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校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的若干问题初探

2021-12-17 06:32程卫平
大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国标质量标准研制

程卫平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质量控制与评估中心,陕西 西安 712046)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专业类国标),标准包含92 个本科专业类,由此开启了本科办学有国家标准的时代。在此基础上,一些高校开展了研制本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校标)的探索,并将校标应用于专业基本条件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等质量评价活动。但也有许多新建本科高校对是否有必要研制校标存有疑问,只是组织教师干部对专业类国标进行学习,以专业类国标作为本校开展新专业建设、进行专业检查评价的依据。

一、校标制定的政策依据

专业类国标中指出高等学校要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多样化[1],为高校校标的制订指明了方向。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紧跟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2]。其中明确指出,要制定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对本科高校来说,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应该是不同层次、类型高校各自制订的专业校标,而不是教育部统一发布的专业类国标。

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3]。会后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 号),简称“新时代高教四十条”。文件指出,要按照专业类国标及有关行业标准,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办学实际,确立人才培养要求,构建教育基本标准,并对照要求建立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要将评估结果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向社会公开[4]。“新时代高教四十条”是近年来有关加强高等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一份重要文件,其中“构建教育基本标准”就应当包括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内的一系列教育基本标准。

2019年6月,在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下,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机构联盟”(以下简称“CIQA”)成立大会暨经验交流会。《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CIQA)章程》第十一条明确提出:研制行业标准指南。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或自行组织研制高校内部各类质量保障、质量标准工作指南,以及数据监测、教学督导和专项评价等方面工作的制度规程、指导手册和工具包,探索建设中国特色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组织、程序、保障模式和督导、评价、监测等方法技术及运行机制[5]。其中的“组织研制高校内部各类质量标准”就包括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综上所述,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类国标、2018年以来发布的各类政策文件以及成立的CIQA 联盟机构章程,都明确提出,各高校应该根据专业类国标,根据本校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研制本校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因此,研制校标的要求是明确的。

二、校标制定的必要性

上文梳理了政策文件层面制定校标的依据,除此之外,从高校办学、开展教育教学、进行人才培养活动的角度来看,制订校标也有一定必要性。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角度讲,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质量标准齐全”。没有齐全的教育基本标准体系,内部质量保障就无从谈起。因此,校标制订势在必行[6]。

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教学活动过程中,也必须有明确的校标来规范学生学习产出的结果,规范某一本科专业毕业生应该达到的培养规格要求。否则,专业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就是不明确的。

专业是办学和人才培养活动的基本单元,要想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就必须建立本校具体的本科专业办学的师资队伍规模、基本条件和经费标准。否则,专业设置和开办、专业建设基本条件的标准依据就是空缺的,学校也无法知道某类条件达到哪种状况才是建设合格的状态。二级学院和专业是一所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活动主体,因此,各专业要对本专业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质量保障评价机制进行明确的规定,这部分内容也体现在专业校标中。综上所述,为了保障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专业,学校应该研制好专业类校标。

三、校标与国标、人培的关系

制订校标是一项新工作,根据笔者调研走访了解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甚至重点高校)都没有开展校标研制工作。根据目前本省通过CEEAA“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较多的学校经验,有些学校并未组织开展“校标”的研制工作,仅根据“工程认证”要求修订了新版“人培”,组织教学运行,开展认证工作。大部分教学管理干部、教师没有研制校标的经验,对这个新概念没有完整、清晰的认知。普通高校开展“校标”研制无疑是一项带有创新性、尝试性的工作。其中,需要厘清的问题一是校标与国标的关系;二是校标与人培的关系;三是校标制订之后能发挥哪些作用?

(一)校标与国标的关系

国标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对全国所有本科高校开办此类本科专业所要达到的最基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办学条件、质量保障等方面的最低要求。因为全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水平、生源质量、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客观上存在差异,不可能所有高校的同一类专业都办成一个水平,面向同一层次的就业岗位。因此,国标是强制性的最低要求;校标是体现各层次、各类型高校具体办学状况的具体要求。总而言之,国标是强制性的最低标准,所有高校都必须达到;校标是区别于国标的,规定了本校具体本科专业培养标准的具体的、本校的标准。校标应高于国标,并在具体专业特点上体现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7]。

(二)校标与人培的联系与区别

对比92 个专业类国标中个别专业类标准的构成要素,将这些要素摘录出来,与某校2016 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要素进行对比(见表1)。

表1 专业类“国标”与本校“人培”构成要素对比表

通过对比,“专业类国标”比本校使用的2016 版“人培”多出来的构成要素主要有:教师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三个要素,经济与贸易类国标还多了“教学规范”“教学效果”两个模块。

由此可见,“专业类国标”相比传统的“人培”,除了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做出说明外,还必须要对专业的“师资队伍、办学基本条件、质量保障机制”三个要素进行说明。后面这三个构成要素是传统的“人培”一般不涉及的,但是这三个要素是设置、开办这类本科专业必须达到的基本办学条件。“人培”方案中,传统的“学制和学分、毕业标准和授予学位、教学工作周数分配表、专业培养计划表、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课程结构比例表”等6 个要素主要与教学运行安排有关,不体现在专业类国标中[8]。

