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体育旅游与大型体育赛事的双向影响分析

2021-12-16 01:50张和平
关键词:体育赛事长三角体育产业

张和平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体育军事部,浙江杭州 3100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1]。2018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将支持长三角区域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2]。深入全面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高质量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将其建设成活跃的经济联动地区。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9 年5 月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专门针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宏观规划,为长三角引领长江中下游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做了顶层设计。随着全民体育与旅游休闲的兴起,集观赏性和体验性于一体的体育旅游成为长三角新的经济增长极。2018 年,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推进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上通过的《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提出了建设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联盟、举办区域性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等20 多项体育产业发展目标。研究长三角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努力拓宽体育旅游与大型赛事的互动发展路径,对于推动长三角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长三角发展体育旅游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时尚,体育旅游也逐渐成为新的旅游业态。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产物,具有集体育竞技与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性[3]。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不仅明确要编制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引导和鼓励特色体育场馆、设施和基地向旅游者开放共享,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活动,而且要求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共同成立“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共享市场资源,大力宣传长三角整体旅游形象[4]。长三角地区政策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旅游条件和体育设施水准较高,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国家发展需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 号)明确提出,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壮大长三角等区域内体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5]。2019 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服务业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共同培育高端服务品牌,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围绕文化创意、体育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智慧健康养老等九大服务业,联合打造一批高水平服务业集聚区和创新平台;推动跨区域体育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建立长三角体育产业联盟,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6]。在上有国家宏观规划、下有区域合作计划的背景下,长三角区域发展体育旅游,不仅可以借助产业融合的合力来打造绿色发展、优质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模式,凝聚区域认同感、自豪感,而且符合国家宏观发展规划的需要。2020 年7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长三角区域如果能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落实“开展系列重大国际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活动”[6]的规划,就能借助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东风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二)符合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低水平平衡—高水平不平衡—高水平平衡”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三个必经阶段。目前,长三角正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跃升,即从高水平不平衡向高水平平衡阶段转变。2019 年,长三角GDP 总量达到20.4 万亿元,占全国GDP 总量的23.83%。在长三角内部,2019 年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的城市有6 个,分别是上海(3.81 万亿元)、苏州(1.92 万亿元)、杭州(1.53 万亿元)、南京(1.4 万亿元)、宁波(1.19 万亿元)和无锡(1.18 万亿元)。与20 世纪末相比,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GDP 总量与上海GDP 总量的差距明显缩小(见表1)。

表1 重要年份上海与长三角其他核心城市GDP 的比值

1982 年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成立上海经济区,这被认为是长三角经济圈的雏形。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近40 年的时间里,长三角其他核心城市与上海相比,经济总量差距呈逐渐缩小的趋势。而经济总量差距的缩小,标志着长三角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增大。长三角区域以此为基础发展体育旅游,可以促进区域内产业的创新与转型。

(三)符合区域内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精神生活需要和物质生活需要是人们的两大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改善,家庭用于消费的资金逐步增加。长三角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 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56 万元、2.66万元、3.20 万元、1.91 万元,增长率分别为4.9%、6.8%、5.6%、10.9%;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分别为5495 元、2946 元、3624 元、2132 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1%、14.09%、19.6%、17.81%。由此可见,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居民在教育、休闲、娱乐、健康等方面的生活需求和消费能力正在逐步提升,具有中产阶级消费特征的群体逐渐壮大。长三角区域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居民日益提升的消费能力为体育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撑,体育旅游唯有加速转型和高质发展才能满足居民提高生活品味、丰富生活方式的需要。

二、长三角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

早在1986 年,上海市召开的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就提出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的构想。2003 年,为了促进江浙沪地区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温州、黄山等旅游城市在杭州召开了建设长三角体育圈首次联席会议。2008—2021 年,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 号)、《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五份文件(见图1),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长三角地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在不同的范围内、以不同的方式,多次开展对话、交流活动,围绕建设体育旅游强市、早日建成体育旅游强区、共推“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和打造长三角精品体育旅游项目等方面的合作展开了深入探讨,并将已经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付诸实施(见表2)。至此,长三角体育旅游规模逐步扩大,影响力显著提高。

