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康熙
摘 要 传统的作文批改与评价费时费力,学生的热情不高,影响了效果的发挥。因此,小学生习作指标化批改与评价另辟蹊径,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围绕技能指标化、批改符号化、结果数字化、评价表格化,对批改与评价的方式展开深入研究和探索,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操作策略,让作文批改与评价变得简洁、明确、一目了然、富有实效。
关键词 批改与评价 习作技能 指标化
批改与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激励、指导、引领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而实际教学中,作文的批改却一直是一个难题,费时费力,学生却并不关心。分析学生对作文批改与评价关注度低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批改的针对性弱,学生没有兴趣读。实际教学中的批改与评价努力追求客观、合理,缺少个性。如此,批改再准确、再细致,评价再中肯、再热切,也很难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触动。(2)批改的简洁性弱,学生没耐心去读。现行的批改评价既需要在文中圈、画、标、点,还要作眉批、夹批、尾批和总批,最后还要有一些鼓励、引领或建议,动辄上百字。如此复杂的批改对学生的阅读耐心是个考验。(3)标准的明确性弱,学生读也读不懂。许多教师的作文批改与评价指标不清、标准不明,成了优点与缺点的罗列,至于评价的结果,连教师也难以说明白。(4)激励和引领性弱,学生懂了也白懂。作文批改与评价缺乏系统意识,缺少对学生能力和个性差异的关注,致使批改与评价的目的和意图难以落实。
基于以上分析,要增强学生对批改与评价的关注,发挥作文批改与评价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想办法打破这种局面:增强批改的针对性,吸引学生去关注;增强批改的简洁性,让学生一目了然;增强标准的明确性,让学生知结果也知原因;增强批改的引领性,让学生明确方向也能落实,进而提高学生对作文批改与评价的关注度。
一、批改与评价的指标化设想——变文字为数字
指标是评价和检测中常用的概念,它具有可观察、可驗证、可量化等特性,通常用于评定某一任务目标的达成或检测某一产品的质量。其数字化结果的呈现,清晰、明确,让可信度大大增强。于是,我们就可以进行大胆的设想:一篇文章的写作就如同一个产品的制作,也是一个明确的“任务目标”。写作的过程,就是运用各项写作技能落实写作目标的过程。习作的批改与评价,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各项写作技能进行检测、评定的过程。因此,如果把学生的写作技能按照写作的目标要求分解成一项项关键性的技能指标,那么,习作的批改也可以变成对这些技能指标的检测与鉴定;习作的评价,也就变成了对各项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比较,并以此为基础得出结论、给予指导等等。
1.习作技能指标化批改与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写作是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关于习作技能在各个学段的标准和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都有相对明确的规定,尤其现行的统编语文教材以语文要素建构课程体系,习作技能要素化的特点更加清晰,这为习作技能指标化提供了可能。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练习“小小‘动物园’”,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写作要求,关键的写作技能就是“把主要内容写清楚”,还有“尝试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和“有新鲜感的词句”[1]等基本技能。本文属于“写人”体裁。从系统化的角度来分析,此次习作是对三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抓住人物特点写”这一技能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结合题目要求、教材编写意图和课标要求,本文写作的关键技能指标就可以定为:①围绕人物特点选材;②抓住人物特点写;③表达要清楚。
当然,还有一些基本的写作技能要列入批改指标,比如:④尝试使用有新鲜感的词句;⑤写字正确、用词准确、常用标点运用正确;⑥语言通顺;⑦分段合理、有过渡;⑧书写清晰工整;⑨字数符合要求等。
上述9个指标,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习作提出的要求、文章的体裁特征及本次习作的目标要求分解而成的,它是完成本次习作需要具备的主要的技能标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就是围绕这9项指标对学生作文进行批阅、检测,最后通过对各项指标数据的分析对作文作出评定与指导。如此看来,习作技能的指标化批改,不仅是完全可行的,而且结果也一定是符合习作的目标和要求的。
2.习作技能指标化批改与评价的简洁性探索
指标化批改最突出的特点,是批改过程和批改结果的数字化。但是,数字化并不一定简洁,也未必就清晰。试想,一篇经过精批细改的作文,原本需要用文字作的“批注”,现在被一个个“加分”或“扣分”的数字所取代,量化的依据、批改的意图等学生很难搞清楚。这就需要作一些“清晰化”“简洁化”,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工作。
(1)给技能指标定权重
对各项技能指标进行量化的前提,是给每项技能指标设置适当的权重。权重的设置,首先要突出对重要技能的关注,还要方便学生的识别,这就需要给不同的技能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比如:
