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专业镇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及镇域就业密度分析

2021-12-18 03:07:02贺三维甘杨旸叶文敏
关键词:镇域集群广东省

贺三维,甘杨旸,叶文敏,梅 磊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3;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3.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武汉 430056)

区域专业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滞后或欠发达地区增长的最佳战略之一[1].专业镇的发展正是区域专业化的重要体现形式.专业镇是指相类似的企业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以某一种或两种产业为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且形成一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镇域[2].专业镇作为我国农村建设发展的伟大创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和粤东、粤西两翼地区开始出现部分经济规模较大的市辖镇,这些镇大多都有1~2种主导产品,并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成为镇的支柱产业.随着专业镇经济对各省经济贡献率的不断增长[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专业镇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村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落后地区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产业集群是专业镇最重要的特征之一[4-10],以特色产业为主的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过程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的共同关注.Bellandi等以广东省专业镇为例,认为当地政府在促进专业镇集群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关键的支持作用,同时,来自落后地区的农民工成为专业镇就业的主力军,并是专业镇实现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因子[11].阮建青以濮院镇和温州灯具为研究案例,证实了专业镇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化三阶段模型,即产业集群一般会经历数量扩张期、质量提升期和品牌研发与创新等三个时期[12].Barbieri等认为,专业镇的发展能有效增加企业的空间集聚和知名度,从而促进产业专业化分工和传统产业高端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是促进广东省镇域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13].

我国专业镇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在农村地区所出现的“专业村”“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而来的[14-15].已有专业镇发展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专业镇的内涵[16-18]、发展特征[19]、崛起因素[20]、发展模式[16]以及转型升级路径[21]等方面.随着地理空间技术的兴起,少量学者尝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专业镇的空间演化模式和空间聚集特征,为全面认识专业镇的发展路径提供新视角.陈颖彪等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广东省粤西地区专业镇的空间演化模式,并发现粤西专业镇的产生从最初的“一字形”或“十字形”逐渐演化成口字形或交叉形[23].乔家君等从时空演化视角来分析河南省专业村的集聚形态,研究发现专业村总体上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普遍位于包括城市—农村和平原—山区交界处的过渡地带,以及行政界线处[24-26].因此,十分有必要从时空动态视角探讨专业镇的演变规律,专业镇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在促进镇域就业市场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广东省从2000年开始进行专业镇发展的试点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专业镇对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广东省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有力载体.当前研究缺乏从时空动态演化的视角对不同类型专业镇的空间布局进行探讨,更缺少分析镇域就业密度的空间集聚特征和专业镇的发展困境.本文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扫描统计法、核密度分析等方法,着重梳理工业专业镇、农业专业镇和服务专业镇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探讨镇域就业密度与专业镇集群的空间一致性,为广东省专业镇发展的空间结构提供新思路,并为专业镇未来发展路径提供政策启示.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选取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其行政区划总面积为17.98万km2,下辖21个地级市、121个县级行政区和461个街道办事处以及1 128个乡镇.广东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2019年广东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7 671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87%,2019年广东的常住人口为11 521万人.2000年,广东省科技厅在全省组织开展“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工作,开始设立专业镇,到2018年底,专业镇数量已达到399个,专业镇GDP达2.77万亿元,占全省的38.1%.专业镇的发展在整个广东省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新时期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模式,理解专业镇的空间时空演变规律及就业密度特征对于促进广东省专业镇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加速县域城镇化进程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数据

广东省乡镇级行政区划名称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9)》.由于部分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本文选取的专业镇数量调整为378个,专业镇的名单主要来自于广东省科技厅和广东省专业镇发展促进会的官网.就业人口、专业镇类别、主导产业等数据来自于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统计报表、《广东统计年鉴》《中国建制镇基本情况统计资料》《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乡镇卷)》等.

