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绿萍
(广州市黄埔区环境技术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土壤污染问题是当前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之一,在实际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土壤污染初步调查报告作为土壤污染处理的前期环节,对于实际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影响极大。但是,当前土壤污染你初步调查报告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是提升土壤污染处理的关键。本文整理了广州市黄埔区自2020年至2021年3月的共90份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中的常见问题(见表1),针对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表1 广州黄埔区90份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中的常见问题
在土壤污染初步调查的过程中,污染识别作为基础环节,直接影响整份调查报告的质量。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污染识别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由表1可知,问题出现率高达77.8%,现污染识别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1.1 地块材料收集方面
地块历史影像图不全,缺失关键年份历史影像图;地块调查范围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拟收储红线范围不一致;地块历史沿革材料缺失,地块内历史产品、原辅材料及中间体清单不齐全,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及产污环节、污染治理设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不清晰;地块内地下污水管网布设、槽罐、沟渠布设情况排查不够清晰;地块周边企业污染物不明,资料的实用性权威性不够全面,并且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与收集资料关联性不强[1]。
1.1.2 人员访谈方面
缺少地块过去和现在各阶段的使用者的人员访谈;缺少地块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的人员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访谈;缺少地块所在地或熟悉场地的第三方人员访谈;缺少人员访谈信息汇总;访谈表格缺少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所涉及的疑问等信息,以及信息补充和已有资料的考证不在人员访谈表格中体现。
在土壤污染初步调查的过程中,采样调查作为技术支持环节,采样调查的结果直接反映地块是否受到污染,因此采样调查阶段必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方法。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问题出现率也达70.0%,采样调查阶段的主要问题有:
1.2.1 采样布点方面
地下水流向错误或不明确,导致地下水监测点位没沿地下水流向布设,在地下水流向上游、地下水可能污染较严重区域和地下水流向下游不布设监测点位;地下水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没在污染较重区域加密布点。地下输送管道及沟渠边2 m范围内不布设土壤采样点;调查范围内重点区域或非重点区域土壤布点密度不够;关键疑似污染点不布点。
1.2.2 样品质量控制方面
样品采集、前处理、分析时间不明确,无法保证时效性:样品不按所测项目类别分开保存运输,存在交叉污染情况;样品检测存在使用方法不适用问题;质控缺少统计表格,质量控制手段比例不达标,质量控制结果不达标。
在土壤污染初步调查的过程中,结论分析与评价等内容也很容易出现问题,虽然不足调查份数的一半,但是也有44.4%的出现率,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对于检测结果异常的点位没有进行重点排查分析;规划为第二类用地,检测结果出现超一类用地不超第二类用地筛选值的地块,没有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
在形成土壤污染初步调查报告的过程中,资料收集作为其前期基础性环节,资料收集的效果对于土壤污染初步调查报告来说影响极大。不仅可以影响土壤污染初步调查报告形成的效率,还会影响到土壤污染初步调查报告的水平和准确性。因此,在实际对土壤污染初步调查报告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时,可以基于上文中阐述中的问题,通过对资料收集环节的完善和加强,进而有效完善土壤污染调查报告的前期环节,为高效率、高水平的土壤污染初步调查提供基础和前提。人员访谈是土壤污染初步调查报告中资料收集的考证和补充,对于提升土壤污染初步调查报告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有极为关键的作用,通过细化完善现场勘查与人员访谈的方式,从而通过内容和数据的全面准确,促进土壤污染初步调查报告水平的提升[2]。因此污染识别阶段问题解决方案如下:
2.1.1 完善地块相关材料的收集
对于关键年份的历史影像图(即地块使用活动有变化的年份)必须通过相关软件、网站或相关单位获取该年份的历史影像图;地块调查范围必须有相关单位出具的支撑性材料,否则调查范围与红线范围不一致将直接影响后期的采样布点工作,大量工作将功亏一篑;地块历史沿革材料、历史产品、原辅材料及中间体清单,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及产污环节、污染治理设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地下污水管网布设、槽罐、沟渠布设情况等相关情况可由土地使用权人或历史土地使用权人或相关主管部门获取;地块周边企业污染物情况可由相关企业或环保主管部门获取。
2.1.2 细化和完善人员访谈
访谈对象有时间上的深度还要有相关人员职业方面的宽度,进而确保人员访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人员访谈的信息最后应进行一个汇总,使得人员访谈的内容一目了然;应在访谈表格中设置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所涉及的疑问等信息,及补充已有资料的考证,以此来消除前期所产生的疑问及考证已有的资料,使得前期收集的材料更有说服力。
在开展地块的污染识别工作,明确界定地块内原生产过程中可能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污染物的迁移途径及可能对地块造成的环境影响后,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土壤样品采集、样品分析和质量评价等有关污染确认工作,精确界定该地块的污染程度及污染范围,严格遵守采样规范检测规范,是确保本次调查工作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根本。因此采样调查阶段问题解决方案如下:
2.2.1 采样布点要符合相关技术文件要求
必须保证地下水流向是正确的,确保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有布设监测点位,以确保所采地下水样品具有代表性;针对可能存在污染较重区域要加密布点;地下输送管道及沟渠边2 m范围内需布设土壤采样点,以防止地下输送管道或沟渠有污染物的泄露,进而污染该地块内土壤;调查范围内重点区域或非重点区域土壤布点密度要符合相关技术要点要求,关键疑似污染点必须布点,防止污染识别遗漏。
2.2.2 样品质量控制方面要符合相关质量控制要求
样品的每个处理步骤要标明时间,特别是需测项目保存时间较短的样品,以保证样品分析的结果真实有效;在样品的运输、保存过程中需按所测项目类别分开存放,以防止样品的交叉污染;样品检测应选用适合的标准方法,避免出现所用标准方法检出限超筛选值或超相对应的标准限值情况;在做完样品的质量控制手段后应整理好相应的统计表格,避免出现质量控制手段的比例不达标,不应出现质量控制结果不达标情况。
在对土壤污染初步调查报告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时,除了以上两点内容的细化与完善意外,问题分析和报告编写作为土壤污染初步调查的最后环节,对于土壤污染初步调查报告的水平的影响也极大[3]。因此在实际进行分析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和加强。
比如,对于检测结果异常的点位要进行重点排查分析,要排查清楚该点位是否已受污染,排查结果直接影响该地块是否需进入详细调查阶段;规划为第二类用地,检测结果出现超一类用地不超第二类用地筛选值的地块,按照相关导则、指引,不需要进行详细调查,直接进入后续开发利用,后续开发利用过程有可能会把本地块土运往第一类用地堆填,会导致外运土受纳地块存在污染风险,所以必须提出本地块土不得运往第一类用地的管控建议。
在对土壤污染初步调查报告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时,可以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利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污染识别、采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完善和解决,进而有效形成高水平的土壤污染初步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