“写字”“用词”“标点”属于最基本的技能,最容易出错,可以给每个错别字、不恰当的词或标点分别设置“-0.5分”的权重;对“分段错误”每处可设置“-1分”的权重;“围绕人物特点选材”是需要学生重点关注的技能,每个不合要求的选材可设置“-5分”的权重;“围绕特点写”“语句通顺”以及“有新鲜感的词语或精彩的句子”都属于语言表达技能,也是从初学写作开始就需要着重关注的基本技能,每个句子(或词语)设置“+2分”的权重;而“书写”和“篇幅(即字数)”是作文态度的重要体现,为突出重视程度,为此可设置“0-10”的扣分权重等等。
权重设置的总体标准:重视基本技能,突出本次习作的关键技能。如此,各项技能指标的量化就有了明确的依据。
(2)让批改过程符号化
指标化批改让原来的眉批、夹批和旁批变成了一个个数字。这个数字只有与具体的技能指标相对应,学生才能看清楚、看明白。这就需要在传统的批改符号的基础上创建一套“批改符号系统”,让不同的批改符号代表不同的技能指标,让批改的符号与旁边的“数字”形成明确的对应关系(见表1)。
批改的符号,配上可加分或减分的量化数据,以及个别需要特别指出的批改意图的提示,让批改过程一目了然。
(3)让综合评价表格化
以上工作实现的是批改过程的数字化和符号化,让批改变得既简洁又清晰。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首先关注的是作文的综合评价。所以,综合评价更需要做到简洁、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但是,要面对这么多的指标、这么多的数据,如果评价时条理不清、数据的来龙去脉含糊、批改的意图不明确、学生看起来“费劲”,同样会失去关注的热情。
评价的表格化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是我们尝试制作的“指标化批改与评价表”(见表1)。
3.习作技能指标化批改与评价的激励性优势
激励写作自信与刺激写作热情是批改与评价探索的核心。指标化批改与评价以其符号化、指标化、数字化与表格化的特点,在这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批改评价的目标更集中
指標化批改与评价能够让批改与评价紧紧围绕目标进行(特别指出,这个目标是针对个性化的学生而确定的个性化的习作技能目标):指标的选择指向目标,根据批改的目标确定批改的技能指标;技能的量化凸显目标,通过有意强化或弱化某些技能指标的批改评价来凸出目标;数据的统计体现目标,批改评价表的统计数据,是批改目标意图的数字化体现;建议与指点针对目标,基于数据的“建议”,直击症结,作用直接;评价与讲评扣紧目标,让表扬与激励、指导与引领同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明确的目标、准确的数据、清晰的导向,不仅让激励与引领目标集中,而且还因为清晰的因果、充分的依据、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指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以“激发自信”为目标的批改,指标的选择上,把关注点放在优势的技能方面;批改的重点是努力寻找优点、发掘亮点;“数据”“建议”“评价”“讲评”也就需要紧紧围绕鼓励自信、激发热情这一目标进行。
(2)激励引领的效果更直接
指标化批改与评价是建立在清晰具体的数据之上的,所以它的针对性是明确的,产生的激励作用也是最为直接的。
比如要表扬某项进步突出的技能,就可以与亮眼的数据相对应,写下“这才是你的实力”“进步太大了!”之类的理由;“弱势”的技能,数据也是最“刺眼”的,此时“加油!”和“遗憾!”的刺激一定也是极为深刻的;要点燃学生对某项“强势”技能的关注,便可写下“语言有特色!”“构思真巧妙!”这样的感受或赞叹……
这样的评价与引导,学生看得明白,而且具有强烈的激励效果。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总评与讲评,也就同样具备着直接激励的效果。
二、批改与评价的有效性策略——用数据来说话
指标化批改与评价最突出的优势是用数据说话。所以,研究指标化批改与评价的有效性策略就是研究如何用数字和表格来说话的策略:通过合理地调控某些批改指标与批改数据、让某些数据更突出或让数据间的对比更强烈等策略,来实现批改与评价的目的与意图。
1.激励写作信心的策略
这是面对愁写作、怕写作的学生所采取的操作策略。按传统的方式批改此类学生的作文,必然是“问题一大堆”“结果很糟糕”,效果也必然是让学生对作文更无趣、更害怕。这是有违作文批改初衷的。指标化批改作文不以“量化”学生的缺点为目的,不是为了鉴定他们有多差、存在多少问题,而是把目标放在寻找亮点、发掘优点上,放在努力为学生寻找“加分”的因素上,让他们感觉“我能行”。对“缺点”则可以先从最基础的部分(如“★”部分)、通过努力便可提高的最基础的字、词、标点中选取。如此,优点、亮点突出了,“有些技能我很棒”“写作文我能行”的信念也就建立起来了;而把“扣分”的项目放在了字、词、句、标点等最基础的方面,也让“这些问题我能改”“提高作文成绩并不难”的意识逐步建立起来。
2.引领努力方向的策略
对于写作信心不是很强的学生,既需要培植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又需要让他们知道向什么方向努力。为此,指标化批改与评价就需要在突出他们亮点与优势的同时,也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那些“弱势”的指标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张扬优势、弥补弱势的内在需求。
指标化批改与评价能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亮点”,也能看到实实在在的“缺点”,因此,给他们的评价与建议也是实实在在的,给他们带来的激励与指导,也是实实在在的。
3.激励创新热情的策略