图1 国家出台的长三角区域发展相关文件

表2 长三角体育旅游规划与发展大事记

三、长三角大型体育赛事对旅游业的影响

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衍变。如今,体育赛事的内容和形式相较于传统体育比赛产生了极大变化。传统观念认为,体育比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8]。无论是远古时代与宗教仪式紧密结合的体育赛事雏形,还是具备较为完整组织体系的古代奥运会,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体育赛事始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蓬勃发展,其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从世界范围看,体育赛事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1992 年的奥运会使西班牙巴塞罗那从一个普通中等城市一跃成为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现在年接待入境游客达23 万人次。2000 年的悉尼奥运会不仅使澳大利亚悉尼的影响力和受关注度达到顶峰,而且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游客前往澳大利亚旅游的热情,使澳大利亚该年旅游收益超过了此前10 年旅游收益的总和。亚运会既是展示亚洲人民友谊的体育盛会,也是亚洲体育健儿向世界展示亚洲体育水平的舞台。作为亚洲目前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体育赛事,亚运会对旅游业的潜在影响除了奥运会以外,任何体育赛事都难以与之匹敌。广州自2004 年7 月成功申办亚运会后就开始了筹备工作,2005—2009 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高达12%。至2010 年,广州市政府投入亚运会建设资金约1200 亿元[9]。

长三角地区承办过众多不同类型和级别的体育赛事。上海借鉴了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的经验,经过精心筹划和运作,将自身打造成为F1中国大奖赛、ATP 网球上海大师赛、上海国际田联黄金大奖赛、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杯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高尔夫球世界锦标赛等6 大精品国际赛事举办地。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在吸引大批观众的同时,也带来了旅游业收入的快速增长。2018—2019 年,上海市举办国际体育赛事107 次,国内体育赛事(含埠际)123 次[10]。随着体育赛事与旅游业融合度的加深,国际体育竞赛对上海经济发展的拉动效益日益凸显。2017 年,F1 中国大奖赛上海站三天赛事期间,累计来沪游客16.5 万人次,入场观赛者达14.5 万人次[11]。1996 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参赛选手有6000 人,其中境外选手仅有700 人。2019 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参赛选手多达3 8000 人,来自全球85 个国家与地区。紧随众多赛事而来的是旅游热:每年来沪游客约300 万人次,给上海带来旅游收入约16.68 亿元,增加税收8340 多万元[12]。

江苏从2007 年至今,举办的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已超过百次,特别是2010 年乘着成功申办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春风举办的重要体育赛事高达221 次[13]。在成功申办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后,南京仅在2014 年上半年就增加城建投资项目636 个,同比增长29.8%;完成投资433.87 亿元,同比增长36.2%[14]。当年8 月份,南京5A、4A 级景区接待人数与7 月份相比明显增多,增长了25.74%;9 月份接待人数虽然有所减少,但是较7 月份仍增长明显;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影响的余波与紧随而来的国庆小长假相叠加,使南京景区接待游客数量空前增长,比9 月份增加了56.42%[14]。无锡马拉松赛于2015 年被中国田协认证为“金牌赛事”。形成了“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旅游”的体育旅游新模式。无锡举办的我国规模最大的长距离自行车认证赛——“不止骑·中国24H”单车环太湖认证赛,紧密贴合体育旅游概念,集挑战性与娱乐性于一体,吸引了大批参赛者和游客。无锡还倚重域内山川湖泊、地方文化等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产品,举办龙舟、帆船、钓鱼、风筝、冲浪等适合江南地域特点的体育赛事,提高了游客的参与度,推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

