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赫大叔
亲子游戏是亲子交往的重要形式,在情感沟通的同时,培养了儿童早期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亲子游戏是儿童适应社会环境、与人交往的基础,让儿童在欢乐中学会了做人做事。
我剛上幼儿园时,爸爸送给我一件特别有趣的玩具:一个蓝色鲨鱼头,我称呼它为“鲨鱼头”。一开始拿到它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但当爸爸演示了玩儿法后,我就对它欲罢不能了。游戏很简单,两个人(或以上)就能玩儿。把“鲨鱼”嘴掰开,里面有两排齐刷刷的牙齿,玩家轮流按下两排牙齿中的任意一颗,反复操作,直到一根手指被某颗牙齿咬住。
所有牙齿中,有一颗“与众不同”的,谁“不幸”摁到这颗特殊牙齿,“鲨鱼头”便会快速合上嘴,“咬”住你的手指。一点儿都不疼,但是被咬住的瞬间很恐慌。记得我和弟弟从上幼儿园一直玩到上小学还乐此不疲。
现在想想,鲨鱼游戏之所以好玩儿,也许是因为它公平而随机,极具刺激性吧。亲子游戏意义广泛,它能提升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及自理能力等。在陪我的孩子玩儿亲子游戏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亲子游戏的最大收获其实是规则意识的形成。
有了女儿后,我专门去买了个“鲨鱼头”陪她玩儿,我觉得这个游戏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感。比如3岁女儿上电梯时,自己总结出了一套乘坐规则:一是门开了,要看看有没有电梯后再上去;二是上了电梯要往里走;三是扶好扶手站稳;四是不能在电梯里乱蹦乱跳!“不然就会被电梯‘咬住”,这是她的原话。也许她概括得不够全面,但小小年纪的她能够有意识地发现规律,重视规则,的确跟老和我玩儿游戏不无关系。所以我常说“游戏真的不是傻玩,而是一种重要的早教方式”。
曾有人问我:“总是强调规则,会不会让孩子变得中规中矩、束手束脚呢?”我给他强烈推荐了“鲨鱼头”。如果你亲自体验,就会发现这个游戏带给孩子的是多元化的体验与学习。一方面,我们要接受游戏规则,那就是被坏牙齿咬住了要认输;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慢慢学会接受各种不同后果。因为生活不总是1+1=2,付出不一定就有收获,你喜欢的人不一定必须喜欢你,慢慢学会接受这个事实,这是成长的必修课。所以,亲子游戏的另一大功能便是让孩子遇到不同的结果,适应不同结果并看淡结果。换言之,让孩子学会享受与关注游戏的过程而不是结局。
结合我小时候玩儿过的“鲨鱼头”游戏和多年来的亲子游戏研究经验,我发明了一个非常简单好玩的手指游戏,它的名字叫“一个坏手指”。
那是某天送女儿去幼儿园路上,我突然想出来的。游戏是这样的:伸出一个手掌,将手指打开(左手和右手皆可),告诉她这里面有一个手指是“坏手指”,我让女儿一次次握紧我的每一个手指,握到“好手指”时,我会吹个口哨,同时收起这个手指,她则继续去握另外的手指。当她握到了事先预设的“坏手指”时,我会发出类似怪物的声音“吓”她一下。一开始的时候,女儿有点儿畏手畏脚,玩儿了一次后,她都不敢握紧我的手指,而只是蜻蜓点水地碰一下就快速躲开。当我鼓励她几次后,女儿变得“勇敢”起来,也渐渐明白“坏手指”也“坏”不到哪里去,而恰恰是因为有一个“坏手指”,游戏才刺激有趣!
勇敢是智慧之母,和我玩儿了几次“坏手指”游戏后,女儿开始和她的小伙伴一起玩儿,有时她还要求我和她妈妈玩儿。我之所以想到了“一个坏手指”游戏,是因为小时候和爸爸玩过“鲨鱼头”并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只要父母愿意陪伴孩子,游戏便无处不在。还等什么呢?伸出你的双手,让孩子找出那个“坏手指”并和你一起开怀大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