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2021-12-19 21:39张云婷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46期
关键词:新课程德育内容

张云婷

摘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工作的方向也逐渐发生一些变化。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生活阅历等,是不能与初中、高中阶段相同比较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够专心,但也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紧靠小学语文教材,充分利用其自身所具备的德育价值,还要创新与灵活运用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实现基础知识传递,同时也能够在教学中真正地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德育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6-001

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人文教育学科。这门学科让学生学习到基础的文字、词语等知识,同时其中很多的教材内容都可以单列出来进行重点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如爱国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等相关内容的语文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将德育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转化,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想认识,促使学生提升对学习意义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需要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与良好品德的综合型人才。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阅读题材,这些内容喜闻乐见、思想健康,同时也有一些课文内容饱含丰富的感情色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些教材中本身就具有的德育元素充分挖掘与利用起来,在教学中渗透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丰富德育渗透的内容,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同时也实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对德育渗透的具体要求。

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去合理地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这样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还能够运用课文中德育的元素激发学生积极正面的思考。例如,在小学语文《慈母情深》这一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故事发展的背景讲起,故事的背景时间是在六十年代初期,那时人们的生活是很困难的,与学生们现代富足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基于此,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的背景或感触下,写出文中母亲的外貌、动作、神态等以及母亲对我的大方,让学生领会课文所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体会父母为生活努力奋斗的不易,学生在课文学习后能够懂得感恩,从而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的。又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现在过年是什么的场景,并与文中描述的小女孩的悲惨情景进行对比,通过阅读与思考,让学生能够体会当时背景下一些人的生活是多么悲惨,从而提升学生珍惜当下生活的意识,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学生对文章阅读提起兴趣,通过德育内容的渗透让语文教学也变得丰富起来。

二、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正好与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的特点结合起来,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能够让小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同时也能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思想品德教育的洗礼。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样实践活动的德育元素,将这些渗透在活动中,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活动,阅读主题可定为爱国、爱自然、爱劳动等,如可以选择《少年中国说》、《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类爱国情感浓厚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获得阅读能力提升,同时学生也能在阅读中体会其中所传到出来的爱国精神与少年应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既体验到了实践的快乐,也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思想层次上的教育,进而促使德育在教学中渗透。或者在《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描写自然的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文中美景的描绘出发,引导学生们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者旅游去到过的地方,还有哪些让人赏心悦目的美景,当我们置身于美景中,它会带给我们一种美好的感受。教师可以利用祖国的山河美景来激发学生爱护我们生活环境的思想品质,渗透保护环境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结合写作融入德育元素

在大语文时代的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的部分,其中写作是学生语言输出的体现,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当下大部分小学生的写作内容较为空洞,缺乏一定的情感表达。因此,如何在写作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也是教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与理想情操的重要德育教育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与分析,运用语言和一定的写作技巧描述事物,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写作能力。此外,教师在写作指导中还应重点强调学生在作文中情感的表达,将对事物的理解与看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思想情感方面表达对事物、事件的表达,进而达到在写作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时,教师在完成课文的课堂教学后,可给学生布置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先让学生想一想或在生活里观察自己的母亲的形象是怎样的。其实当下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被父母捧在掌心的,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分享、劳动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在这篇作文的写作指导时,可以借此进行家庭德育的教育,如可以先让学生在写作前去体会妈妈在家做家务的辛苦,动手做一做家务,如洗衣服、洗碗等,学生亲自体验劳动的辛苦与乐趣,反思父母在平时生活中给予了自己怎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当有了思想上的波动,带着情感去进行写作时,才能够将作文的内容抒写的更加完整,更具有情感,进而达到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

综上所述,将德育元素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与素质教育的观念是一致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充分挖掘教材、开展实践活动、结合写作教学等进行德育元素的渗透,让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相辅相成,进而促使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小学語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俞佳玮.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20(1):34.

[2]韩益锋.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0):175-176.

[3]杨文贞.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0(24):80-81.

猜你喜欢
新课程德育内容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