浙江省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承办国家级及以上级别的体育赛事100 余项、省级比赛300 多项[15]。这些国际大型运动会提高了赛事举办地国内国际知名度,助力了体育旅游业软硬件的完善,增强了体育旅游业的服务意识,提高了体育旅游的经济效益。在国家和浙江省大力支持下,杭州成功申办2022 年第十九届亚运会,也将在诸多方面推动这座文化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广州就是很好的先例。杭州成功申办亚运会意味着未来几年城市建设将有质的飞跃,旅游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也将有明显的提升。杭州亚运会的会徽设计中,经典的扇面寓意着江南浓郁的人文底蕴;一条条赛道代表了亚运会核心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互联网城市特色;钱塘江潮奔涌象征着浙江儿女勇立潮头的精神特质:会徽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16]。杭州亚运会会徽与秉持的“绿色智能、勤俭节约、文明风尚”的理念相呼应,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现杭州独特文化魅力的用意明显。从有关资料和报道来看,成功申办亚运会的城市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实现了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17]。2016—2020 年,杭州累计完成城市轨道交通、杭州西站、萧山国际机场三期、亚运场馆、亚运村等基础设施投资2248 亿元。据估测,这些投资对杭州市GDP 的拉动量约为4141 亿元,占同期GDP 的7.6%;对财政收入的拉动量约为1033 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8.2%;对就业人数的拉动量约为67万人,占同期就业人数的2.4%[18]。

四、长三角体育旅游对大型体育赛事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大型体育赛事是政府或相关部门进行统筹、主办和管理的,只有少数大型体育赛事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因此,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扶持对体育赛事的开展有重要的主导作用。2001 年,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把该年度旅游活动主题确定为“体育健身旅游”,这是我国对体育旅游政策支持的开始,有利于推动广大居民对体育旅游的消费热情。2010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为我国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也为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契机。2020 年7 月,江浙沪体育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旅游体育合作发展。当年10 月,江浙沪皖三省一市体育局联合印发《长三角地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探索区域体育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此外,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作会还推出了长三角地区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线路及相关体育赛事。上述举措不但促进了体育旅游的发展,而且为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体育旅游的发展能有效拉动财政收入的提高,而财政收入的提高又为地方政府加大体育财政投入奠定了基础,因而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内,体育事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存在相互促进效应[19]。

长三角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取得的经济效益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为居民观赏和接受体育赛事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据统计,2019 年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分别为1 780.88 亿元、4 620.4 亿元、2615 亿元和1 186.4亿元[20-23]。旅游总收入分别为5 733.73 亿元、14 321.6亿元、10 911 亿元和8510 亿元[24-27]。上海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众多的旅游目的地、功能齐全的体育场馆设施和丰富的体育旅游文化,吸引了众多大型体育赛事。比如:上海体育场不仅是1997 年第八届全运会主会场和2008 年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的主场地,而且是上海3A 级景区;上海承办过NBA 首次中国赛,上海人姚明因此成为上海体育界的标志性人物。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还需要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主办地的综合服务设施保障。上海市拥有良好的基础服务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为上海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截至2019 年底,上海市有5A 级景区3 个,4A 级景区62 个、红色旅游基地34个(其中全国红色旅游基地12 个)。至“十三五”末,上海市有五星级饭店71 家、四星级饭店61 家,其他星级酒店63 家,合计床位7.7 万张(见表3)。

表3 上海市旅游星级饭店基本情况表(2019 年)[20]

此外,长三角独特的地域文化,为体育旅游提供了优质资源,也成为大型体育赛事能够落户该地区的富有吸引力的因素。长三角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景,不仅可以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优越的地理环境,而且能够提供丰富的人文内涵。F1 中国赛、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马拉松赛之所以能在上海、南京和无锡这些地方举办,甚至有些赛事还能落地生根成为当地传统体育赛事,原因在于这些地区除了拥有经济和区位优势,还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总体上看,长三角体育旅游与大型体育赛事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良性的。优越的体育旅游资源使地方政府意识到,借助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仅能给当地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看,能促进地方绿色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为了迎接大型体育赛事而兴建的体育场馆、设施设备,为发展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二者之间也会存在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长三角地区因观众、游客大量涌入,短时间内可能抬高物价,物价上涨的成本最终还是转嫁给游客,反而制约了游客的消费需求;体育旅游业的土地需求很高,运动小镇、运动度假村、旅游设施的建设导致土地价格上升,从而增加了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办成本。这些问题都需要长三角地区的地方政府进行综合考量,并采取具体措施予以应对,使体育旅游发展与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形成良性循环,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长三角体育产业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体育产业之篮球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3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的其它文章
创意纸雕塑