越是写作出色的学生,越需要激励他们创新与探索的热情。由于在写作方面长期处于相对优势的状态,他们往往会比一般同学自信,同时,也容易满足于眼下,缺乏突破自我的意识。面对这类学生,指标化批改与评价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数据”——通过强化某一“优势”、并且为这一“优势”冠以诸如“某某风格”“某某特色”等响亮的“名号”,来帮助他们确立更高的目标,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有所突破。
比如,为鼓励学生“运用新鲜感的词句”“斟词酌句”的热情、鼓励他们为“构思更巧妙”而努力,就要让批改目标集中在精彩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巧妙的选材与构思等方面,并在“评价”与“建议”中将它们冠以“精彩细腻的语言特色”“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善用巧妙的比喻”“独具匠心的构思”等名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阅读与写作中努力的热情。
三、批改与评价的操作性探索——用数据作文章
探索指标化批改与评价的操作性,实质上就是围绕数据、依靠数据、运用数据,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的价值和功能。
1.数据的比较策略
数据的比较可以分为两个角度与两个层次。
两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同一篇作文中不同技能间的数据比较;第二个角度,是不同学生间同一技能的数据比较。不同角度的数据比较,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同一篇作文中不同技能间的数据比较,比的是技能发展的均衡性。通过不同技能的数据,就能发现自己强的方面,也能发现自己弱的方面。强,能带来信心;弱,能明白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这种比较,能够激励学生弥补弱势,全面提高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不同学生间同一技能的数据比较,比的是同一技能发展的差异性。通过不同学生间同一技能数据的比较,能发现自己的优势,也能发现自己的差距。优势能带来自信心与成功感;差距能激发努力的动力。这种比较,能激发起学生比学赶超的愿望与热情。
同一技能数据的比较又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同一项技能数据的比较,如对不同学生“书写技能”“使用有新鲜感的词句技能”的数据比较等;另一个是作文整体技能水平的数据比较,即不同学生总评得分的比较。不同的比较,产生的作用不同。
当然,对不同学生的“成绩”比较,要以保护隐私为前提。比如,可以在讲评时“技术性”地公布最高成绩与最低成绩,然后向大家分析“最高成績”的各项技能指标的数据,并辅以具体的例证或说明。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与他们的比较中了解自己的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获得努力的动力。
2.数据的点评策略
评价表中的每一个数据,后面都有一个“理由或建议”栏目,在“得分”之后还有“总评”,这是要求批改者对该项数据作出的“点评”:或肯定成绩、激励热情,或指出不足、指引方向等等。对数据的“点评”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重点性原则
评价表中所统计的多项数据并非都要作出点评,一般来说,根据批改意图以1~2项为宜,利于学生重点关注。
(2)简约性原则
无论“理由”“建议”或“总评”,语言力求简约、明确、生动,以词语或短句为主。如,“很有语言天赋!”“善用借景抒情!”“这分丢得可惜!”等等。这样的语言,富有针对性、趣味性、激励性,学生喜欢,印象也深。
(3)指向性原则
批改与评价的意图,是在数据的比较中体现的,又是在恰当的点评中让学生明确的,因此,点评就不能随意,要为批改的意图服务。比如下面这个总评:“在‘篇幅’‘选材’等四个项目得了满分,难得!但偏偏在‘书写’和‘标点’扣分严重,真遗憾!”清清楚楚的数据,配上如此明确的文字,给学生的印象一定是深刻的。
3.批改与评价的简化策略
作文批改与评价的简化,是为了针对性更强、效果更突出、更容易引发学生关注。当然,也是为了操作更简便。指标化批改与评价的简化,可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
(1)“一批一得式”批改
“一课一得”曾是阅读教学的追求,只有剥去繁杂才能让目标更加集中。同样,期望通过一次批改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因此,“一批一得”也应该成为作文批改的追求。
“一批一得”,就是批改作文时关注的指标不应过多,可以根据需要,除“★号基本技能”指标外,聚焦于一两个指标加以重点关注。目标集中了,批改与评价的过程也就相应地简化了,效果却是更加突出了。
(2)“数据对比式”评价
“数字对比式”评价是“一批一得式”批改的“简化版”,与“表格式”评价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无需评价表格,根据批改意图确定1~2个重点指标,而指标权重的设置、符号系统与统计方法需事先商定或“约定俗成”。
第二,利用数据说话。统计并罗列各技能指标的数据,并根据批改意图作简要“点评”。
第三,简化总评评语。
下面是“小小‘动物园’”的“数据对比式”评价:
书写:满分(终于满分了!)
字数:满分
字、标点:-8分(扣分太多!)
语句不通顺、表达不清晰的句子:-4分
有新鲜感的或精彩的词句:+18分(点赞!)
特别技能:+15分(写得真好!)
总得分:88+33=121分(进步很大,点赞!)
这样的批改简洁、清晰、一目了然,加上恰当的点评,意图不言自明,激励和引领的效果可以想象。这样的方式孩子们喜欢看,操作起来也简单。
指标化批改与评价的针对性、简洁性、明确性、引领性,决定了其有效性,它完全有理由成为教师批改与评价学生作文、学生修改自己或他人作文的有效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