(三)校标制订的作用

根据本校2019年探索制订专业校标的经验,建议研制专业校标,根据专业类国标的构成要素,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具体专业特点,按照“概述、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机制”等7 个要素进行要素结构安排,参考所属专业类国标的撰写体例,制订本校具体本科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这种思路制订的专业校标规定了举办该本科专业应该达到的师资队伍、基本办学条件、质量保障机制等。以文字表述、表格形式把“人培”未包含进去的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学条件、专业的质量保障要求叙述清楚。至于经济与贸易类国标列出的“教学规范”“教学效果”等模块,建议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通用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中进行明确[9]。

四、研制校标的组织过程及基本要求

根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2019年探索制订校标的尝试,结合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较多专业学校的经验,建议校标应该参照国标的构成要素、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研制编写。校标的研制过程建议按照以下步骤完成。

(一)成立学校研制校标工作小组

小组成员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质量监控部门、几名校内督导专家、若干专业负责人等人员构成。小组成员要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近年来有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关政策文件内容;认真研读教育部颁布的92 个专业类国标,特别是研究本校本科专业所属的专业类国标。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学校研制校标的原则指导意见,包括专业校标的模板、构成要素、体例要求等。

(二)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培训

组织各教学单位教学管理干部、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对研制专业校标进行学习研讨,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估,提前构思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制、编写各本科专业校标文本

各二级学院和各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研制、编写各本科专业校标文本。这个过程需要1—2 个月时间,期间要经过专业任课教师团队反复讨论修改。初稿形成后,要再进行集体研讨,修改完善。

(四)交由校内专家审议

专业校标初稿完成后,在学校内部由教学督导等校内专家分学科类别进行审阅、听取专业负责人汇报、专家组审议,反馈意见,进行第一轮修改完善。(五)聘请校外专家审议

完成第一轮校内专家审阅修改后,聘请若干校外教学管理或评估专家进行审阅,提出修改完善意见,进行第二轮修改完善。第二轮修改完善后,将校标报送学校教学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即可定稿。

校标定稿后,可编辑印刷,装订成册,将其作为学校教育基本标准体系里的一套重要标准[10]。在专业校标的研制组织过程中,必须注意一些基本要求。一是要发挥学校校标研制工作小组的主导作用,调动和落实二级教学单位、专业教学团队的主体作用。教务处或质量监控部门更不可能了解全校所有本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不可能替代所有本科专业去研制专业校标,所以二级学院和专业教学团队的主体作用不可忽略,要在研制过程锻炼教师和基层干部的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要注意加强学习研究,一方面领会教育部的新政策文件要求,另一方面搜集学术研究和同类院校的经验介绍论文,学习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领域的新做法和典型经验。三是要吸收听取用人单位、校企合作企业的意见建议,以及往届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环节的反馈意见等。只有通过各方面的积极协作和反复沟通协商,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校标,发挥校标应有的作用[11]。

五、校标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标准为先、使用为要”。专业类国标的作用在于使用,专业校标的作用也在于实施。如何发挥校标的作用,使之在学校办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学校基本教育标准体系中领头文件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需要探索和试用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探索试用过程中进行总结凝练。从专业类国标的使用要求和校标研制的设想角度,大致可以列出以下几点用途:

1.发挥校标对专业申报、设置时对基本办学条件达标的引领作用。从对比专业标准与“人培”的构成要素可见,传统“人培”仅规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学期学时分配等教学计划方面的安排,而不涉及开办某一本科专业所需的师资队伍数量、基本办学条件(包括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如何进行质量保障机制建设方面。教师队伍数量、基本办学条件是办好一个专业的前提,任何学校都不可能以“无米之炊”的方式办好一个专业。有了专业校标,就从学校教育基本标准的层面以文件形式规定了对开办某一本科专业及后续专业建设的资源条件投入应该达到的标准,对于以前不够明确的环节进行了公开、明确的规定[12]。

2.指导专业基本建设。可以根据校标,研制专业办学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校内专业自评。根据“新时代高教四十条”提出的要求[4],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高校应建立专业自我评估制度。开展专业自我评估制度的前提是研制学校《本科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专业校标则是研制这个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

3.评价专业教学质量。根据校标,研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效果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产品和人力资源增值输出的重要指标。在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为响应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学校要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必须首先开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自我评价。评价的前提,同样是必须依照专业校标研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案,包括毕业要求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案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案。高校只有自己对培养的毕业生质量进行科学测评,才能持续不断地改进自身的人才培养过程,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3]。

六、结语

总之,“质量为王,标准先行”,学校应参照专业类国标,结合本校实际,组织研制专业校标,探索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专业校标对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作用。专业校标的制订工具具有开拓性、创新性,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也离不开学校各级管理干部和各专业教师团队的持续努力,推动此项工作不断优化并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国标质量标准研制
高弹倍固沥青防水涂料的研制
血管吻合试验台的研制及试用
一种氧气瓶氧气吸入器的研制与应用
唐红新:演绎产业扶贫“国标蓝本”
关于涉外护理质量标准的几点思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立案查处首例违法广告儿童安全座椅加“国标”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收视率新“国标”能否刹住行业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