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全亮
高考志愿包括院校志愿与专业志愿两个方面,近年随着高考志愿填报所需各种录取数据的逐步公开与数据分析技术的逐步完善,院校的选择已不是主要矛盾,怎样选择专业、选择什么专业、以及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成为摆在考生与家长面前的最大难题。
高考志愿填报如何科学定位专业?笔者认为,在生涯规划的视角下,定位专业应以考生的个体特质为核心,以考生的职业规划为指南,以考生的家庭环境为依托,综合平衡各种因素,寻求适合考生未来发展的最优化选择。
本文将从认知自我、了解社会、定位专业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希望对各个成绩段的考生及其家长,都能有所帮助。
认知自我分为专业测评与自我评估两种基本方法。考生应深度认知自己的个体特质,具体包括考生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倾向、能力特长、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专业测评可以借助心理测试工具,进行专业测评与解读。目前常用的专业测评方法,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与职业价值观测评、MBTI职业性格测评、加德纳多元智能测评等。自我评估需从考生个人的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职业自我四个方面观察和认识自己。第一,生理自我指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包括自己的身高、体重、容貌、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考生对个人生理自我的条件要有清楚的认识,避免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不符而未能录取。第二,心理自我指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自己的性格、兴趣、记忆、思维、智力、情绪等。第三,社会自我指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客观环境及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责任、权利等的意识。第四,职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职业方面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认识。
职业的内涵包括职能、行业、岗位、组织或单位、地域、薪酬等要素,从规划职业方向来说,考生应明确五点:喜欢做什么(职业兴趣)、擅长做什么(性格倾向)、能够做什么(能力特长)、值得做什么(价值取向)和社会需要做什么(社会需求)。另外,考生还应充分考虑自己人力资本(体力、脑力、技能等)的风险与家庭资源(人脉、资金等)的支持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就业方向(单位)主要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体制内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群众团体(如工会、青年团、妇联、科协、文联)等。体制外的单位包括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自由职业以及自己创业等。如何选择,要从个体特质、价值取向等方面考量,理性决策,适合才最好,既適合自己又适应社会。
通过梳理国家公务员考试和普通企业招聘两个类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职业和岗位对于专业的要求不同。一直以来,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求招录人员与招考职位精准匹配,即所学专业与职位要求对应。经统计在近几年国考中招录岗位及招录人数均名列前茅的专业如下:1.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专业,包含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等专业;2.工商管理类专业,包含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3.法学类专业;4.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包含汉语言文学、秘书学、中国语言文化等专业;5.计算机类专业,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6.新闻传播类专业,包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等专业。近几年,普通企业招聘的热门专业有:1.计算机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2.电子信息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3.自动化类,包括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专业;4.会计学、法学及口腔医学等专业。
此外,从就业的角度而言,行业的选择重于专业的选择。核心行业有五个关键词:资源、资本、高科技、市场、巨型工程。1.资源行业指自然资源和能源行业,一般都具有垄断性质,行业收入水平较高,如采矿业(包括煤炭、石油、金属、非金属等),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资本行业,相关的典型行业有金融业(包括金融、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整体收入水平居行业前列;3.高科技行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广播、电信、计算机、软件、硬件、通信、网络、微电子、电力设备、自动控制设备),这些行业智力投入大、技术含量高,发展迅速;4.市场行业指市场规模巨大,消费需求旺盛的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其中快速消费品(护理品、烟酒、食品、饮料等生活用品)行业的利润率虽低,但市场规模巨大,仍然能带来可观的收入;5.巨型工程行业指航天、航空、航海、电力、煤炭、钢铁、建筑、铁路、化工等国家控制的行业。
本文所指的专业,特指高等学校中划分的学业门类,主要介绍本科专业分类。
1.把握专业的内涵。专业内涵一般包含以下几个维度:专业名称、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研究领域、考研方向、学科优势、专业排名、评价等级、成绩要求、性别限制、身体条件、能力要求及师资力量等。
2.了解专业的途径。了解途径可以查看“阳光高考网”中的“专业库”,也可查看大多数院校招生网的有关专业介绍。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2021版)》分为三个层次: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专业类)、二级学科(专业),共设12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2个专业类(或称一级学科)、740种专业(或称二级学科),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例如,会计学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这一专业大类,而工商管理类这个专业大类又属于管理学这一学科门类。即:会计学(专业或二级学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类或一级学科)→管理学(学科门类),三者是一种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授予的学位类别为管理学学士。
3.定位专业的原则。在生涯规划的视角下,高考志愿的专业定位,笔者建议应遵循以下三项原则:第一,职业规划优先原则,指所选择的专业应考虑到考生大学或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生存和职业发展所面对的社会需求。考生的职业规划,是其高考志愿规划中专业定位的重要指南。第二,个体特质导向原则,指所选择的专业要适合考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倾向、能力特长、价值取向等。考生的个体特质,是其高考志愿规划中专业定位的重要核心。第三,家庭环境适配原则,指考生父母的职业及专业背景、家庭经济支持、社会资源利用、父母对子女的规划等。考生的家庭环境,是其高考志愿规划的重要依托。
高考志愿规划要依据考生的高考分数(限制条件)、职业规划(外部条件)、个体特质(内部条件)、家庭环境(附加条件)等四大方面所包含的诸多因素,对院校与专业进行反复甄选,综合平衡各种因素,寻求适合考生未来发展的最优化选择。希望考生及家长认识到,适合考生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切忌将家长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尤其在考生专业方向的定位方面,要尽量避免发生方向性的重大偏差或失误。
(作者单位:忻州市忻府区教育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