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师范学院 夏晓璇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具有逻辑性、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且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的单一教学模式,在运动生理学的教学中容易出现教与学的脱节、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寻求适用于运动生理学课程特点,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改革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问题导向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通过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学生通过探索问题的方式将碎片化知识整合,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运动实践中,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并内化,获得能力的真正提升。但PBL教学模式在除医学教育外的其他学科,特别是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将PBL教学法引入运动生理学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体育教育专业其他理论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
随着高校教学计划的调整,运动生理学课程学时数从72学时减少到48学时,其中理论课38学时,实验课10学时。该课程本身逻辑性、理论性较强且内容较多,课时的缩减,很大程度上对于体育生,特别是高中阶段为文科生的学生而言,课程的学习任务相对繁重,出现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现象。
运动生理学存在理论性较强且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特点,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是一门应用学科。然而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传授书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出现学生自己很难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意识不到课程的重要性等问题,从而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课堂的单一教学方法仍是目前的主流,这使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大量知识而忽略了学习者“学”的主动性,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表现出课堂单调且枯燥。
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迎合学生对应用性运动生理学课程的要求。因此,如何将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地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运动实践,已然成为运动生理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问题导向法能为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方式。
PBL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的质量高低。根据师范类院校运动生理学课程基本情况及学情的特殊性,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下特点。
1.问题的背景贴近学生专业特点和现实生活
传统课堂上,教师为了更好地传授课本知识,设计结构良好但忽视学生兴趣,或与学生专业和现实生活脱节的问题,容易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回答问题生搬硬套的现象。PBL强调问题的设计需基于学生专业特点或现实生活。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而言,问题的设计应与学生运动训练实践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或现象密切相关。这样的问题常属开放性问题,能引导学生发声,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与自身知识库进行整合,能让学生真正思维活起来,课堂活起来。
2.问题结合重难点,难度适中
问题设计时应深入研究课程教学大纲,紧密结合重难点知识,针对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严谨设计问题。要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设计的问题不宜过难,但又要具有挑战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后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无形中起到传授重难点知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双重效果,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1.实施途径
基于问题导向的课堂由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总结评价三个环节构成。课前学生自主预习相应章节内容,广泛查阅资料,可发现问题充实课堂讨论。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问题讨论,由组内讨论重难点问题过渡至组间辩论。而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针对讨论中出现的不完善答案进行讲解和总结,亦可将其变为下一个问题进行探讨。
2.问题解决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基于问题导向的运动生理学课堂,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教学的中心。要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意识到教师不再是自己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而仅是自己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协助者。逐渐地,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意识的转变还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当然,教师在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如学习运动性疲劳章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机体运动后会产生疲劳?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先前章节物质能量代谢所学内容,这时可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提示学生从物质能量代谢或运动中进行能量补充等角度寻找原因。这样将学生已知的知识与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其发现知识间的关联性,能起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3.问题解决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
合作学习指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为解决问题而进行明确分工的一种学习方式。基于问题导向的运动生理学课堂可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6—7人,推选1人为组长进行小组分工和协调。要求学生通过协作的方式一同解决问题,不同的分工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小组间各抒己见的同时,不断挖掘、吃透问题的本质。此外,解决问题的过程还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4.评价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进行小组陈述后可进行组间评价,听评其他组观点,实则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最后教师要对小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结合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讨论不到位、不充分的问题进行补充,对普遍存在的质疑点、分歧点进行分析,以促进问题的解决。教师要思考如何将学生不完善或有争议的答案转变为下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同时,要对学生在讨论及陈述中所表现出的品质、态度等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大胆积极表述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求索精神。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基于问题导向的运动生理学课堂,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教学过程的中心,也就是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要求学生学会通过预习、查阅相关资料等获得问题答案,然后在小组讨论时归纳总结并表述自我观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能让学生积极主动融入问题讨论,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也能让其学会主动探索新知识,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
PBL在问题的选取上更倾向于开放式问题,可能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要求学生在熟悉教材内容和查阅相关资料后学习,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体育类专业学生本身具有思维活跃的特点,每位同学看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差别,通过互相讨论,表述自己观点、听取他人观点,形成小组最佳答案的过程,实则在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为解决某一问题,需根据事先分工积极参与问题商讨,从不同方面协同配合完成任务,发挥团队力量。学生不再像传统教学法下那样埋头苦干,或进行简单的两人讨论,而是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小组成员将自己的观点分享出来,通过头脑风暴,在思维碰撞中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与教师及时交流,教师可适当引导,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反馈。
基于问题导向的运动生理学课堂,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为解决同一问题,小组成员需要搜集足够多的资料以支撑观点,这有利于学生资料收集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在进行组内讨论时,需对自己观点进行陈述,认真听取他人观点及进行可能的争辩,这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组汇报时,需对小组观点进行汇总并完成PPT的制作。在PBL课堂上,不仅有知识的碰撞,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