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婕
奥运会期间,很多人会不由把电视调到中央五套,看看有没有中国队的比赛,或者只是点开相关的话题,看看最新的奥运热点。
有奥运会的日子总是不太一样的日子,我们对那几个娱乐明星接了什么网剧、换了什么发型顿时失去兴趣,除非他们能跟运动员们扯上关系,就好像一下脱离了平日无聊甚至是低级的趣味,就好像每天起床都会拥有新的期待。
首先,肯定是对运动员们为国争光的期待。
无论是中国首金的诞生,还是刚在女子200米蝶泳夺冠的张雨霏能否在80分钟后的4×200米自由泳接力中与队友再次夺冠,中国能否获得第一枚奥运游泳接力项目的金牌,可以说这样的期待源于充满不确定性的竞技本身。
可荣誉又是不限于国家乃至无关奖牌的,很多时候,我们期待的不仅是竞技本身,还有缱绻的人情所感。
同样是在举重赛场上,它会是比利时运动员斯特里克斯在试举失败后令人心疼的落泪,也会是基里巴斯共和国运动员大卫·卡托托在失误后反倒把人逗笑的一段海岛热舞。
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前,解说员讲到“让我们以奥林匹克之名相聚东京”。奥运会从来不只是比赛,而是盛大的聚会。
从用“阴间”来形容的开幕式,到昨晚体操全能决赛的离奇判罚,我国运动员肖若腾的表现近乎完美,却被判输给出现明显失误的日本运动员桥本大辉,这届奥运会显然是让人感到失望的。接下来几届奥运会的申办频频遇冷,连“同住地球村”的歌词都与当前的大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了。
奧运会正在式微,但起码当下,它仍维系着人们对于美好秩序的期待,我们才会有这样的失望。
尽管它是艰难地维系着,但我们还是很容易在奥运会的宏大的叙事中发现个体故事。
有关于热爱的,58岁的卢森堡运动员倪夏莲对上比她小40岁的韩国运动员申裕斌,兼任教练的丈夫会在赛场边备上她喜欢而被大多运动员排除在健康食谱外的可乐饮料。
有关于友情的,获得100米蝶泳冠军的加拿大运动员麦克尼尔曾与瑞典运动员舍斯特伦、澳大利亚运动员麦基翁一起把写着“Ikee Rikako Never Give Up”的掌心伸向镜头,为突患白血病的日本运动员池江璃花子加油。当手臂骨折的舍斯特伦很可能赶不上这届奥运会时,池江璃花子也在自己的掌心写道“Sarah Never Give Up”。
还有那些即使发生政权更迭、百姓罹难也只会从新闻节目下方横条快速滚动而过的国家的运动员也可能在这里进入我们的视野。
试图把自己打造成盛会的比赛很多,总是希望自己的比赛不仅仅是比赛。虽然操办玩家群体的盛会看起来要比操办全人类的盛会来得简单,但在强调完两个国家或者两个赛区对抗之后,很多依然只是比赛而已。
也许因为我们的目之所及不缺对抗,有奥运会的日子会是不太一样的日子,只是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数不清的个体悲欢并且从中受到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