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 史笑妍?徐洋洋
11月20日,立冬后的清晨凉意襲人,在河南省罗山县朱堂乡刘楼村河缘来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却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清洗车间、盐蛋腌制区、包装区等区域几条流水线正在紧张地作业。工人们正忙着挑选、清洗、腌制、打包、装盒……
“今年5月份,在乡里的支持带动下,我们建起这个扶贫车间,每月能生产60万~80万枚鸭蛋,每天都能收到全国各地的订单,产品供不应求。不仅能帮助乡亲们增加收入,还能为乡村振兴作贡献,一举多得。”公司负责人石教寿一边忙着清点已经打包好的咸鸭蛋礼盒一边向记者介绍道。
“以前家里有老人和小孩儿,也没法出去打工,生活很困难。多亏政府的好政策,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块钱。脱了贫,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幸福着呢!”正在河缘来扶贫车间干活的村民李冬梅感慨地告诉记者。
河缘来扶贫车间只是罗山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
罗山县是革命老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来,罗山县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革新,以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为统领,举全县之力,吹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结号,唱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旋律。该县先后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卫生县城”“ 全国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
罗山县创新机制,推动责任落实,成立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指挥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指挥部,县处级领导躬身入局察实情,乡村干部扑下身子扎实干,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脱贫、苦干实干固成果。
“我们着力以‘严‘实工作作风,促进责任落实落地,提升帮扶工作成效。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精神,践行‘13710工作机制,形成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罗山县县长余国芳告诉记者。
守牢底线,用好政策“指挥棒”。罗山县在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扶贫惠农政策的基础上,立足罗山实际,补足补齐政策短板,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坚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把精准脱贫技能培训作为挖掉穷根的治本之策来抓。首创“一周一村、送教下乡”精准脱贫技能培训,将培训班办到贫困村,把技能送到家门口,增强群众“造血”功能,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通过建立扶贫车间、建设光伏发电站、成立后续发展公司、发展特色产业、安置公益岗位等方式,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业就、逐步能致富。目前,全县共安置建档立卡脱贫户840户,脱贫户后续发展得到有力保障。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为稳固筑牢返贫防线,罗山县紧盯重点,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下足功夫。加强返贫风险常态化监测,将所有产生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纳入监测帮扶范围,用好防返贫保险、产业扶持、就业帮扶、临时救助、兜底保障等多种措施,用好用活各类资金,扎实开展巩固提升行动,助推群众稳定增收。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充分发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优势,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中小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增强他们带贫致富能力,共计带动5953户群众增收。提升群众就业创业能力。以县域内建档立卡脱贫户为主体,建立覆盖建筑、农事、家政、公益等行业的“幸福工程队”,受益脱贫户4855户。提升消费扶贫成效。积极搭建消费帮扶产销平台,建成大别山扶贫农产品展销中心,全面拓宽农产品销路,助推农户增收。如楠杆镇田堰村的村办集体企业,与河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签署机关食堂食材采购协议,年均销售额600万元。
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引领乡村走向振兴的行动指南。罗山县突出规划引领,加强组织建设,完善要素保障,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将全县划分为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中部城乡协调共生区、南部生态涵养区“三大片区”。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分散的小农户经营有效组织化和规模化,培育优质稻、生态茶、水产业、旅游业、植物油、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发展30万亩示范茶园、2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15万亩弱筋小麦,打造一批标准化产业基地。坚持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制定出台“1+4”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政策,制订生产、加工、营销、监管等全链条发展目标,打造以“七彩”“八珍”为主打产品的“好品罗山”区域公共品牌,切实提升优质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庙仙乡林道静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稻渔共作”方式,种植优质水稻,注册“林稻静”商标,产品以高于普通大米5倍的价格,远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
针对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罗山县抓住“钱、地、人”等关键环节,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入,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制定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财政整合涉农资金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年均投入资金15亿元。对重点项目坚持财政优先保证、金融重点倾斜,引导社会参与,确保资金、项目流向农业农村和产业大户。深入推进“三块地”改革,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占补平衡项目,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周党镇灵山茶业公司集中连片流转荒山、农用地5万亩,打造标准茶园,建设禅茶小镇,实现连绵青山变“金山”。深入实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工程,用好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平台,加强与国家一流大学、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联系对接,打通引才绿色通道,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位于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罗山县铁铺镇何家村境内的何家冲学院建成以来,依托当地红色和绿色资源,连续三年举办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已成为罗山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的平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团服务站、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党性教育基地、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罗山分院等一批智库型科研院所站点已在何家冲学院挂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要有更有力的举措、更强大的力量。我们将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抓落实,在罗山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罗山县委书记周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