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密度对大粒香稻瘟病发生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2021-12-17 08:24:04李立江罗德强周维佳江学海姬广梅蒋明金
农技服务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大粒结实率稻瘟病

李立江, 王 勇, 罗德强, 周维佳, 江学海, 李 敏, 姬广梅, 蒋明金

(1.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2.湄潭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 湄潭 564100)

目前,贵州省杂交优质稻和常规优质稻面积分别为30.58万hm2和2.08万hm2,占优质稻面积的93.36%和6.64%,常规优质稻以大粒香[1]、滇屯 502、凯香优一号等品种为主。全省有优质稻米加工企业123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贵州茅贡米业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25个[2]。贵州茅贡米业有限公司用大粒香加工生产的茅贡牌大粒香米,自2003年以来连续5次荣获中国十大金奖大米,但是大粒香高感稻瘟病,生产上需要大量使用药剂进行防治,使用化学防治会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大量使用也会导致抗药性上升和稻米质量安全问题。

稻瘟病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抗病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有研究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3-5];不同化学防治药物和生物药剂防治稻瘟病的效果和药效不同[6];基因工程育种是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中最直接的方法[7];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病品种是一种快捷、准确、有效的育种途径[8];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对稻瘟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9]。探明不同栽培密度对稻瘟病的影响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生产上通过栽培途径控制稻瘟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2020年进行了栽培密度对大粒香稻瘟病发生程度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为大粒香,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采用粳、籼杂交方法育成的偏粳型香稻品种,其产量较高,稻米外观靓丽、品质优异、食味滋润、气味清香。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0年4—10月在湄潭县进行,4月12日播种,5月27日移栽,每丛2苗。设4个密度水平,处理1:9万株/hm2;处理2:12万株/hm2;处理3:15万株/hm2;处理4:18万株/hm2。每处理3次重复,共12个小区,小区面积38.4 m2,长9.6 m、宽4 m。大粒香种子用清水进行浸种催芽,大田移栽后田间管理除不进行稻瘟病的药物防治外,其他病虫害正常施药防治。

1.3 试验方法

1.3.1 茎蘖动态调查 每个小区选定10个单株,每隔7 d调查1次群体茎蘖数。

1.3.2 稻瘟病病害调查 在叶瘟和穗瘟发生初期、中期、病害稳定期调查,每小区按大五点取样法调查10丛,按《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GB /T 15790—2009)对叶瘟和穗瘟分级,计算病叶率(病穗率)、病情指数,每隔7 d调查1次。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相应级数值)]÷(调查总穗数×9)×100

1.3.3 水稻产量结构调查与测产 水稻成熟前10 d左右普查各小区群体有效穗数,选取10株具有代表性的正常植株调查穗粒数;成熟期选取10株正常稻穗测定结实率,并测定千粒重;水稻成熟时各小区全部单独脱粒晾晒计产。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录入、整理和计算,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大粒香的分蘖动态

从图1可知,随着栽培密度增加,不同处理大粒香的分蘖数均明显增加。移栽后前7周处理1、处理2、处理3的分蘖数均低于处理4,移栽后第8周处理3的分蘖数均高于其余处理。表明,增加栽培密度可以明显提高大粒香的分蘖数,但密度增加过大无效分蘖增多,降低大粒香的成穗率。

2.2 不同处理大粒香的稻瘟病发生程度

2.2.1 叶瘟 从表1看出,随着大粒香生育进程推进,叶瘟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逐渐增加。与6月20日相比,7月4日调查的发病率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分别增加7.9百分点、8.1百分点、11.7百分点、14.8百分点,病情指数分别增加1百分点、1.4百分点、0.8百分点、0.5百分点;最高发病等级由3级升高到5级。7月4日,与处理4相比,处理1、处理2、处理3的发病率分别降低16.9百分点、11百分点、6.2百分点,病情指数降低1.1百分点、0.5百分点、0.3百分点。

表1 不同处理大粒香叶瘟的发生程度

2.2.2 穗瘟 从表2可知,随着大粒香生育进程推进,穗瘟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逐渐增加。与7月22日相比,8月3日调查的发病率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分别增加11.6百分点、13.3百分点、16.7百分点、19.4百分点,病情指数分别增加10.1百分点、9.6百分点、23.1百分点、25百分点;最高发病等级由5级升高到7级。8月3日,与处理4相比,处理1、处理2、处理3的发病率分别降低14.3百分点、9百分点、2百分点,病情指数降低16.3百分点、16.2百分点、1.9百分点。

表2 不同处理大粒香穗瘟的发生程度

2.3 不同处理大粒香的产量及产量构成

从表3看出,随着栽培密度增加,大粒香的株高、穗长呈逐渐增加趋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呈先降低再升高后降低趋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均以处理1最大,其次是处理3;有效穗、产量随栽培密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产量高低顺序为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有效穗处理1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千粒重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处理大粒香的产量及产量构成

3 结论与讨论

合理的栽培密度可以调控水稻的群体结构,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水稻产量。因此,适合的栽插密度是水稻优质高产的关键一环。欧阳裕元等[10]研究表明,栽插密度过高,水稻穗粒数及结实率大幅下降,成穗率及转运率降低。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栽培密度可增加大粒香的穗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但种植密度低,基本苗较少,导致有效穗和产量显著降低,实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不同栽培密度间差异不显著。大粒香在一定栽培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增大,稻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逐渐增加,与处理4相比,处理1的叶瘟发病率降低 16.9百分点,病情指数降低1.1百分点;穗瘟发病率降低14.3百分点,病情指数降低 16.3百分点。原因可能是水稻密度高,基本苗多,导致通风透光性差、相对湿度高,有利于稻瘟病病菌的繁衍和传播,因而发生加重。因此,在保证水稻基本苗的前提下,应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合理密植,降低稻瘟病的发病率,提高生产力。

试验结果表明,大粒香的最适栽插密度为15万株/hm2,不仅水稻产量最高,而且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生产上可采用该密度种植,结合化学防治措施,以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尤其在稻瘟病发生偏轻年份,可减少农药用量,对保证稻米安全及保护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大粒结实率稻瘟病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作物学报(2022年6期)2022-04-08 01:26:44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大粒筛弹簧的选型计算
智富时代(2018年7期)2018-09-03 03:47:26
北方海盐区大粒优质海盐生产工艺浅谈
中国盐业(2018年22期)2018-03-23 02:39:44
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QTLs
不同品种油用型牡丹的光合与生理特性及其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河南农业(2016年6期)2016-11-26 07:06:46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37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
现代农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39:55
不同熟性披碱草自交、异交及开放授粉结实率的研究*
草原与草业(2013年1期)2013-12-03 06: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