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古老地标活力再生

2021-12-17 09:43方丹敏
北京支部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白塔胡同社区

方丹敏

古老的建筑地标

在北京,有一条骑行路线,可以领略老舍笔下“最美一条街”“一街看尽七百年”。

拣一个晴好的日子,骑一辆单车,从景山前街出发,从东往西一路骑行到阜成门内大街。全长3公里多的沿线,分布着北京城众多的名胜古迹:檐角秀丽的故宫角楼、峻拔蓊郁的景山、碧波荡漾的北海、红墙金瓦的帝王庙……骑至赵登禹路与阜成门内大街的交叉路口,“忽见白塔尖,钻入青天半”——青蓝的天空下,一座覆钵式白塔如华盖覆顶的白衣少女,在阳光下泛着一层淡淡的金光。

这洁白素雅、身姿曼妙的“少女”,便是建于1279年的元代白塔,如今已近750岁。它高50.9米,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佛塔。民间传说,白塔建成之时,大喜过望的忽必烈命人以白塔为中心向四周各射一箭,射程之内,建一座寺庙,赐名为“大圣寿万安寺”,即今妙应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塔寺。

700多年过去,历经人间繁华与沧桑巨变的白塔寺白塔依然稳稳矗立,成为阜成门内大街这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中最古老的建筑地标。

20世纪60年代,白塔寺两侧盖起了高大的商店,白塔一度被遮拦不见。1997年,西城区政府启动“打开山门,亮出白塔”工程,降低了周围商店建筑的高度,白塔得以重现。

从亮出白塔,到让白塔亮起来,这是一场持续的城市更新过程。白塔寺街区居住人口密度大、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落后,如何在保护老城胡同建筑风貌与文化的前提下,为白塔寺注入新的活力?

2015年,在西城区政府与项目实施主体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推动下,“白塔寺再生计划”改造方案正式启动,实施6年来,探索和开辟了一条新的城市升级和社区复兴發展之路。

小改变带来大幸福

2021年4月,白塔寺社区居民陈仲元在“429共享院”举办了摄影展“时光碎片中的玩具”,展出了他拍摄的父辈在白塔寺庙会上买的风车、自制陀螺……这些老物件承载了几代人生活在白塔寺的记忆。

“429共享院”因位于赵登禹路429号而得名,原木游廊环绕整个院子,院中一方天井,两棵老树探身指向碧蓝的天空。而白塔则如邻家小妹,从房檐上露出玲珑的塔尖的影子。邻居大爷大妈们或推个推车,或抱着孩子,在院子里聊天,游廊上三三两两地坐着享受阳光、咖啡与这一抹白塔倩影的年轻人。

“429共享院”是“白塔再生计划”中的院落升级改造项目之一。法国建筑师本杰明·贝勒用低碳技术对这个原本老旧的平房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同时在设计上又保留与突出了传统建筑元素。2017年改造完成后,成为集咖啡、展览、文化活动以及社区居民交流共享的空间。

青塔胡同41号院、宫门口东岔81号会客厅也是白塔寺社区具有代表性的共享空间。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办事处接手升级改造的青塔胡同41号院后,将社区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茶人茶语品茶会、胡同手艺课、北顺诗歌朗诵会……这些活动既挖掘了区域文化记忆,又激发了居民参与街区治理的热情,实现了“共享空间围着白塔社区居民转,居民活动围着老北京文化转”的有机生长。

老街区新风貌

骑回阜成门内大街,我们发现,更新改造后的白塔寺社区,路面宽了,胡同断头路少了,环境整洁了。修复改造后的一个个院落空间,迎来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实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体验探寻。大大小小的咖啡馆,散落在胡同的深深浅浅处。你可以拐进有着长长的红墙的东夹道胡同,在熊煮咖啡馆的楼顶近距离看白塔,也可以在“白塔之光”青年旅舍三层莲咖啡馆待上一天,在绝佳视野中感受光影变化下的白塔之美……探寻中如果偶遇邻里间亲切的谈话,不妨停下来聊一聊,他们会和你说上白塔寺的历史与骄傲。

如果说,北海公园中“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是远远的一道风景线,白塔寺的白塔之美却更具人间烟火气。它看上去触手可及,又时不时隐在密密匝匝的青瓦间倏忽不见。恰如我们深爱的老北京胡同文化,它是物理层面可见的外在形式,又是需要我们细细体会用心守护的文脉传承。

如今,因为“白塔寺再生计划”,白塔寺这张金名片正被擦得越来越亮。白塔寺社区的魅力与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发现、去体味、去创造……

猜你喜欢
白塔胡同社区
“复活”白塔寺
东山白塔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余生,请多多指教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东明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