1.3 研究方法

1.3.1 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 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被广泛用于分析数据的空间性质.全局莫兰指数是基于特征位置和属性值来测量空间自相关性,而局部莫兰指数将全局指标分解为单个观测单元的贡献,更多地关注每个空间单元及其与邻接单元的空间相互作用.局部莫兰指数反映了某一空间单元与周边单元之间的空间关系.莫兰指数值Ii为正,表明该要素被具有类似高值或低值的相邻要素包围,称为正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值Ii为负,表明该要素被具有异值的相邻要素包围,称为空间异常值.根据局部莫兰指数和空间单元的属性值,聚类/异常值类型可分为高值聚类(HH)、低值聚类(LL)、高值特征被低值包围的异常值(HL)和低值特征被高值包围的异常值(LH).本文主要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测度镇域就业密度的空间集聚程度.

1.3.2 空间扫描统计法 空间扫描统计法不仅能准确探测某一地理现象聚集发生的范围,还能定量评价聚集发生的可能性,识别出统计上最为显著的热点区域.空间扫描统计法包括三个要素,即被扫描区域的形状和结构、扫描窗口的形状及大小和基于无效假设的概率分布类型.扫描窗口一般包括圆形、椭圆形和任意多边形等.针对本研究区域的形状和空间特征,本文采用圆形扫描窗口来测度专业镇的集群范围.

1.3.3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用于计算每个输出栅格像元周围的点要素密度.密度值在中心点的位置达到最大,并且随着中心辐射距离的增大逐渐变小,在距离点的搜索半径处密度值为零.峰值表示事件空间分布的集聚性或热点,而低值表示事件发生的频率较低.这一技术被广泛用于点模式分析.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将离散位置转化为相同尺度的连续栅格系统,以便分析各种地理现象的空间布局.带宽和像元大小是影响核密度估计结果的两个参数,本文主要采用核密度分析方法测度镇域就业密度的空间格局.

2 广东省专业镇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

2.1 不同类型专业镇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

在2000年到2018年期间,广东省专业镇的数量经历了快速增长到稳步提升的过程,由2000年仅有7个专业镇,到2005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49个和295个,最后在2018年达到378个(如图1).前十年广东省专业镇的发展处于成长期,但也面临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专业化人才缺失等问题.2010年后广东省政府逐渐实行“一镇一策”的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促使专业镇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进行转变.依据专业镇发展所依托的特色产业将专业镇划分为工业专业镇、农业专业镇和服务专业镇.

2.1.1 工业专业镇 工业专业镇主要是指以办公家具、半导体照明、包装材料、玻璃及灯饰、电池机械制造、电子产品、纺织业、建材模具、口腔器材、水泥制造业等为特色产业的专业镇类型,其空间分布如图1所示,具有以下演变特征:1)工业专业镇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在229个工业专业镇中,珠三角和粤东地区分别有111个和57个,占其所在地区专业镇总数量的75%和76%.2)工业专业镇的产业类型呈现多样化特征,以电子电器、纺织、五金、工艺生产、建材、机械、食品、化工和陶瓷为主.以电子电器为主要产业的专业镇数量最多,高达44个,珠三角的深圳、东莞、惠州和广州等地形成了特色的电子信息专业镇集群区.3)工业专业镇数量远远大于农业专业镇和服务专业镇,占比高达60.6%,在各个地级市均有分布.从时间序列看,工业专业镇发展起步早,且数量逐年增长,增长速度快.

2.1.2 农业专业镇 农业专业镇主要是指以蚕桑、茶叶、海产、粮食经济作物、蔬菜水果、养殖业等为特色产业的专业镇类型,2018年底农业专业镇数量已达125个,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如何推进和引导农业专业镇的发展对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图1展示了广东省农业专业镇的空间分布,具有以下演变特征:1)与工业专业镇不同,农业专业镇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占所有农业专业镇总数的比例为69.6%.粤西、粤北等山区自然条件优越、水热条件理想,适宜水果、经济作物、蔬菜等的种植,该地区农业专业镇的主导产业以水果、经济作物、蔬菜、养殖业和水产为主.2)农业专业镇发展的起步时间晚,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2001年仅有2个农业专业镇,缓慢发展到2003年底有10个,随着国家对县域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视,农业专业镇2009年达到100个和2018年达到125个.3)在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和粤东地区,主导产业以制造业、出口加工业和服务业为主,难以形成农业专业镇的集群发展.

