m;库区内岩性单一,两岸山体分水岭一般高大雄厚;库区内未发现通向库外的大断裂,不存在水库永久性渗漏的可能性,但距离水库主坝165m处省道外侧有一泉水溢出,流量约为2.633L/s,雨季溢出量稍大,因该泉点已被坝后填土及道路覆盖,没法直接判别该泉点的通道及溢流情况,间接增加了工程勘察的难度。
(3)坝体及坝后填土成分复杂,需要进行粒径分析
通过工程勘察及土工试验结果分析,坝体及坝后填土局部含碎块石,钻进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水情况,土质成分也出现较大的变化,需要对填土进行粒径分析。
坝体填土主要由混合岩残积土及风化岩回填而成,回填时间10年以上,坝体顶部含较多混合岩碎岩块,直径2cm~20cm,漏水较严重,坝体底部局部含较多混合岩碎石,直径多为10cm~20cm,轻微漏水。坝体石英质颗粒2mm~20mm的含量约0~3.2%,土质较纯,根据钻孔揭露,坝顶填土层最厚24.50m,从大坝两端到坝中间填土深度逐步加深,坝体填土主要由粉质黏土、砂质黏性土等组成,粉粒(粒径d>0.005mm)含量变化较大,多在24.4%~49.8%之间,平均在34.8%左右,土料均一性稍差,主要来源于附近山坡的混合岩风化土;黏粒(粒径d<0.005mm)含量变化较大,在15.4%~28.7%之间,平均在20.8%左右,土料均一性稍差,其中粒径在0.075mm 坝后填土主要由混合岩残积土及风化岩回填而成,回填时间10年以上,填土局部含较多块石,直径多为10cm~25cm,漏水较严重,个别钻孔没有测得有效地下水位;根据钻孔揭露,坝后填土层最厚21.50m,坝后填土主要由粉质黏土、砂质黏性土等组成,局部夹杂较多碎石、块石等,粉粒(粒径d>0.005mm)含量变化较大,多在22.8%~76.7%之间,平均在39.1%左右,土料均一性稍差,主要来源于附近山坡的混合岩风化土、碎石块等;黏粒(粒径d<0.005mm)含量变化较大,在7.9%~20.5%之间,平均在13.6%左右,土料均一性稍差,其中粒径在0.005mm (4)坝体注水试验与室内填土样渗透系数试验结果相差较大 室内试验坝体筑填土的垂直渗透系数为1.77cm/s×10- 5cm/s~1.96cm/s×10- 5cm/s,水平渗透系数为1.84cm/s×10-5cm/s~2.16cm/s×10-5cm/s,现场注水试验坝间填土的渗透系数为6.838cm/s×10-5cm/s~9.898cm/s×10-4cm/s,详见表1、表2。 通过对比分析,现场注水试验渗透系数大于取样室内试验成果,主要是因为坝体填土不均匀,密实度变化较大,室内试验测定的渗透系数只能代表取样位置处的填土,而现场注水试验是代表注水段整段的填土层的透水性,更具代表性。 4.坝体工程地质评价 大坝为均质土坝,主坝高21m,坝轴线长120m、副坝坝高17m,坝轴线长60m。根据钻孔地质资料,坝体主要由混合岩风化土填筑而成,土质较均匀,含少量砾质,填土颜色多为褐黄色、肉红色。 坝体填土土料來源主要来源于附近山体的混合岩风化土和坡积土,土质为砂质黏性土和含砂低液限黏性土,含砾质和强风化碎块石。根据土工试验,填筑土的干密度ρd=1.64g/cm3~1.74g/cm3,平均值为1.69g/cm3,填筑土的密实度相差较大,天然含水量w=20.8%~26.5%,平均值为23.65%,最优含水率为16.2%~17.1%,平均值为16.65%;根据标贯试验成果(坝身填土标贯击数为11~17击,标准值为13.2击;坝后填土标贯击数为8~14击,标准值为9.8击),坝体筑填土属稍密状,局部中密状,坝后筑填土属松散—稍密状,密实度一般—较差。坝体筑填土击实试验结果最大干密度为1.64g/cm3,最优含水率为17.1%,计算得出压实度为91.62%,坝后筑填土击实试验结果校正后最大干密度为1.78g/cm3,最优含水率为15.3%,计算得出压实度为86.10%。填土压实度偏低,未达到《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DL/T9395-2007的要求。 根据坝体筑填土各组土样颗分试验的平均值的粒径分布曲线,见图2,坝体填土的平均细粒含量Pc=59.5%,易发生的渗透破坏类型为流土型,由临界水力比降Jcr=(Gs-1)×(1-n)公式计算得出临界水力比降Jcr=0.937,安全系数取2.0,允许水力比降J允许=0.469。 坝体混合岩风化土筑填土的渗透系数,根据现场注水试验结果K(最大值)=9.898m/s×10-4m/s,室内试验垂直渗透系数K20(最大值)=1.96cm/s×10-5cm/s,水平渗透系数K20(最大值)=2.16cm/s×10-5cm/s,表明坝体填土层多为弱透水性土,局部存在中等透水性土可能。 大坝坝前坡面以水泥浆抹面保护,水面上坡面以混凝土空心块护面,前坡坡度约20°~22°,坝后坡面以草皮保护,后坡坡度约25°~30°,在坝后坡底部筑石护坡,对防止雨水冲刷及保证坡体稳定有较好的作用,未发现大坝坝顶或坝坡裂缝。 5.结论 本工程坝体石英质颗粒粒径一般2mm~20mm左右,含量约0~3.2%,土质较纯,从坝肩到坝体中部填土深度逐步加深,坝体填土主要由粉、黏粒组成,黏粒(粒径d﹤0.005mm)含量变化较大,在15.4%~28.7%之间,平均在20.8%左右;对坝体渗漏现象,建议对渗漏点开展专项研讨工作,可结合勘察、物探等综合方法对其漏水情况进一步观测和研究。本工程通过对坝体土料填筑质量、渗漏稳定性、坝体渗透系数及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初步分析评价,为同类工程堵漏及安全鉴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咸秀.浅谈土石坝坝体填筑施工方法[J].江西建材, 2015. [2]曹春.浅谈水库大坝工程加固的地质勘察及其施工要点[J].防护工程,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