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促道路交通安全改善

2021-12-19 12:19:26谭跃由受访者提供
道路交通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雪松道路交通交通事故

文|谭跃 图|由受访者提供

道路交通安全受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维护等多方面影响,随着人、车、路、环境的不断变化,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会持续面临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优化完善。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王雪松教授在交通安全规划、道路设计安全评估、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交通行为解析与改善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并与全国20多个省市的公安交管部门开展了长期合作,积累了丰富的道路交通安全改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动道路交通治理工作,打造更加安全舒适的道路交通环境,本刊近日对王雪松教授进行了专访。

本刊记者:道路交通安全规划对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您认为该如何做好此项工作?

王雪松: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机动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需倡导重视交通安全规划,以构建一个内在安全的道路交通系统。近10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对道路交通安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在国家层面,国务院安委会2017年发布了《道路交通安全“十三五”规划》,《道路交通安全“十四五”规划》目前正在编制中,同济大学交通安全研究团队也参与了这项工作。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通过回顾并剖析前期道路设施安全管理问题,对标国际道路交通安全先进经验,围绕体制机制、标准规范和技术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道路设施的安全改善目标、重大工程及保障措施。

在地方层面,我们主持和参与了上海、太原、深圳、苏州等城市的交通安全政策制订工作。在这些交通安全规划中,立足当地城市社会环境和交通特色,我们不仅对国际道路交通管理先进经验进行了类比分析,还采用了“数据分析+行业调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围绕道路设施、营运行业、非机动车、行人和交通管理体制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目标、实施途径及相应政策措施。

本刊记者: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少不了基础数据的支撑,您认为该怎样将这部分数据的价值最大化?

王雪松:目前来看,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基础数据的价值。

一方面,这部分数据可以用于道路安全分析与改善研究,比如构建道路设施安全分析模型,可针对信控交叉口、城市主干道、城郊主干道、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分别建模,研究安全影响因素与事故的定量关系,开展事故多发道路的判别与改善工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重点问题,可以更准确地指导道路的治理和改善。

另一方面,以事故数据为基础,可以进行主动交通安全管理。我们团队在2009年研发的“交通事故分析预警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数据应用的例子。该系统设置了事故统计、违法统计、综合分析和黑点管理四个模块,可以协助交管部门对重点企业、车辆、驾驶人的安全风险研判,更快速更准确地进行主动安全管理和决策,压降交通事故,改善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本刊记者:不合理的道路设计对交通安全有不利影响,如何避免和改善?

王雪松:近年来,我们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了事故多发道路安全改善治理工作,对我国在道路几何设计、交通控制设施、行人和非机动车道、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

针对交叉口,目前存在的设计问题主要包括斜交、车道尺度偏大、视距不足、渠化过度和标志遮挡等,易导致车辆运行轨迹不顺畅、暴露在冲突区域的时间较长、驾驶人视线和认知受到影响、道路通行效率下降等问题。针对高速公路,其设计问题主要包括出入口加减速车道长度不足、绿化遮挡视距、纵向限速策略变化频繁、夜间线形诱导不足和标志信息量过载,这些问题易导致车辆分合流时加减速不充分、视线受阻、道路纵向运行存在速度差、夜间线形走向难以视认、标志注视时间长等安全隐患。

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分析判别、改善对策、工程实施、效果评估”道路设施安全改善的四阶段技术流程,通过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判别事故多发道路,然后提出针对性改善建议。现已在全国治理事故多发道路4000余公里,覆盖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农村公路等道路设施类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同济大学建有中国首个八自由度(车辆横向、纵向、垂直、侧倾、俯仰、横摆及横纵两个方向的车路交互)驾驶模拟器,可逼真再现交通参与者与交通运输系统各组成部分间相互作用的场景,能够根据速度一致性、行驶轨迹一致性和横向稳定性开展道路设计安全评估,并提出线形优化设计建议。例如,针对湖南永吉高速公路开展的设计安全评估与优化,使其在运营期间年平均事故数较当地高速公路低1.41起/公里。

本刊记者:近年来驾驶行为风险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对于危险驾驶行为,如何识别和干预?

王雪松:据统计,道路交通系统中90%以上的交通事故与驾驶人的危险驾驶行为有关,识别并降低危险驾驶行为是交通安全改善的重点与难点。

危险驾驶行为具有复杂性、波动性与个体差异性等特点,要识别和干预,首先需要确定有效的评价指标。例如,以往对于疲劳驾驶的判别条件仅仅依靠2秒的闭眼时长,我们通过驾驶模拟器的基础研究发现,单位时间里闭眼时间所占的百比率(PERCLOS)是更有效的判别指标。

另外,实际驾驶数据也能为研究危险驾驶行为判别提供有效依据。我们开展了乘用车、市内货运、长途客运、市内公交、危化品运输、集装箱运输六类行业自然驾驶数据连续性采集与分析研究,相关成果支持了《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修订。

危险驾驶行为往往存在复杂的心理致因,需要结合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开展研究。同济大学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建了道路交通集成优化与安全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了重点驾驶人、重点危险驾驶行为特征分析与干预研究。与浦东精神卫生中心共建了“交通行为、心理与安全实验室”,整合国际顶尖高校和机构、国家部委科研院所,组建了交通—心理跨学科研究团队,面向重点危险驾驶行为开展跨学科研究。

驾驶行为风险研究对于预防和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业内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以及酒驾、分心驾驶、疲劳驾驶等危险驾驶行为开展了相关研究,基于危险驾驶事件的提取与分析,对驾驶人进行精准化的安全教育,有助于进一步规范驾驶行为,提升交通安全意识。

猜你喜欢
雪松道路交通交通事故
赵雪松书法作品
诗潮(2023年11期)2023-12-01 23:24:36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商用汽车(2021年4期)2021-10-17 02:04:15
不同寻常的交通事故
预防交通事故
赵雪松书法作品
诗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8
牛雪松教授简介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6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汽车与安全(2017年5期)2017-07-20 10:58:34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汽车与安全(2017年3期)2017-04-26 01:25:29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