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霞 张建华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通过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采取适合小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其思维,发挥小学语文的人文性,熏陶学生情操,塑造其人文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积极对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7-428
引言
语文是所有科目的基础,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课程学习和成绩考核中,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语文。因此,语文学习在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阅读则是语文教学中更有深度、更能够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内容。教师必须落实好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为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撑。
一、科学运用思维导图,掌握语文阅读方法
“思维导图”的特点直观、形象,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通常对复杂、困难的内容不感兴趣,因此,运用思维导图辅助语文阅读学习活动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思维导图”线条、颜色、形状等的绘制过程中,可以使小学生的阅读思维有效发散;使小学生的阅讀认知有效拓展;使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全面增强。
例如,在阅读小学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详细的“思维导图”来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有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如富饶的西沙群岛:(1)物产丰富:鱼群、海参、龙虾、珊瑚、贝壳、海龟、海鸟等;(2)风景优美:从海水、海底、海滩等进行描写。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小学生会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进行详细的阅读,并对文本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使小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知识总结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比如,在阅读时,小学生对课文中“海水”的描写进行总结: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颜色上包括深蓝、淡青、浅绿、杏黄等,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让小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进行表演情境的创设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相比起成年人更渴望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并希望通过展示来赢得大家的掌声,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因此,在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进行表演情境的创设,通过进行表演情境的创设,保证学生能够有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乐于进行语文学习。
例如,在教师进行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随机挑选几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完成后,教师发现,朗读“急性子顾客”角色的学生每句话都说的很快,而朗读“慢性子裁缝”角色的学生每句话都慢吞吞的。因此,在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针对他们进行了询问,两名学生回答因为顾客性子急,因此学生认为语速快一点能够体现出顾客的急性子;而裁缝的性子比较慢,因此读慢一点能够体现裁缝的慢性子。教师针对这两名学生对于文章中角色性格的揣摩进行了鼓励,这两名学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表现得非常积极。由此就可以看出,学生在语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只要适当地给予他们展示的平台,就能够充分地发掘他们的潜力,不仅使语文情境创设的环节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也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
又如,在教师进行小学二年级课文《青蛙卖泥塘》一课的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课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学生不愿意进行课文阅读,也就难以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如果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就能够自动自觉地阅读课文,甚至对于课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进行揣摩与思考,为了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表扬。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无形中完成了对于学生的课文阅读训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学会阅读,甚至爱上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使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三、课下开拓活动,激发学生主体性
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受时间所限,教师还无法充分为学生教授更多的知识,拓展更广泛的思路,因此课下的活动开展是弥补与延伸,以课堂教学内容为立足点,夯实学生的认知理解,同时借助各种活动拓展学生阅读的兴趣与视野。基于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诗歌或者小练笔,课外以课本剧创编表演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以及征文活动作为有效载体,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他们独特的理解以及情感体验。在诗歌朗诵比赛中,通过多样性的朗诵形式,如个人朗诵、三四人组合朗诵、小组朗诵抑或是全班朗诵等,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课本剧创编表演,则让学生与文本相结合,大胆创新创编,并且选择其中要扮演的角色,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内涵的体悟,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产生批判性思维。而在征文活动之中,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活动结合起来,或者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
四、做好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方法指导是关键,教师教得再多,也没有学生掌握方法来得重要。只有会阅读,才能保证在实践中获取更多东西,而这些依靠的是自己,意味着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能力。阅读方法很多,比如略读、品读、精读等,教师应做好这方面指导,根据阅读目标,选择最为高效的阅读策略。除了课堂阅读外,引导其扩大阅读量,向课外延伸。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都必须掌握技巧与方法,如果缺少方法,结果就是学生阅读一遍,但是收效甚微。因此,课堂阅读指导做批注,画出不理解句子,或者标出优美的句子,做好旁批。阅读讨论
环节,提出阅读中遇到障碍,或者是针对某个内容发表看法,也可质疑,在交流与思考中完成阅读。课外阅读准备摘抄本,写下好词好句,平时加强记忆,进行实践运用。养成写读后感,剖析文章结构和总结大意的习惯。教师组织读书沙龙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促使其多读书,积累阅读经验,获取知识技能。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合作阅读,在问题驱使下展开讨论,不同见解和思维碰撞,相互启发,最终实现共同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从小学阶段就要着重抓起,同时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时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要积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探索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强鑫.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J].散文百家(理论),2020(11):140.
[2]吕海珍.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开展[J].知识窗(教师版),2019(01):58.
[3]沈艳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8(9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