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
天水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甘肃天水 741000
心血管内科是临床实践性较强的科室,且近些年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攀升,临床医学生对心血管疾病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源于校内教学活动,但校内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临床实习为医学生了解临床、巩固自身专业知识,提供了机会[1-2]。心血管内科常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带教老师以临床心血管内科相关知识灌输为主,该常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忽视医学实习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医学实习生被动接受相关专业知识,难以激发医学实习生学习热情以及临床独立思考的能力,医学实习生为临床医师后备力量,应改进医学实习生带教模式,符合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发展要求。近些年,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该教学模式联合临床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情景设置以引导医学实习生对相关疾病案例进行分析[3-4]。为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该次研究比较该院2018年6月—2020年5月52名分别行常规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实习医学生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52名实习医学生,按照心血管内科教学中是否应用案例教学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该次研究开展期间带教老师5名,2018年6月—2019年6月对26名入科实习医学生实施常规教学法,2019年7月—2020年5月对26名入科实习医学生实施案例教学法。26名带教老师中男14名,女12名;年龄38~48岁,平均(41.32±1.36)岁;均为住院医师,平均工作年限(6.31±1.06)年。研究组男13名、女13名;年龄19~23岁,平均(21.32±1.32)岁;专科院校12名、本科院校14名。对照组男14名、女12名;年龄19~24岁,平均(21.51±1.31)岁;专科院校11名、本科院校15名。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均完成校内课业学习且自愿参与该次研究;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要求。排除标准:①实习期间迟到、早退的实习医学生;②未完成入科考试与出科考试的实习医学生;③确诊精神疾病医学实习生。
对照组开展常规教学模式,选取心血管内科有临床带教经验的医师作为带教老师,采取一对多带教方式,每位带教老师带教2~4名医学专业实习生,带教老师结合教学大纲以及自身工作开展临床带教工作,医学专业实习生随临床带教老师开展临床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临床带教老师在落实临床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同时,向实习医学生灌输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疾病诊断、观察要点以及临床治疗方案,并鼓励医学实习生主动与患者沟通,尝试独立接诊,收集患者资料,书写患者病历,对医学实习生书写的病历进行点评,从而提升医专业实习生临床应变能力以及病历书写技能。
研究组开展案例教学法。①该组参考对照组的分组方式,对实习医学生进行分组后,带教老师先通过请实习医学生查阅科室病历的方式,使实习医学生了解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以对心血管内科接诊案例形成较为全面的了解。②带教老师结合临床接诊实际情况,选取心血管内科典型案例,并对典型案例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整理,心血管内科典型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带教老师将案例入院主诉、入院相关检查结果发放给实习医学生,同时将案例设问,例如:“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依据有哪些?”“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案有哪些?”“冠心病心绞痛常用临床药物有哪些?”“冠脉介入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将问题告知实习医学生,请实习医学生结合患者入院相关资料、书本内容以及登录“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寻找答案。③实习医学生向带教老师口述汇报查阅的资料,待实习医学生全部发表完,带教老师对实习医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习医学生相关回答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临床实际经验对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同时鼓励实习医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讨论,从而不断完善自身心血管疾病基础知识体系,提升医学实习生对个体疾病独立思考能力。
①比较两组实习医学生入科、出科考试成绩,入科考试与出科考试均为百分制。
②在两组实习生临近实习结束时请其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是否提升学习效率、是否加深基础理论理解、是否有利于临床思维能力提升。
③在两组实习生结束心内科实习任务后,实习医生对临床带教老师满意度进行评价,满意度评价分值按照80~100分、60~79分、<60分分别评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④在两组实习生结束心内科实习任务后,带教老师结合实习生实习期间表现评价不同教学方案干预效果满意度,满意度评价分值按照80~100分、60~79分、<60分分别评为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入科考试成绩相比,两组实习医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研究组实习医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医学生出入科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实习医学生出入科考试成绩比较[(±s),分]
组别入科出科 t值P值研究组(n=26)对照组(n=26)t值P值64.52±1.34 64.54±1.33 82.43±1.31 73.33±1.34 48.733 23.740<0.05<0.05 0.054>0.05 24.761<0.05
研究组实习医学生认为自身实践教学模式可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加深基础理论理解、有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习医学生对两种不同教学模式评价比较[n(%)]
研究组实习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满意度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习医学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满意度评价比较[n(%)]
研究组带教老师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38%,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带教老师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n(%)]
心血管内科带教老师在开展临床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实习医学生学习心血管相关疾病基础知识,同时应促使实习医学生了解临床诊疗流程,常规心血管内科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带教老师机械性向实习医学生传授临床经验,忽视了实习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无法有效激发实习医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自主积极性[5-11]。案例教学法近些年在临床教学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该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选取临床典型案例,案例讲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带教老师为实习医学生提供典型案例,并结合教学大纲内容,依据案例拟定问题,让实习医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自行通过查阅书籍、搜寻资料等多种方式,寻找问题答案,激发实习医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求知欲[12-18]。在实习医学生汇报答案后,带教老师对实习医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结合临床经验进行讲解,从而纠正实习医学生错误认知,以利于实习医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逐渐形成临床辨证思考能力[19-23]。曾晓聪等[24]的临床研究显示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案例组学生总成绩为(83.13±5.34)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该次研究显示研究组实习医学生出科考试成绩与入科考试成绩相比,显著提升,研究组实习医学生出科考试成绩为(82.43±1.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习医学生出科考试成绩(P<0.05),由此可见,心血管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巩固心内科相关知识,提升实习医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此外,研究组96.15%实习医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激发学习兴趣、88.46%实习医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提升学习效率、92.31%实习医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加深基础理论理解、92.31%实习医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可有利于临床思维能力提升,由此可见,案例教学可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加深基础理论理解、有利于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同时该次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带教老师角度,请带教老师对不同教学方法干预效果进行评价[25-26]。结果显示研究组带教老师对心血管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该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从实习医学生的角度对带教老师不同带教模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实习医生对带教老师带教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同时带教老师对教学效果满意度高,由此可见,心血管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增进医学生对心内科基础知识了解的同时,可增进带教老师与医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友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有效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且教学效果满意度高,更易被带教老师和学生接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