2.1.3 服务专业镇 服务专业镇主要是指以旅游、物流等为特色产业的专业镇类型.服务专业镇在三类专业镇中的数量最少,仅有24个,占比为6.35%,其空间分布具有以下特征:1)服务专业镇分布范围上以珠三角为主,其次为粤北地区.从所属地级市来看,服务专业镇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肇庆和东莞市.2)广东省的服务专业镇主导产业类型比较单一,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专业镇数量为16个.总体上服务专业镇的数量较少,平均每年服务专业镇仅增加1.6个,增速较为缓慢.

2.2 广东省专业镇分布的边缘和聚类特征

2.2.1 边缘特征 广东省专业镇的空间形成过程并不是随机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聚集为专业镇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竞争条件.为了探讨专业镇分布的边缘特征,以广东省县域行政边界、高速公路、国道和河流等线状要素做5 km的缓冲区,统计缓冲区内的专业镇数量(如图2),边缘特征表现为以下方面:1)专业镇的分布特征符合空间界面理论,主要分布在空间界面范围内,包括城乡过渡区、行政边缘区、交通线路边缘区等.根据统计结果,在县域行政边界、高速公路、国道和河流缓冲区内专业镇的数量分别为223个、157个、129个和161个.2)专业镇的边缘分布特征易于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集聚和生产、交易等过程.县域行政边界提供了一种跨县域、接近市场范围的经济自发融合界面,遵循市场最近原则,该界面的镇区是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活跃敏感区域,具有资源丰富、生产力高、环境规制力度不够等特征,易于专业镇的空间形成.位于交通线路边缘的专业镇,由于该空间界面具有物流、人流、信息流等活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等特征,使得专业镇内的企业更接近市场.靠近河流等边缘的专业镇具有水利条件好等特征,便于以水产等为主导的专业镇的空间形成.

图2 县际边界、高速、国道和河流5 km缓冲区分析Fig.2 5 km buffers of inter-county border,expressway,national roads and rivers

2.2.2 聚类特征 应用空间扫描统计法来判断专业镇的空间分布是随机还是集聚的过程,通过伯努利分布来判断其统计显著性,图3所示为2005年、2010年和2018年专业镇的空间集聚演变过程.首先,统计显著的空间集群数量随着时间逐步增加,从2005年和2010年的两个空间集群逐步增加到2018年的三个空间集群.专业镇的集聚在珠三角和粤东地区较为显著,随着专业镇的规模扩大和经济实力加强,珠三角专业镇的空间集群逐渐分化为江门—佛山—中山集群和新出现的东莞专业镇集群,分别分布有51个和28个专业镇.粤东地区的专业镇集群范围逐渐增大,涵盖了汕头、揭阳、潮州、梅州等地,包含了70个专业镇.其次,广东省专业镇发展逐渐形成“雁群效应”,在最初的空间集群内部随着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细化,产业链逐步延伸,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促使产业集群工业镇形成新型工业经济形态,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图3 全体专业镇的空间集群演变Fig.3 Spatial cluster evolution of all specialized towns

3 广东省镇域就业密度与专业镇集群的空间一致性

3.1 广东省镇域就业密度与专业镇集群的空间一致性

由于统计年鉴中关于镇域就业人口数据仅更新到2015年,本文基于镇域就业人口数据并应用核密度分析得到2015年广东省镇域就业密度的空间分布图,并与专业镇空间叠加,如图4所示,颜色越深代表就业密度值越高.首先,广东省就业空间结构呈现出多中心态势,就业中心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东莞、佛山、广州、中山等地级市和粤东地区的汕头和揭阳市.其次,广东省的就业空间与专业镇的空间集群高度重合,充分反映了专业镇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剩余、农村就业困难等问题,是拉动广东省农村就业结构改变和就地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再次,从时间序列看,专业镇空间集群内的就业密度逐步增加,高密度的就业市场主要分布在东莞空间集群区域内,呈现出双中心分布,一个就业中心以虎门镇、厚街镇、大岭山镇、长安镇等为主,另一个就业中心以电子电器为主导的工业专业镇,如塘厦镇、樟木头镇、清溪镇和黄江镇等.

