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21-12-20 12:12唐晨倩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模因语境作文

唐晨倩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8)

一、 缘起: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困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强调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写是表达的技能,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其中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模仿范例书写词句;能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和常用的标点符号;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但纵观当前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发现他们对写作的关注和积极性不够,写作能力不高,缺少写作的信心和兴趣。而教师的写作教学缺少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设计,难以达到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 “虚假式”——真实表达的空位

英语写作是学生真实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作文时常出现雷同的现象,缺少真实的表达。比如写周末的话题,发现学生的周末活动十分丰富,但真如此吗?

以My weekends为题,某学生用过去式写了一篇英语作文(见图1)。但是该学生第二天在语文本上写了一篇日记,真实想法令教师大吃一惊,原来这个学生的周末都被辅导班排满了(见图2)。

图1

图2

小学生在写作上并没有做到真实的表达,一方面是教师很少关心学生的内心想法,另一方面学生词语匮乏,以致于写作过于“虚假化”、“简单化”等。

(二) “空壳式”——逻辑思维的断层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师通常只用四分之一的时间来进行写作指导。由于时间有限,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方向更多偏向于语言上的准确性,但对于逻辑性的写作指导较少。

例如,写一篇题目为Hobbies的对话式作文,要求是介绍“你和你同学的爱好”(见图3)。图上作文没有任何语法错误,语句都正确,但仔细分析,此篇作文没有出现表示并列、转折或者递进关系的词句,作文的逻辑性缺失。

图3

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教师平时很少关注学生作文的整体性、层次性和逻辑性,缺少对学生思维上的引导和铺垫,学生自然也不关注逻辑层次是否清晰合理。

(三) “面具式”——个性创新的缺失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常以“满分”为目标要求学生,因此学生会效仿课本上的文章,以致于自己的作文没有创新的观点和个性的表达等。

例如,在六年级作文课上,教师布置了以下作文内容。

T: What did you do for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 Please write down your National Day holiday. Use 6-8 sentences.

学生的作文如下:I went to Beijing and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We went to the Summer Palace. We went boating there. We also visited the Great Wall and the Palace Museum. We saw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We had great fun.

从中看出,学生的语言句式基本没变化,作文的词语搭配也十分固定,总结句都是“玩得开心之类”。反思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未意识到应鼓励学生大胆在作文形式、内容上创新,进行个性化表达。

二、 透视:“模因论”的内涵与价值

(一) “模因论”的内涵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最早由英国牛津大学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模因”的概念。他指出模因可以通过复制来推动生物的进化。在人类文化传播中,模因是一种复制因子,能够传递文化。(2)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换而言之,“模因”是“模因论”的核心。模因是一个复制因子,通过模仿来实现自我复制,最后进行传播交流。

(二) “模因论”的阶段过程

Heylighen提出模因的顺利复制传递即为模因的生命周期。其生命周期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3)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1998.(见图4)

图4

当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这个模因后,模因就可被同化;宿主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筛选需要记住的模因,且被复制的频率越高,模因保持得越持久;当保持后,宿主提取重要和有兴趣的模因表达出来;最后,模因在物理载体和媒体的辅助下传递给其他宿主。

(三) “模因论”对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价值

1. 挑战不同情境,产生新式模因

新式语言模因的成功产生,需要精确地复制、大量地繁殖、长期地存活。当语言模因置身于不同的情境,一些活跃的语言模因便会重新组合到一起成为“新式语言模因”,新式语言模因的出现能够辅助写作教学。面对不同的写作主题,学生整合拓展“模因库”,增加写作语言的丰富度,有利于作文的真实情感表达。

2. 融合阶段特点,加强逻辑连贯

学生的篇章结构意识与语篇的逻辑连贯性如何提升呢?基于模因论的生命周期,教师应在每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关注。在同化阶段,教师给予学生大量的模因,学生在阅读篇章中感受语篇逻辑和连贯性的写作方法。在记忆阶段,教师用趣味活动和记忆策略强化学生模因的记忆。在输出和表达环节,教师关注作文中的闪光点,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性,发展学生思维。

3. 激活语言模因,推动创新写作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将作文内容和学生兴趣点、生活点相连接,在真实的写作情境下编制作文题,由此达到学生愿意表达、乐于动笔的写作状态。教师需深入思考写作三问“What? Why? How?”来有效激活学生的语言模因。此外,教师应选择新颖化和生活化的题目,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设置个性化的输出方式,从而推动学生的创新写作。

三、 践行:基于“模因论”的小学英语写作的教学模式

(一) 制造模因:整合写作语境

基于模因论的“同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下输入大量语言,经过思考和重组形成新的模因。在学生形成新模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不同层次的模因,形成写作“模因池”,清晰合理地总结相关的写作模因。(4)胡练:《基于模因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1. 玩转魔方,充实词句

学生的英语写作需要语言的长期积累和灵活运用。结合模因论的理论,便能使学生有效进行积累。模因论指出,倘若具有相同含义的模因集合时,那么相对应的模因会被激活,重组在新含义下继续传递。

学生可以准备魔方进行模因的集合和重组。魔方有六面,每个面代表一个新模因。学生在每面的中间格写上中文,其余格子写相对应的单词或词组。例如,教师让学生归纳表示“玩得开心”的短语或句子的模因,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找到“have a great fun, be happy, enjoy myself……”等。原本这几个词组是分散的,但重新组合后便制造出特定语境下的“新模因组合”。

魔方也可用于句型模因的输入。学生以小组形式总结这些句型,形成“新”句型模因。译林版六年级上册ProtecttheEarth中,根据本单元语境,即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分析句子结构,教师引导固定句式(见图5)。

图5

运用魔方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总结语料的意识,让“新模因”在玩转魔方中产生和传递。