3.2 广东省镇域就业密度的空间集聚与专业镇集群的空间一致性

首先,采用全局Moran’sI指数测度广东省镇域就业密度的空间集聚性,计算结果为Moran’sI=0.37,z得分为80.49,表明镇域就业密度在1%的统计水平上呈现出空间正相关,镇域尺度上就业密度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其次,采用局部Moran’sI指数测度广东省镇域就业密度的局部空间自相关特征,如图5所示,就业密度的高-高集聚区(红色区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核心区域(东莞、中山、广州、佛山等)和粤东地区,这与专业镇集群所在区域高度重合,在就业密度的高-高集聚区内共有142个镇,其中专业镇数量达到93个,比例高达65%.就业密度的低-低集聚区(蓝色区域)主要分布在粤北区域(河源、韶关、清远等),虽然分布有少量农业专业镇,但尚未形成专业镇的空间集群.

总体上,广东省镇域就业密度与专业镇集群在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说明专业镇在解决镇域剩余劳动力、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广东省大部分专业镇分布于行政界线等过渡界面,存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如何吸引专业化人才、创新型人才等仍是专业镇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广东省专业镇为例,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扫描统计法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分析广东省专业镇的时空演变规律,总结其边缘和聚类特征,并从就业密度视角研究镇域经济发展与专业镇空间集群的一致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广东省工业专业镇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粤东地区,农业专业镇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粤北地区,而服务专业镇数量较少且主导产业类型单一,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区域.总体上,广东省专业镇分布符合空间界面理论,主要分布在行政界线、交通线路、河流等边缘处;专业镇主要形成三个空间集群,即珠三角、江门—佛山—中山集群和东莞集群,专业镇的发展具有“雁群效应”.2)广东省就业空间呈现出多中心态势,就业中心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东莞、佛山、广州、中山等地级市和粤东地区的汕头和揭阳市.镇域就业密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与专业镇的空间集群具有较强的空间一致性,而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粤北区域(河源、韶关、清远等).从时间序列看,专业镇空间集群内的就业密度逐步增加,高密度的就业市场主要分布在东莞空间集群内,呈现双中心分布.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广东省专业镇的空间集聚效应显著,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等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本文的相关研究,广东省专业镇发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专业镇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中心-外围结构,尤其是工业专业镇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和粤东地区,这会加深区域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其次,虽然目前广东省专业镇已经在空间上形成了产业集群,但专业镇的产业链仍处于低端,亟需转型升级和吸纳创新型复合人才;再次,广东省农业专业镇的发展面临着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水平较弱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强化专业镇之间的对口帮扶和跨区域合作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引导专业镇企业到对口帮扶县投资,实现互补双赢.2)在全省专业镇建立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加强专业镇科技创新的资金扶持,同时推动产学研合作,帮助小微企业充分利用外部创新资源,驱动产业链的升级.3)应促进珠三角外围区域农业专业镇的集群发展,结合广东省的资源禀赋,合理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推动农业专业镇的现代化建设,依托政府支持等优惠政策推动农业专业镇的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镇域集群广东省
大足区:“镇域联营”发展集体经济
当代党员(2024年8期)2024-04-30 06:17:19
深入推进质量强镇建设 打造镇域经济新名片
基于镇域尺度的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空间格局演化与分布特征
河南科学(2020年3期)2020-06-02 08:30:30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用PPP模式发展镇域公共交通——以宁波西店镇公交为例
1万亿美元——广东省预计2013年GDP
法人(2014年2期)2014-02-27 10: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