2. 写作图示,感知逻辑

当学生已经积累单词和句型的模因后,写作的逻辑结构便是学生写作时需掌握的重要方面。在小学阶段,学生写作的逻辑结构主要分为两个目标:一是学会连接词的使用;二是掌握篇章结构的搭建。

例如,某一篇文章主题是:“Peter是一个胖胖的男生,如何帮助他减肥?你能提出哪些建议。”教师先让学生阅读一篇范例,指导学生画出Hamburger map的思维导图,并鼓励学生讨论,分析文章的逻辑框架和思维角度。由此,学生的逻辑性将会更加清晰,思维的层次性和发散性也会得以提升(见图6)。

图6

教师结合不同的语境,运用写作图示引导学生整合和归纳逻辑结构,重组制造出新语音模因,促进学生建立不同语境下的“模因库”。

(二) 复制模因:强化写作记忆

1. 多样设计,趣味记忆

根据模因的生命周期,第二阶段是牢记强势语言模因。记忆本身有选择性和遗忘性的特点,教师应采取多样的教学设计来增强学生脑海中的模因数量并提高模因质量。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人物分析性格特点,注意要提炼相应的形容词。有的学生选择小女侠,分析定位为selfish,此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结合电影和模因库,回忆还有哪些表达表示自私的单词,写得越多越好(见图7)。由此看来,学生通过观看一部英文卡通电影,不仅对人物形象记忆犹新,而且愿意积极运用多样的语言去分享自己的看法。

记忆的第二步是基础仿写,即句子仿写和篇章仿写。教师给出与模因库相关的语境话题,比如“提出建议”、“爱好活动”、“介绍”、“对比和比较”等,学生根据话题来仿写小篇章。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教师更需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利用模因库来进行仿写。比如,作文主题是介绍动物。教师给出短文范例和猫图片,让学生学习范例。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回忆关于“介绍”语境下的模因库,学生大胆思考,说出不同的语言模因。之后,教师再给出猴子的图片,让学生写一写(见图8)。

图8

学生A:This is a monkey. It’s my pet. His name is Bob. He likes bananas. I like him very much.

在六年级ThenandNow的checkout time写作环节,笔者设计了话题“比较父亲和你自己的暑假生活”。学生采用“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进行逻辑梳理。以下是一个学生的思维导图和文章(见图9):

图9

学生的文章:

Thirty years ago, my father did some housework. He sometimes played basketball and read books.

Now in the summer holiday, I play football and read books with my friends too. I like reading e-books and travelling. I usually have a lot of lessons.

学生的仿写作文虽然句式内容简单,但已经达到基础仿写的教学目的。学生已经学会调取不同语境下的模因库,运用基础语言知识,从仿到创,从而实现自己作文中真实和个性的表达。

(三) 表达模因:激发创新写作

当语言模因经历了制造模因、复制模因的过程后,已成功成为人脑中的“预信息”。学生根据写作主题来确定写作要求,依靠表达激活“预信息”,重组加工后成为新的语言模因。

1. 发散思维,提取模因

在写作的表达环节,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话题,并且给出明确的写作要点和要求。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扩充写作内容,通常采用“韦恩图”、“气泡图”、“流程图”、“树图”、“圆图”等进行整体化的信息建构。然后,让学生独立从与主题相关模因库里提取合适的单词模因、句型模因和结构模因等。

例如,在解决问题“如何解决太多的衣服”的写作内容下,学生提取“Reduce, recycle, reuse”。接着,学生深入思考每个单词背后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即思考实施的过程及效果如何等,使得文章层次逻辑清晰(见图10)。

图10

2. 围绕主题,真实表达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别人的观点。学生进行写作输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主题句、过渡句和总结句画线标注,再让学生重新阅读自己的作文,关注篇章结构和逻辑的合理性。

3. 五指评价,完善模因

“五指法Finger Writing”是指针对三—六年级的五指评价标准。学生对照自评,发现初稿的问题,修正错误模因,补充正确的强势语言模因(见图11)。

图11

教师采用“五指法”,包含五个检查要点:单词字母间适当展开写、考虑首字母大写、注意词与词之间的间距、标点符号的使用、确保写作语句通顺。“五指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生的记忆和检查,培养学生自主修正和完善错误模因的能力。

(四) 传播模因:丰富写作语言

1. Bump it up,生生互通

教师可在反馈中使用相同维度的反馈表或评价量表,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和评价自己写作的表现和质量。(5)王蔷:《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及实施途径》,《英语学习》2020年第5期,第27-32页。“Bump it up”评价表是一种让学生参照评价内容画出相对应的“蛋糕”或“冰淇淋”的趣味化评价(见图12)。

图12

教师关注学生评价作文时,应考虑到连接词的使用及从内容上看出思维的发散和深入。在生生互通的作文评价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主动参与、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亮出自己的闪光点,力求Bump it up。学生的模因库也得到更充分地传播和分享,从而丰富每个学生的写作语言。

2. 电子档案,过程共享

教师反馈学生修改后的文章时以鼓励为主,表扬不同学生作文的优点,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师生共同按照不同的主题建立“电子档案袋”,搭建班级作文的“模因库”。“电子档案袋”记录每个主题下学生的模因库、写作成果、思维导图、原稿、评价等,有效传播模因。学生可定期回顾“电子档案袋”的文章,强化语言模因,提高写作和思维水平,培养学习能力。

四、 结语

模因论的提出对于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理论支撑,使得学生的写作语言更加丰富,表达更加真实,思维更加发散,逻辑更加清晰,观点更加创新。语言模因在经历了制造模因、复制模因、表达模因和传播模因的四个阶段后,真正成为了“语言输出的工具”,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培养,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模因语境作文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模因论研究综述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跟踪导练(三)2
论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及研究语言模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